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习近平同志讲话的核心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工人阶级斗争过程中创立并不断发展的。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说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来阐释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来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得出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批判旧世界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提出了科学的设想,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那么,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未来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集中阐述了这个问题。
第一,无产阶级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并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同无产阶级其他组织的区别在于:“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这个政党应该是无产阶级的独立的政党,有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政策。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性质的政党,它应该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而不受资产阶级的影响,不应“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充当资本主义病床前的医生。这个政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没有任何私利。
第二,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成为社会的主人,首先要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取得政治统治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明确提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3]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这个政权是什么性质的呢?马克思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提出一个著名论断:“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4]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要还有阶级存在,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制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劳动过程中和分配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性质,也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一个社会的性质,从经济上说,乃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5]也就是说,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家的私有制。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所在。
第四,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共产党宣言》提出,在同传统所有制彻底决裂的同时,我们还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6]经济领域公有制的建立,使得人们在思想领域必须、也必然要同传统的、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使产生传统的私有观念的经济基础(私有制)消灭了,它还会在相当长时期里顽强地表现自己。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以后,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长期的、复杂的斗争。实现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用工人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全体人民,占领思想理论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批判和抵制形形色色的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传统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基本原则,并不是主观的臆测,而是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推论出来的,有着科学的依据。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社会主义时,并不是诉诸道德和法,他们认为,从道义上对资本主义的剥削表示愤怒,由此出发设计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无论多么入情入理,我们总不能认为它是科学的、正确的,而只能把它看作是一种象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存在的矛盾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他们提出未来社会制度基本原则的根据是:“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7]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加深、经济联系的密切化,使得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的性质。生产力的这种性质,客观上要求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调节整个国民经济。但是,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妨碍了生产力性质的这种客观要求的实现,因而生产社会性与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用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资本家的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就有可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经济基础。然而建立公有制、“剥夺剥夺者”,势必引起资产阶级的殊死反抗,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做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党在批评赫鲁晓夫的错误观点时,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也就是说,任何国家、任何时候,只要是搞社会主义,都必须坚持的。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把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即:“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8]他强调,“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9]他指出,“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10]他还强调“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 [11]缺一不可。这一思想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后,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再到中国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我国改革开放,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是一以贯之的。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抛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苏联的社会主义就垮了,变成资本主义了。事情就像习近平说的那样:“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推论出来的。它尽管是科学的,但终究还只是人们的理想。这一设想如何付诸实践,还有待后人来解决。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十分清醒的,他们反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运用,必须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来确定。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写的序言里就指出了这一点:“不管最近25年来(指《共产党宣言》出版以来——引者)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2]他们坚决反对教条式地预测和规定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1893年5月11日恩格斯在对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发表的谈话中就说:“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13]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伟大的十月革命,在世界上第一次实际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从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随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途径。1978年以后,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模式。综合起来看,尽管在实践中出现了像苏东剧变这样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事业还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