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基地年度发展报告篇
Annual Development Reports of Experimental Bases
·一 博物馆·
重庆巴人博物馆2013年年度发展报告
唐斌 袁文革[1]
摘要:
重庆巴人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专门展示巴人、巴国、巴文化的区县级文博事业单位。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博物馆办馆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与全国其他县级博物馆比较而言,还存在馆藏品数和建筑面积等方面的明显不足。当前,藏品总数偏低、专业人才缺乏、布展形式单一,成为制约巴人博物馆发展的三大瓶颈。因此,博物馆亟须通过加强文物征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精品展陈、创新学术研究等形式,提高自身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
重庆巴人博物馆 政策扶持 问题 对策思路
巴人博物馆坐落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巴国城中心,是国内唯一专门展示巴人、巴国、巴文化的中型博物馆。2013年,博物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一 博物馆概况
重庆巴人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园区巴国城正中,2006年10月经重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成立,2007年4月面向社会开放,是九龙坡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也是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现为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实习基地。
(一)基础条件
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298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167.5平方米,库房面积49.68平方米。其建筑外形为仿古城楼,紧邻巴国生态公园,并与巴国城文化休闲旅游仿古建筑一条街融为一体。
博物馆共分七个展区,主要以巴人制陶、巴人制盐等直观的复原场景、巴文化雕塑、图片和文字说明,反映巴人繁衍生息的生活历史。馆内布展陈列文物有巴人船棺、巴式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杂类等藏品224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藏品21件(套)。为观众感受巴人生活、领略巴人文化、追寻重庆地域文化之根提供了平台。
(二)人员情况
2013年,博物馆实际员工为19人,其中在编人员5人,聘用人员14人。馆内现有高级职称人数2人,初级职称1人,分别为在编人数的40%和20%。本科以上学历4人,专科7人,中专及以下8人,分别约占全馆总人数的21%、37%和42%。另有重庆师范大学的志愿者200人参与了本馆的服务工作。
二 2013年度博物馆工作情况
博物馆作为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遗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巴人博物馆在做好文物收藏的同时,2013年度主要开展了开放服务和科普科研两方面的工作。
(一)开放服务
2013年巴人博物馆全年开放天数为313天,每天开放时间达到7.5小时,共接待参观游客245637人次。全年日接待游客最高纪录近2100人次,平均每日接待游客量近800人次,大幅超过了预期限定人数。
从参观人次分布看,节假日参观博物馆的人数明显较多。其中,2013年博物馆元旦共接待参观游客3587人次,春节长假14486人次,清明节小长假5409人次,“五一”节2680人次,端午小长假2463人次,中秋节小长假2993人次,国庆黄金周10294人次。
从参观人群的年龄分布看,以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2013年参观巴人博物馆的青少年有58014人次,老年人74240人次,二者合计132254人次,约占年参观总人次的一半以上(53.84%)。之所以如此,可能与博物馆紧邻巴国生态公园,全家老少在公园里散步或游玩之余顺道进馆参观有较大关联。
从参观人群来源看,以散客居多,集体参观的较少。据统计,2013年博物馆共计接待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军队、学校及外国游客团体仅29个,人数744人。其中外宾团体6个,人数79人。从接待外省单位团体的来源地看,以四川、陕西居多。这可能是因为川、陕部分地区曾经是古代巴国的疆域,他们来渝参观巴人博物馆或带有寻访先祖历史文化遗迹的意味。
此外,加强博物馆网站建设也是博物馆开放服务的重要工作。2013年,巴人博物馆更新简讯动态21条,全年博物馆网站访问量达到9.23万人次,为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博物馆活动信息提供了便捷渠道。与此同时,巴人博物馆2013年还举办了三次临时展览。这些临时展览因为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受到人们的欢迎。
表1 2013年巴人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情况
(二)科普科研
2013年巴人博物馆科普科研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荣获“重庆市科普基地”称号。
1.圆满完成送科普展览下基层巡展任务
此次巡展活动,利用展板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可移动文物普查、巴文化知识,介绍抗战兵器工业遗址群,并现场发放文物和科普普及资料。巡展地点遍及区内金凤、走马、铜罐驿、白市驿、华岩、西彭、九龙、陶家、含谷、巴福、石板等乡镇和走马小学、驿都实验学校,据统计,活动期间参观群众、学生达到10000多人次,共计发放科普宣传手册5000余册,科普光盘2000余盘,文物保护法宣传单10000余份。
