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城市:卡斯特《城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博士文库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按照夏铸九先生的说法,到目前为止,卡斯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技术社会学、比较都市化、区域发展、比较技术政策、政治经济学、社会运动学,等等。就思想分期来看,大致可以把卡斯特的学术历程简单地划分为两个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初为前期阶段,卡斯特主要是作为一个晚期马克思主义者从事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可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为后期阶段,卡斯特基本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一个温和左派的身份致力于信息技术社会学的研究,因而可以称之为“信息与网络社会学”时期。纵观卡斯特整个思想脉络,其视野之开阔、知识之渊博、学科之庞杂、研究领域之广泛,不能不让人惊叹。因此,企图通过一篇学位论文完整地把握卡斯特的整个学术思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本论文主要侧重于对卡斯特早期城市思想的研究,力图廓清其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理论的建构过程、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以便为更完整地把握卡斯特的整体学术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研究方法

卡斯特的早期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对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理论的构建方面,《城市问题》一书则是卡斯特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西方学界对此评价甚高。试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是消费社会学家桑德斯(Peter Saunders)的评价。桑德斯认为,尽管卡斯特后来放弃了他早期作品中的很多观点,但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影响巨大,为所谓的“新城市社会学”奠定了基础。他所留下的遗产对于该领域后来发展的意义无论如何都不会高估。而且,列斐伏尔的城市理论在英语世界影响不那么广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卡斯特在《城市问题》一书中包含了对列斐伏尔理论严厉批判的内容,其理论光芒遮蔽了列斐伏尔的思想。Peter Saunders, Social Theory and the Urban Ques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 2005, p.105.二是曾经为居伊·德波(Guy Debord)作传安迪·梅里菲尔德:《居伊·德波》,赵柔柔、崔晓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的法国社会学家安迪·梅里菲尔德(Andy Merrifield)的评价,他在《城市马克思主义》一书中认为,卡斯特的这本书的出版极具讽刺意义,它在法国上架的那年正是情境主义国际(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1957~1972年,简称SI)解散的时候。而列斐伏尔与情境主义国际有着深厚的友谊,在理论倾向上也有着较多的共识,共同分享着早期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异化思想资源。因此,20世纪70年代实际上标志着马克思城市主义学派中的人道主义的消退和结构主义的兴起,“《城市问题》把激进的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肯定性推进到20世纪70年代,使城市研究和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一个新的光辉灿烂的创造性道路”。Andy Merrifield, Metromarxism: A Marxist Tale of the Ci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p.113.毫无疑问,正是《城市问题》奠定了卡斯特在西方理论界的学术地位。这本书在法国乃至全世界一炮走红,一共发行几十万册,仅英文版在全世界就卖了10万册。从谷歌的学术索引也可以看出,它在全世界的引用率高达2048次。http://scholar.google.com.hk/scholar?q=The+Urban+Question:+A+Marxist+Approach&newwindow=1&safe=strict&client=aff-360daohang&hs=JHx&affdom=360.cn&hl=zh-CN&um=1&ie=UTF-8&lr&q=related: wAXfT1DknN ScM: scholar.google.com/.除了两版法文,该书目前已有8种外文版本,英文两种,此外还有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希腊文、波兰文及日文译本。就是这样一部在西方城市社会学领域评价甚高、影响甚大的经典著作,到目前为止,中文译本尚付之阙如。有鉴于此,本研究主要对卡斯特城市思想中分量最重的经典文本《城市问题》加以认真解读,同时兼顾卡斯特的其他城市论著,并通过文献比较的方法,将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的其他重要人物和著作加以比较,既注重对卡斯特的思想前史的梳理,也注重他与同时代人的效果史把握。

但就研究方法而言,笔者仍侧重于从宏观角度而不是从微观角度,从思想与社会关系的互动角度,而不是从纯粹思想逻辑内在演变的角度,来研究卡斯特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特别是其独特探索道路的启发意义。因为任何真正的理论,从来都不是著述者的凭空创造,总是思维和存在相互激荡而锻造出来的产品,它既是对以往理论成果的某种重新检视,也是对时代问题的努力回应。《城市问题》这部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理论作品,既深深扎根于当时的社会实践,即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社会问题,又批判性地审视了已有的社会理论对城市问题的解答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视域中重新激活了城市研究的动力,从而建构起一种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所以我们对卡斯特城市批判理论的把握,一方面要准确把脉其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宏大的社会视野扫描20世纪6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重构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异动;另一方面也要深入挖掘滋养其城市思想的理论土壤,以宽广的视域图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法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范式的革命性变革。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卡斯特城市思想的实质内涵并对其加以准确定位,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 基本思路

卡斯特的《城市问题》一书,其核心内容是在颠覆主流城市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重构城市社会学。本书以对《城市问题》的主体思想进行逻辑重述为显性线索,努力揭示卡斯特城市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同时以城市中的问题和问题中的城市为隐性叙述逻辑,一方面努力展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深刻重组在城市空间中的具体反映,另一方面细致比对传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城市问题应答方式的实质差异,进一步探索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规律与实践途径。

《城市问题》一书共有五章内容,篇幅较大,结构严谨,本书无法面面俱到地进行全景式的呈现,只能就与卡斯特主体思想密切相关的中间三章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卡斯特的城市思想做出整体评价。本书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主要通过对卡斯特城市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及社会背景的分析,辨识其理论批判的主要指向,理清其理论重构的基本路径,从总体上把握其城市思想的基本内涵,突出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章主要立足于《城市问题》的第二章内容,具体分析卡斯特对芝加哥学派的人文生态学和列斐伏尔的人道主义城市革命论的批判立场和思路,说明卡斯特要从根本上颠覆主流城市意识形态的理论企图。

第三章主要围绕《城市问题》的核心章节(第三章)展开,着重说明卡斯特结构主义空间观的主要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微观系统的结构主义构建,突出集体消费在其城市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章主要立足于《城市问题》的第四章内容进行分析,着重说明卡斯特将实践观点纳入结构主义的框架,以城市规划和城市社会运动为核心分析城市政治的一般过程,突出其城市批判理论以反抗资本主义统治逻辑为旨归的革命策略。

第五章从总体上对卡斯特的城市批判理论进行评价,阐明其主要理论贡献在于研究范式的更新,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与具体社会科学结合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扩展的经典范例,但其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先天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和持久解释力,从根本上导致了卡斯特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退却并最终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悲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