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间正道,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幸福。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去,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存在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概念是东汉大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最早提出来的。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要真诚地依据事实去探求古书真意。毛泽东将其古为今用,赋予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加以完整表述。邓小平之所以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人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实践,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跟不上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实现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重新探索和奋力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的词语中,有两个概念最能启发人们解放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初级阶段”。但无论是“中国特色”还是“初级阶段”,又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和出发点的。胡锦涛在报告中之所以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面对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都是深层次的矛盾和比较尖锐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经过30多年跨越式的大发展,在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同时,积累下来和暴露出来的矛盾、问题也是最多的。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分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一次性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有效地解决众多的新问题。胡锦涛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伟大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先后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必须”基本要求,这是对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这“五个基本”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是立国兴国之基、治国强国之本,必须牢牢把握,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遵循。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新的产物,勇于变革、锐意创新,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的动力。我们要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积极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最引起世人注目的大战略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体制度,即体制改革。这个改革,实质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并不是本来意义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但是,它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带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就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一次新的伟大的革命,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同时进行的是对外开放。它也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吸收外国的资金、技术、好的经营管理方法和一切有益的东西。对外开放的实质和目的,就是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拿来为我所用、发展自己,最终也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极富活力和弹性的社会。它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远远超过了以往世纪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总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果不借鉴它,就难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走完的经济发展之路。这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社会革新范例。当前,无论是面对更为深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而不断经受世界经济浪潮的冲击,还是应对国内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都要求我国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而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走回头路。胡锦涛说,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中国现在和将来很长一个历史时期要不断唱响的主旋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发展总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当及时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最新成果,是进入新世纪新时期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质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开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科学发展需要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党提出和带领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实践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显现了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另一方面暴露了许多新问题。与平民百姓生活有关的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需要加强社会和谐建设;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要求改变这种局面,实现和谐发展;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与后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化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能源紧缺,一些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要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们党为实现社会和谐作出的努力,提供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可能性。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立足现实,面向长远,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战略。胡锦涛说,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的重要经验很多,而最根本的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众所周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人们要问:为什么改革开放会有这样神奇的力量?为什么当代中国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答案很清楚,就在于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走出来的,同时又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讲道:“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这是千真万确的。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我们的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基本国情独特,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发展道路必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必然是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其他国家走过的道路。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任务极为艰巨。我们肯定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走现代化道路的好经验、好做法,但同样肯定的是,不能照抄照搬、依样画葫芦。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如何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如何反腐倡廉?……所有这些问题,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现实中也没有具体范例,必须靠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前进,靠自己的双脚走出一条路来。
问题思考
(1)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新发展?
(3)如何理解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推荐阅读
(1)李慎明主编《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性看 齐心办》,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3。
(3)孟鑫主编《道路自信十讲》,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4)玛雅:《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5)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课题组:《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