2.举办“2013年渝、鄂、湘、黔、川、陕六省(市)巴文化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为巴人博物馆和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六省(市)的巴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以及重庆师范大学学生代表共80余人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大会集中围绕巴人起源、考古发掘、巴人器物、图腾文化、经济民俗、巴蜀史地、巴楚文化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收录与会代表提交的学术论文50篇,并将之结集出版论文集《巴人巴国巴文化》。
此外,巴人博物馆2013年还协助区内金凤镇三耳火锅博物馆(九龙坡区目前唯一一个民办博物馆)进行开馆筹备工作;开展区内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调查摸底工作;对馆内藏品进行信息采集录入。
三 2013年度博物馆财务收支情况
巴人博物馆与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是两个机构一套班子,全年收入(财政拨款)合计2609000元,全部来自财政拨款。关于2013年度财政支出情况,详情见表2。
从表2可知,2013年度巴人博物馆基本支出为501000元,为年度总支出的19.20%,其中工资福利支出365000元,项目支出2108000元,为年度总支出的80.80%,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和其他项目支出。具体到博物馆主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放服务、科研科普)的投入,可见表3。
表2 2013年巴人博物馆财政支出情况统计
表3 2013年巴人博物馆主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投入统计
由表3可知,2013年度巴人博物馆主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放服务、科研科普)财政支出合计292300.4元,占年度总支出的11.2%。而这些支出还不包括博物馆日常开放的经费。因此总体看来,巴人博物馆的财政支出以开展业务活动的开支为主。
四 博物馆现状评估
要更为准确地对巴人博物馆目前现状进行评估,就不仅要从历时性的角度进行纵向比较,而且要同全国其他县级博物馆进行横向比较,这样才能更清晰地反映当前巴人博物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博物馆自身的纵向比较
巴人博物馆自2007年正式开放以来,经过7年的努力,不论是财政支持力度、人员配置,还是服务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
2013年巴人博物馆的财政拨款是260.9万元,是2007年财政拨款数的8.03倍。博物馆的实际工作人员数也从2007年的11人增加到19人。人员结构也有一定的优化。2013年巴人博物馆有高级职称者2人、初级职称者1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者13人,占总人数的68%。而2007年博物馆仅有初级职称者2人,没有高级职称者,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5人,占总人数的45%。
从服务情况看,巴人博物馆的年开放天数从2007年的235天增加到2013年的313天,年参观人次也从11.23万人次增长到了24.56万人次。博物馆的人气明显上升。2007年,巴人博物馆自4月始开放;2012年,该馆因重新布展,闭馆半年。故此两年参观总人数受到影响。
整体看来,随着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巴人博物馆的办馆条件和服务供给水平都有极大的改善。
(二)与全国其他县级博物馆的横向比较[2]
巴人博物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县级博物馆,与全国县级博物馆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无论是年财政拨款数、实际人员数,还是年参观人次,巴人博物馆均高于全国县级博物馆的平均水平。但在馆藏品数和博物馆建筑面积方面,巴人博物馆仍低于全国县级博物馆的平均值。特别是馆藏品数,巴人博物馆仅为全国县级博物馆平均值的5.8%。这表明巴人博物馆的馆藏亟须加强补充。
表4 2013年巴人博物馆与全国县级博物馆的对比
五 面临的问题
(一)藏品问题
藏品是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目前,巴人博物馆主要是通过与市内兄弟博物馆联合办馆的形式,向其借用文物藏品来布展陈列。馆内藏品224件(套),其中包括向三峡博物馆借用13件,向巫山博物馆借用19件,向涪陵博物馆借用127件,借用的文物藏品总数达159件,占到馆内藏品总数的70.98%,而本馆自己所有的藏品只有65件,只占到总数的约三成。借用的文物藏品有归还时限,因此加强藏品的征集,丰富馆藏内涵,可以说是巴人博物馆面临且亟须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也是博物馆开展研究、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前提保障。
(二)人才问题
要做好博物馆公共服务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必要前提。截至2013年,巴人博物馆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名额10名,目前在编人员5人,占编制总名额的50%。在人员职称结构方面,虽然有高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两者占在编总人数的60%,但在全体馆员19人中的比例则只达到约16%。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专业人员在全体馆员中的占比明显不居优势。在学历结构方面,本科以上学历4人,专科7人,中专及以下8人,分别约占全馆总人数的21%、37%和42%,专科以上学历11人,占馆员总数的58%。目前巴人博物馆的职称、学历结构虽未实际影响到日常工作的开展,但是,随着博物馆参观者的增多,上级部门对博物馆考核标准的提档,以及博物馆公共服务与业务功能的拓展,势必要求进一步优化、提升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临展问题
博物馆在完善现有基本陈列展览的同时,精心策划临时展览,可以增加博物馆的吸引力,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历年以来,巴人博物馆也把布置临时展览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任务,基本上每年布展2~3次。然而自开馆以来,观察巴人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类型式样,可发现布展形式过于单一、专题丰富性不强等问题。具体情况可见表5。
