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仓储的制度困境与救灾实践(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民国时期仓储研究的问题与成果

建仓储粮、积谷救灾是传统中国社会历代王朝和士人救灾实践的重要内容。古人对此多有体悟,留下了诸多文献记录。如果抛开现代学术的严苛逻辑,这些记录与总结无疑是当时人们有关仓储制度研究的成果。其水平之高,数量之众,令人叹为观止。

从救荒与济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总结过去仓储建设的实践经验是传统仓储资料得以整理和流传的重要原因。传统文献中有关仓储记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历代典章、政书的纂修与搜集。仓储作为朝廷善政的重要部分,被各种政书认真对待,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清经世文编》等类书皆设有专门章节,记录历代仓储政策、法令和实施状况,目的是为后人管理仓储、救灾济民提供制度性经验。还有官书,如历代《食货志》对“常平” “义仓”条目的梳理,王子英等注释《中国历代食货志汇编简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重在记录仓储的史实。二是地方文献的详细记载。仓储作为地方政府、绅士救灾的重要内容,碑刻、方志和个人文集往往对此多有论述。明清以来,地方志编撰兴盛,对于当地的仓储行为记载尤详。三是专门性救荒书籍的摘录与编辑。如南宋董煨所著《救荒活民书》,清人陆曾禹所著《钦定康济录》陆曾禹:《钦定康济录》,李文海、夏明方主编《中国荒政全书》第2辑第1卷,北京古籍出版社,2003,第270~274页。、杨景仁所著《筹济篇》杨景仁:《筹济篇》,《中国荒政全书》第2辑第4卷,第429~434页。、俞森所著《常平仓考》《义仓考》《社仓考》。俞森:《义仓考》,《中国荒政全书》第2辑第1卷,第65~85、86~137页。救荒性书籍往往依据不同仓类,分门别类考订历代仓储的沿革、政令、事例。古代仓储经验因此得以完整保留,居功甚伟。

民国时期,学人亦是首先从救荒视角审查仓储,基于总结历史经验的现实需要。1921年,于树德发表《我国古代之农荒豫防策——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上、下)》一文。于树德:《我国古代之农荒豫防策——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东方杂志》,第18卷第14号,1921年8月;第18卷第15号,1921年9月。该文系统梳理常平仓、社仓、义仓的历史沿革、仓储性质,分析各类仓制利弊,总结历代仓政经验教训,关注仓储备荒实效。这可能是第一篇专门讨论救灾性仓储的论文。由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诸多学者尤其重视总结历史民生治理经验。郎擎霄所撰《中国民食史》重点检讨历史上仓储制度运行的内外环境,强调“仓储为良政,其弊病在体制外”。郎擎霄:《中国民食史》,商务印书馆,1933。冯柳堂《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关注清代仓储运行的细节方面,如仓廒、谷本、积储、存粜、买补等。冯柳堂:《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商务印书馆,1934。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仓储救荒功能阐述最为深入的是邓云特的《中国救荒史》。该书比较深入地贯彻唯物主义观点,强调仓储思想为积极备荒思想,但常平仓基金过少,利益不普及,而义仓名为备荒,实则加税。该书还首次从政策与思想两个层面讨论仓储,将仓储的救荒功能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三联书店,1961。

其次,学人开始重视对仓储制度的内部管理进行研究,仓类研究和断代研究是仓储研究深入的重要表现。黄伯轩考证常平仓起源的四种说法,即“孟子说”、“三代圣王之遗法”、“出于管仲之轻重、李悝之平粜”以及“损益桑弘羊之平准为主”,对仓储的最初来源提供了难得考证。黄伯轩:《常平仓之起源及其性质》,《经济论衡》,第2卷第2期,1944年。林朴初开启了宋代仓储的专门研究,《仓的研究》一文广泛考察了三仓及广惠仓、风储仓、平粜仓等多种仓类。他强调常平仓不发达的原因在于人们过分注意粮价,兼办义仓、社仓等,而义仓不发达则在于“兴废无常”。林朴初:《仓的研究》,《新生命》,第3卷第9号,1930年。梁方仲重点考察了明代预备仓的兴废,统计分析了州县仓储数量,剖析了仓储亏空与政府管理的关系,认为仓粮亏空主要缘于政府规定标准太高、大户侵吞等。梁方仲:《明代预备仓》,《益世报》之《史学》第50期,1937年3月21日。

1948年,于佑虞出版《中国仓储制度考》,为中国近代有关仓储制度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堪称近代仓储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全书总叙历代仓储的整体发展,分论常平仓、义仓及社仓沿革,逐一考察历代仓储,指陈仓储制度虽“在经济社会中固有重大之贡献”,也存在很多弊病,如常平仓资金不足及利益不普及,而义仓“官司侵夺”,社仓买补之弊等。于佑虞:《中国仓储制度考》,正中书局,1948。

另外,学人注意从世界范围总结传统仓储经验,重点是常平仓。著名学者沈文辅所著《论古今中外之常平仓政策》和《论华莱士所倡议之美国常平仓政策》,两文聚焦常平仓的中外比较研究。前文兼论中西,视野开阔,以美国1930年代吸取常平仓经验的新政措施为例,兼及英国、日本、巴西等国经验,说明常平仓政策对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农仓建设提出办理、建仓及组织等方面建议;后文论述美国农业新政承袭我国古代常平仓思想,“构成美国稳定经济(Economic Security)与福国利民之中心政策”,指出华莱士的思想直接受陈焕章、李颦华的影响。沈文辅:《论古今中外之常平仓政策》,《东方杂志》,第41卷第6号,1945年;《论华莱士所倡议之美国常平仓政策》,《经济论衡》,第2卷第7、8期合刊,1944年。近年来,李超民延续此种思路,对比美国新政研究,分析古代常平仓思想,考证美国新政借鉴中国常平仓思想,总结常平仓思想对中外农业政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受到学者的诸多关注。李超民:《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美国1930年代的一场争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稳定农业生产,借鉴、建立现代常平仓制度》,《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3期。李超民围绕常平仓思想对美国农业的影响这一问题,相继发文十余篇,其观点集中体现于氏著《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远东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