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区情概览
1 物华天宝
咸丰《黔江县志·形势志》载,黔江县“岩峰耸翠,路径逶迤。(今按)东北跨连荆楚,西南直达夔巴,介酉属之当中,分险要而扼蜀。诚夹邑之奥区,州省之别迳”,故有“渝鄂咽喉”之美誉。
黔江介于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幅员2402平方公里,像翡翠玉梭,镶嵌在武陵山脉西翼,东北、西北与湖北咸丰县、利川市相邻,南及酉阳,西抵彭水,是重庆东南向的出口大通道和区域中心,是武陵山区正在崛起的一颗明珠。黔江主城位于区境中偏东北部渝鄂、渝湘公路交点上,以大众广场为轴心,东为中共黔江区委、区政协办公楼(行署街919号),西为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办公楼(行署街759号),西北距重庆主城250公里,东至湖北恩施162公里,南去湖南吉首367公里。册山河、城北河在城西沙坝交汇注入黔江河,将主城区分割为东、南、西三个片区。在城市东进战略中,黔江主城与正阳工业园区、舟白航空港、青杠拓展区形成“一城四组团”格局。
黔江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积,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岗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公里,总体走向为北东30° ~40°。黔江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全区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体一般为700~1000米,切割深度一般为400 ~600米,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是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面积的4.04%,1001 ~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丘陵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G319沿线,海拔一般为400~600米,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正阳丘陵是最大的丘陵(67.75平方公里);平坝海拔低,人口稠密,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水稻、小麦、油菜、柑橘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马喇湖平坝是最大的平坝(海拔804米,面积4.62平方公里)。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黑溪河与文汇河交汇处的马嘶口是全区最低的地方,海拔319米。
黔江属南方(长江)水系,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无冰期等水文特点。境内降水以洋面水汽为主,其类型主要为气旋雨,兼有地形雨、对流雨,固体降水极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213.1毫米,总量29.79亿立方米,属次多雨区,湿润状况垂直分布,干燥指数和农田蒸发力随地势增高而减小。
境内河流较多,河流流程419公里,河网密度为0.42公里/平方公里,可利用自然落差1394.7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6.6万千瓦,可供开发量10万千瓦,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15条,有开发价值的10条,已经建成舟白、渔滩、双泉、嘉禾、深溪河、箱子岩水电站。以八面山为分水岭,东南为阿蓬江(唐岩河)、诸佛江支流,西北为郁江支流,均属乌江支系。有泉水52处,可利用发电11处。水资源总量为15.83亿立方米,人均4066立方米、亩均2.6立方米,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阿蓬江是黔江第一大河,发源于湖北利川市,自北向南纵贯中部舟白、正阳、邻鄂、蓬东、冯家、濯水、阿蓬江7个乡镇街道,境内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约158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66%,有段溪河、黔江河、袁溪河、蒲花河、细沙河、太极河、金溪河、南溪河、深溪河、马喇河等10条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0.74万千瓦,可开发量2.39万千瓦。小南海是境内唯一的淡水湖泊,集水面积97.3平方公里,湖面2.8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7020万立方米,是黔江城重要的饮水源。黔江地表水资源丰富,呈东多西少的趋势。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储量为2.7亿立方米,城区系堆积层,地下水丰富,曾开凿水井106口,并以水井、寺庙、牌坊众多为特征取名“三多镇”,现仅存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知县何珩合城时所掘水井一口(今人民小学东侧)。
黔江地处亚热带,受山地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山区变化特征的典型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和山区气候,表现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降水多,季节分配不均,垂直变化明显和局部小气候。多年的平均气温为15.4℃,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均日照1340小时,无霜期223~309天(平均为273.5天)。