表5 2007~2013年巴人博物馆临展活动统计表
由表5可知,巴人博物馆自2007年开馆以来,共举办各种临展活动16次。其中书画展次数最多,达11次(每年至少有1次,有些年份达到2次,甚至有些年份全年临展都是书画展),占到临展总数的68.75%,且大都是与外地(或外省市)场馆合作举办。本馆自主策划的临展有3次,主要是文物科普图片展。由此可见,巴人博物馆目前的展览类型还不够多元,自身办展能力仍较弱。
(四)经费问题
从2007~2013年财务收支情况来看,巴人博物馆虽基本保持了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但经费收入并不稳定,且来源渠道过于单一(见表6)。
如2009年巴人博物馆的年度总收入仅为99.75万元,低于2008年和2010年。2013年巴人博物馆的年度收入与2012年相比,也略有减少。巴人博物馆的主要经费来源渠道就是财政拨款。2007年、2013年财政拨款在巴人博物馆的年度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甚至达到了100%。即便是财政拨款所占比重最低的2011年,也达到了76.68%。
表6 2007~2013年巴人博物馆的年度收支情况
经费增长的不确定性和经费来源渠道的单一性,成为制约巴人博物馆的另一瓶颈。
六 相关对策及发展思路
针对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困难,巴人博物馆将根据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整体要求,借鉴他馆先进的办馆理念和经验,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体而言,巴人博物馆下一步工作重点将突出以下几点。
(一)加强文物征集和保护工作
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契机,加强对区内文物遗产的调查、整理工作。启用5万~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文物征集或接受社会捐赠,努力使入馆藏品的质量有进一步的提升,总量有所增加。推进文物、标本藏品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2014年底完成馆内藏品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进一步提高文物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程度。
(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智力保障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推进“科研兴馆”战略,加强党政管理人才、业务骨干人才、技术工作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制订人才开发计划,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创新用人机制,拓展合同聘用、使用人才的专业范围,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聚集到文博发展的事业中来,壮大文博工作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博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博物馆的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更新工作思路,增强公共服务理念
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工作指导,在硬件设施上要体现人文关怀,给观众以参观活动的便利;在软件上要提供高品质的,为百姓“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展览和活动;在接待参观上要为公众提供主动、优质的服务。继续做好博物馆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以及讲解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在保证做好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中外嘉宾等参观接待工作的同时,更要关注农民、外来民工、残疾人等社会群体,让他们更好地共享文化成果。
(四)树立精品意识、提升公共服务内涵
建立陈列展览评估机制,从组织策划、项目实施、展示效果、观众反响等多方面评估展览质量,以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提升。在临时展览方面,总结过往经验,注重丰富多样性,争取举办一到二个能引起广泛关注的高水平、高质量展览。努力打造并广泛宣传博物馆的活动品牌(如送展览下基层活动),用品牌活动的辐射力、影响力、凝聚力带动社会公众广泛地关注博物馆,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鼓励学术研究、弘扬巴国文化
专业业务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学术支撑。学术是立馆之本,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重庆巴人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专门展示巴人、巴国、巴文化的博物馆,应该致力发挥巴文化学术研究的阵地作用。联合地方高校(如重庆师大三峡社会发展研究院)或兄弟博物馆(如三峡博物馆)积极向市、国家局申报有关巴文化研究的学术课题。鼓励全馆职工撰写高质量的学术文章,争取全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量有所突破。创新学术研讨思路,着力培养馆内专家,鼓励馆内专业人员举办巴文化等专题讲座。让巴人博物馆成为享誉全市乃至全国巴文化的科研重镇和特色文化名片。
[1] 唐斌,重庆巴人博物馆馆员,西南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袁文革,重庆巴人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理论与实践、文物与考古。
[2] 全国县级博物馆的数据来源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2013年暑假对15个省份的“四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调查,其中县级博物馆的样本数为1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