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序二
谢重光
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穿村而去,潺潺流水,清澈见底。村姑们三三两两在溪边浣衣,家长里短,寒暄嬉闹,笑声串串,弥漫四野。
一座石桥,简单质朴,连着村舍与学校。桥下溪畔,有一块块菜地,蔬菜茁壮,瓜果飘香。大人们在菜园里躬耕劳作,小孩们在旁边捉蜻蜓、抓蝴蝶、挖蚯蚓,有的也拿起小小花锄,帮助松土锄草。宁静祥和,其乐融融。
一棵大树,老干虬枝,树色苍苍,绿叶繁茂,名为社公树。树根旁常有香烟缭绕。那是孩子们上学必经之地。树下一条小街,店肆栉比,卖吃的、卖用的,还有理发店、信用社。孩子们放学后,围着大树戏耍。有的按照爸妈吩咐,买一壶冬酒回家,共乐太平。
一座小山岗,名为豹虎岗。岗顶数椽小屋,屋前有老柳树、柚子树、石榴树,夏日里枝叶欣欣,蝉鸣声声。岗下是卵石砌筑的小山坡,晒着稻谷,小孩在周围放风筝,跑上跑下,喜笑颜开。入夜后,人们在石坡上铺上竹席,玩起降僮跳神的游戏,神秘恍惚,逗得姑娘媳妇们格格大笑,小孩们却吓得一阵阵惊叫,直往母亲怀里钻。
一座小山岭,四季常青,竹树森森,名叫对门岭。这里是村民燃料的来源,大家都来打柴割茅草。孩子们则以采蘑菇、摘野果为乐。什么板栗呀、山梨呀、十月乌呀、鸡目珠呀,应有尽有。山岭下一湾深潭,名为兔子潭。夏收甫毕,稻田灌水,孩子们光着屁股,拔起一株株淋淋沥沥的稻根,一声“冲啊!”扑通跳进兔子潭,激起一波波浊浪,带来一阵阵笑声。
这是一个多么平和、恬静、质朴、淳厚的山乡!这就是福建省武平县万安镇,我亲爱的故乡,我的心灵永久栖息的地方。其中豹虎岗上的小屋,在下镇村,名为高园子,那是我爷爷归田闲居的书屋,也是我童年的乐园。每逢夏天,我爬树捕蝉,就像杜甫说的,“一日上树能千回”。石桥下拿花锄锄地松草和兔子潭光屁股的孩子中,也有我天真而顽皮的身影。长大后读到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所描绘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到特别亲切,其情其景,简直与我家乡一般无二。又读到王维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陆游的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也觉得就是我家乡民俗风情的写照。我家乡父老乡亲的热情好客、质朴淳厚,比诸王陆笔下所述毫不逊色。
1957年,我离开家乡,随父母定居漳州,此后求学、工作,足迹遍四海,对故乡的眷恋却未尝一日稍减。几回回梦里还乡,总把家山仔细看。我对家乡的感情,与我伯母好有一比。我伯母晚年侨居美国,儿女们常带她游历美欧各地,总要介绍这山怎么怎么好,那山怎么怎么美。每当此际,伯母总慢悠悠地说,“哪有武平的山水好啊!”我也游历了国内外很多地方,也常听到介绍这个那个名村如何如何好。当其时,我心中想的也是哪有我万安好!道理很简单,诚如杜甫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真情所寄,移情于物,那物自然就好,自然就明。
眷恋故乡,就希望故乡古朴长存,而面貌日新。1993年,阔别36年后我首次重返故乡,一是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慨,二是有故乡建设飞快、旧貌换新颜的惊喜。此后又回乡了几次,每次都有新变化,每次都有新惊喜。因为我们的想象,总赶不上故乡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因此就想,要是有人经常向外出的游子报告家乡新貌,那该多好啊!没想到天从人愿,2014年万安撤乡改镇,新一届镇领导年轻有为、宏图远略,要带领乡亲们把万安建设成城北新镇、城郊花园、保障基地。为了鉴古知今,组织编撰了一部《古镇新韵——万安》,全面反映万安的悠久历史和时代新貌。举凡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山川物产、人物艺文、建设成就,无不具备。一编在手,犹如卧游故里,功莫大焉!书稿编成,付梓之前,征序于我。我得以先睹为快,不胜欣喜,爰弁数言,特为推介,并致感谢之忱!
甲午(2014年)季冬于榕城兰韵斋(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