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2009年,我们延边大学度过了建校60周年华诞。60多年来,延边大学在党和国家、国内外校友及友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延大人的辛勤耕耘,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大学。尤其是延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人缘、地缘优势,不仅彰显了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特色,而且为中朝、中韩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于“朝鲜—韩国学”的概念,至今尚无明确的概念界定。但广义上的“朝鲜—韩国学”大致可定义为“有关朝鲜—韩国的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问”。
中国与朝鲜—韩国的文化交流可谓源远流长,其广泛、深入、全面的文化交流成为东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轴线。但是二战以后,朝鲜半岛分裂成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韩国(大韩民国)两个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国家。在整个冷战期间,中国只是与朝鲜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与韩国的交流则基本上处于全面中断的状态。因此,作为一种学科领域的“朝鲜—韩国学”可谓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中国与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全面兴起之势逐渐发展和完善的新兴学科群。
虽然没有被冠以“朝鲜—韩国学”的名称,但相关研究一直在中国的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里开展。尤其是延边大学,自建校初期就开设了朝鲜语言文学、朝鲜历史、朝鲜哲学等学科专业,组织实施了相关教学与科学研究。
延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虽然经历了“十年动乱”时期的全面停滞期,但是在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1979年,延边大学朝鲜语言文学学科和世界史(朝鲜史)学科争取到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朝鲜语言文学学科,1993年世界史(朝鲜史)学科,争取到博士学位授予权。朝鲜问题研究所(1978年成立)、朝鲜—韩国研究中心(1989年成立)等科研机构相继成立,为日后延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的中韩建交开创了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全面交流的新时期,也带来了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研究的高速发展期。延边大学拥有一支由100多名从事“朝鲜—韩国学”研究的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已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朝鲜—韩国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等领域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内100多所大学的朝鲜(韩国)语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近85%为延边大学毕业生。另外,国内很多“朝鲜—韩国学”研究机构中都有延边大学培养的人才在担任学术骨干。可以说,延边大学为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的开展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世纪以来,延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着眼于东北亚区域文化多元共存与融会贯通,以及东北亚“金三角”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学术需求,举办了“图们江学术论坛——多元共存与边缘的选择”等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为开展高端课题的研究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
延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已完成100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省社会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及国际合作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如《朝鲜语语法》、《简明韩国百科全书》、《好太王碑研究》、《中国廿六史及明清实录东亚三国关系史料全辑》、《中国文字音韵对朝鲜(韩国)文字生活的影响》、《中韩文学关联研究丛书》等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的空白。此外,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延边大学就聘请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顾问,在郑判龙教授的主持下完成了《朝鲜—韩国学丛书》Ⅰ、Ⅱ的编写。延边大学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在一定意义上堪称当今中国“朝鲜—韩国学”学术研究水平的代表,在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的普及和发展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
对60多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对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研究的特色与优势以及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可作以下界定。
第一,人力资源优势。延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教学和研究人员普遍娴熟地掌握了汉语和朝鲜(韩国)语,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二,对比、比较领域的方法论优势。基于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延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充分合理地运用对比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中朝、中韩以及中朝韩日等多元融会、互阐互释的研究,在语言对比、文学与文化比较及历史关系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第三,客观的学术视域优势。朝鲜和韩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着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分裂乃至尖锐对立的状态。而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研究具备克服和超越对立的客观、开阔的视域,逐渐形成了堪称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一言以蔽之,延边大学是中国“朝鲜—韩国学”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及文献资料中心。延边大学目前设有朝鲜—韩国语言文学、朝鲜—韩国历史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另有10多个与“朝鲜—韩国学”研究方向有关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朝鲜—韩国语言文学学科还争取到设立博士后研究流动站的资格。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研究中心被选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延边大学还被韩国的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选定为海外韩国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延边大学是中国的“朝鲜—韩国学”研究的国际性窗口,为中国与朝鲜、韩国的学术交流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中国与朝鲜、韩国的文化交流在中韩两国建交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国内各高校的朝鲜—韩国语言文学专业及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国、朝鲜、韩国人民之间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也日渐加深。但是目前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朝鲜—韩国文化却是所谓“韩流”的韩国大众文化。换言之,大部分中国人赖以了解韩国文化的“文本”是新自由主义和全球主义浪潮下被大量生产的大众文化商品。大众文化虽然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仅仅依靠大众文化层面的交流无法保证中朝(韩)文化交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延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目标和任务应该是从科学研究的层面发现朝鲜—韩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朝(韩)传统文化的同构性与异质性的阐析中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及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人类精神文化价值,从而加深和拓宽中朝(韩)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真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这个意义来讲,“朝鲜—韩国学”是一种跨民族、跨国界、跨文化的学术研究,对人类的共存对话和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延边大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虽然在中国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为此,要在进一步瞄准学科前沿,拓展研究领域的同时,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学科交叉与渗透,积极探寻和运用新的、更有效的研究方法,进而确立自己独具特色的方法论体系,从而实现更深层次、更科学的“朝鲜—韩国学”研究。另外,亟待加强学术研究的现实对话意识,为国家的重大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当前我们眼前一项重大的课题就是通过多边学术研究与交流,积极促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实施。我相信,通过“朝鲜—韩国学”研究,我们能够把历史悠久的中朝(韩)文化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为建构东亚文化新格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真诚希望这套《朝鲜—韩国研究丛书》能够真实地反映延边大学乃至中国“朝鲜—韩国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广大学人和同仁们的关注和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