人口流动与社会融合:理论、指标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社会融合的概念最早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针对外来移民在本地工作和生活的适应问题,后来逐渐演变为外来移民与本地居民相互影响、同化的过程。目前,社会融合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领域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人口流动和迁移带来的社会融合问题开始凸显,而且叠加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愈加突出。自90年代初期开始,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逐步受到学术界与政府的关注,有关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逐渐盛行:研究对象从农民工到流动人口;研究内容从概念辨析、社会适应,扩展到概念与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框架的完善、社会融合的原因、过程及结果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扩展到定量研究。这些成果不但丰富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的理论体系,而且对中国的实践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研究大多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概念和理论体系,而中国的流动人口与西方国家的移民具有本质的区别,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西方国家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借鉴和吸收西方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理论体系尤其重要。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的提出,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流动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问题提升到关系社会和谐发展大局的历史性和战略性高度,从不同领域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展开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工作。这些工作都迫切需要在理论、方法上得到支撑。对已有国内外有关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既有成果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从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寻找可供借鉴的经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地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从2014年开始,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组织国内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展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评估工作。为使评估工作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组织中心研究人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收集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最终形成《人口流动与社会融合:理论、指标与方法》。

本书按照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层次分为三部分八章。第一部分为基础篇,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讨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后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总结了西方国家社会融合的主要理论。第二部分为维度与指标体系篇,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共四章,其中第三章总结了国外移民社会融合的维度构建,第四章总结了国外移民社会融合的指标体系,第五章总结了国内社会融合研究中的维度,第六章从实践角度总结国内实践过程中的主要指标体系。第三部分为研究篇,其中第七章主要总结国内有关流动人口研究中的相关调查与分析方法,第八章从原因与结果两个方面总结国内社会融合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书主要为从事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研究中使用,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企业、社会组织的相关服务人员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也可以作为教材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培训时使用。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内容广泛,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实践基础不同,对社会融合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政策和实践的不断进步也促使研究内容不断更新。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部分内容肯定存在遗漏或缺失,在体系完备性上也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对本书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请寄: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4号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调查评估处。联系人:徐乐。电子邮箱:dcpgc2015@163.com。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编委会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