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的再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资助体制比较研究

本章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讨论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资助体制异同。本文所指的人文社会科学资助体制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资助形式和管理形式,讨论机构设置规模、资助渠道、资助方式三个方面。主要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设置、资助渠道、资助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资助体制分析

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部承担了一项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重大课题:“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机构手册”(该课题于2004年通过结项鉴定),手册对148个国家进行调研,收录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4515个。课题组还建立了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机构5628个。课题组所收录的研究机构,学科范围既包括传统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还包括近年来涌现的大量新兴学科、跨学科研究机构。该资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总体情况。

人文社会科学在世界范围内于20世纪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学者甚至把20世纪称为“社会科学的世纪”。因此,对国外社会科学资助体制的研究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学者在资助体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薄弱,可资参考的文献十分有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一直关注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他在研究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政策与管理的时候,分别选取了美国、经合组织(OECD)国家、俄罗斯等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大体采用黄长著选取的三类国家代表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人文社会科学资助体制,本文选取三个视角,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设置、资助渠道和资助方式。

(一)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机构设置情况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始终与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与国际政治形势紧密相连。总的来说,一个特点是,政治体制的变化影响着人文社会科学机构的设置。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的国家分裂消亡,有的重组或解体,有的政权发生变化。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各国人文社会科学机构的设置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原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的取消或解散,有的重新组合,有的更换名称,各国情况不一。另一个特点是,新兴学科发展迅猛,新的研究机构应运而生。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迅猛发展,一些新的研究机构纷纷成立。此外,影响机构建制的因素受国家政体、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对学术重视程度、学科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比较明显。我们以美国、经合组织成员国、俄罗斯为代表,通过表格归纳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对比情况。

表1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对比

注:本表格根据文献归纳整理。

(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资助渠道考察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渠道的情况,我们依然通过对美国、经合组织成员国、俄罗斯之间进行比较。

表2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资助渠道对比

注:本表格根据文献归纳整理。

比较发现,美国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最为灵活,基金会资助形式最为普遍,社会资金的使用也最为充分。它主要是依靠个人、企业、基金会和慈善机构来实现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资助。相比之下,经合组织成员国更重视资助体制的健全和合理。俄罗斯的情况和我国十分相似,表2总结的6个特点,体现了体制转型国家具有的相似性特点。

(三)国外人文社会科学资助方式及特点

资助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经费如何申请,经费怎么拨付,最终拨付给谁,检查监督机制如何,管理效果如何,都属于资助方式范畴。本文从资助方式的特征,对上述三类代表国家进行比较。

表3 国外人文社会科学资助方式对比

注:本表格根据文献归纳整理。

二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资助体制分析

为便于与上述国外资助体制研究进行比较,依然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设置情况、资助渠道、资助方式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机构设置情况

我国现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基本上是由计划经济时期发展而来的。讨论机构设置,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因此,需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来进行研究。不同类别属性带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本文按照隶属关系、研究领域、研究内容三种方法来进行分类,分别讨论。

1.按照隶属关系分类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按照隶属关系可分为五类:国家所属、地方所属、高校所属、企业所属、民营机构。国家所属和地方所属的研究机构属于独立事业法人单位,高校所属和企业所属的研究机构属于非独立法人机构,需挂靠在高校或企业,属于附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国家所属机构。

2.按研究领域分类

我国的研究机构按研究领域可分为五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工程与技术研究机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前四种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机构。与这五个领域相对应的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

按研究领域分类常常有交叉情况,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有理科实验室,如实验语音学。随着学术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按研究领域分类的情况就更为复杂。

3.按研究内容分类

我国现有研究机构按研究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基础性研究、技术开发类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

(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资助渠道考察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资助渠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采取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计划经济时代结束,但是行政管理制度还延续旧模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依然是以政府资助方式为主。包括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建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资助渠道都保留着政府计划的特点。1982年科学基金制度在我国建立,资助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85年课题制资助模式在研究机构中占主导地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体制开始发生变化。研究机构除了继续按照原有体制实施国家计划的科研任务以外,研究机构的自主权得到扩大,学者选择研究课题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大。获得课题资助的渠道也从单一的政府计划拨款到各种基金资助形式并存,资助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政府资助和科研基金资助成为我国主要资助渠道。

我国科研基金资助体系和国家设立的科学研究机构的资助体系,二者相比,共同点是都由国家财政支付研究经费,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开展研究工作,为促进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步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点是资助效率的差异。

科研基金资助体系中,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为例;国家科研机构资助体系中,我们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进行比较。根据效率原则,把最好的经费资助给最好的科学家,完成最好的课题,出最好的成果,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即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这个角度看,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体系比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体系具有明显优势。

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资助采取全国公开申报制度。各学科基金组每年定期召开专家会议,来自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根据国家需要与学科发展建设情况制定和发布年度课题指南。课题指南分类发布,设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供全国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自由申报。通过严格审议制度,从全国范围内遴选出最适合的学者承担项目进行研究。因此,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体系的优势是,一方面,课题选题质量高,由专家制订课题指南;另一方面,课题承担人从全国申报者中间遴选,可以保证承担人为最适合的人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体系中分自选课题和招标课题,自选课题比重更大。资助对象是本院科研人员。对选题比较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比社科基金课题有更大的自由度,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和学术兴趣在院、所各类课题中自由申报。从资助对象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面向本院专业人员进行资助,和社科基金相比,在承担课题的学者选择上有一定局限性。有时候,好的选题不一定有适合的课题承担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课题为例,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课题资助立项数为:69项、57项、31项、21项,立项课题逐年递减,2003年的立项数仅为2000年的1/3。分析其中原因之一,A类课题尽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好的课题,但本院学者资源是有限的,最好的学者都已经有了课题。因此尽管有好的课题选题,没有适合的学者则不能进行资助。

(三)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资助方式特点

我国现代科研管理制度成形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前属于萌芽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政府仿照苏联的模式建立了我国科学技术体制。人文社会科学和国家科技体系一样,采取政府计划、全额拨款方式。管理模式采取行政审批方式。这种体制的选择有历史的必然性,在当时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政治条件下,这种模式具有进步意义,在促进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科技体制已经明显与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不相适应了顾海兵、王宝艳:《中国国立研究机构:问题与出路》,《学术界》2004年第3期。

通过对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机构设置、资助渠道和资助方式的对比,笔者认为,虽然问题具有复杂性,但是从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效果看,核心问题是投入和产出的效率问题。无论集中的设置还是细化的设置,单一的资助还是多元的资助渠道,计划体制的资助方式还是市场化的资助方式,对科学发展的影响都体现在效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