全区土地总面积239185.1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9716.94公 顷,园 地 面 积2289.36公 顷,林 地 面 积138571.44公顷,草地面积6744.4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616.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464.9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421.53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5359.84公顷,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0%(其中坡度在45度以上的又占一半以上),砾石、沙土23889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8.9%,黏土面积9917公顷,占20.3%,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3.27%。全区现已发现的矿种主要有煤、铁、硫、汞、铝土矿、铅锌矿、萤石、重晶石、石英砂岩、白云岩、石灰岩、页岩等。其中铝土矿、铅锌矿、煤、萤石、重晶石、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为优势矿种。已初步查明资源量:铝土矿1600万吨,煤1500万吨,萤石、重晶石200万吨,石英砂岩27600万吨,白云岩49000万吨,页岩气2.5万立方米。页岩气是一种新型能源,黔江的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城西、石会、沙坝境内,是重庆全市蕴藏量的1/10,可开采80年左右,城西“黔井1#”已钻探点火。
黔江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属渝东南湿润森林植被区,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植物种类繁多,垂直分布明显,凡在北纬30°线的珍稀植物,在黔江几乎都能找到,故有“神秘黔江”之美誉。主要乔木品种有42科、81属、146种,草本植物有200余种,中药材672种。中华纹母(俗称水石桠)、珙桐、岩柏、银杏、红豆杉、铁坚杉、黄杉、三尖杉、水杉、柳杉、薄皮马尾松、厚朴、白花泡桐等是国家级珍稀植物,三塘盖、麒麟盖、八面山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细沙河两岸生长着中国最大的中华纹母植被群,灰千梁子的中华杜鹃一年两次绽放。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常见野生动物有4类、23目、69科、147种。黑金丝猴、毛冠鹿、红腹角雉、鸳鸯、大鲵、猕猴、黔江灰金丝猴、穿山甲、大灵猫、林麝、云豹、金鸡属国家级保护动物。
2 建置沿革
早在60万年前,黔江就有人类祖先活动的痕迹。1985年,四川省古人类古生物调查组在冯家街道照耀居委红土湾老屋基洞的考古发现[1],将黔江的文明历史上溯到原始社会。《尚书·禹贡》载,黔江之地在夏属九州最西端的梁州,商周(含春秋、战国)为古濮国、巴国属地,秦为“巴之南鄙”,西汉沿袭。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置涪陵县,其地甚广。东汉建安六年(201),益州牧刘璋采纳涪陵县谢本的建议,将涪陵县拆分为涪陵、永(万)宁、汉葭、丹兴[2]4县,隋开皇五年(585)易丹兴县为石城县,大业三年(607),省石城县入彭水县,唐武德元年(618)复置石城县,移治无慈城(今县坝老鹰关),唐贞观四年(630)迁治楠木坪。唐天宝元年(742)更名黔江县,1983年11月更名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0年6月设立黔江区。故丹兴至今,有1800余年的单独建置史。其间,北周保定四年(565),因涪陵郡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地内附”(即以全郡之地归顺中央王朝),在丹兴(今黔江)地置庸州,辖丹兴县,州、县治所均设在县坝老场(今舟白街道县坝居委),黔江历史上两级机构(州、县)首度并存;明洪武十三年(1380)设立黔江守御千户所,黔江两级机构(所、县)再次并存;1939 ~1944年,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部分机关驻黔江,1945年10月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驻黔江,黔江第三次出现两级机构并存;1988年设立四川省黔江地区,黔江第四次出现两级机构(地、县)并存,1998年改置重庆市黔江开发区,2000年6月撤销。
东汉末,丹兴县辖今黔江、酉阳、秀山和贵州省东北部的广袤地区。唐朝改为黔江县后,辖2乡18寨。到宋代,黔江辖白石、门阑、左水、永安、安乐、双洪、射营、右水、蛮塚、浴水、潜平、鹿角、万就、六保、白水、土溪、小溪、石柱、高望、木孔、东流、李昌、仆射、相阳、小村、石门、茆田、木栅、虎眼等29寨。宋元之际社会长期动乱,县境周围的唐岩、忠路、大旺、石柱、酉阳等土司不断蚕食县域,面积渐小。明永乐十一年(1413)酉阳土司冉兴邦发动“京洞之战”,灭州建峒,将势力扩张到蓬水(今阿蓬江)东南(今冯家街道桥南居委),黔江仅辖5里。清代有栅、洛二里,栅山、石会、酸枣、正阳、西池、黎水、泡水、洞口、三屯、青岗、黑溪、白土、三梆、五里、白鹤、金溪、大木、中塘、正谊、茅坝、后坝21乡,清光绪年间知县张九章曾把乡名趣联成诗:“栅山林内多酸枣,石会重峰向正阳。月照西池如明镜,风吹黎水似潇湘。泡水溶溶归洞口,三屯叠叠秀青岗。黑溪自有澄清日,白土焉无美玉藏。三梆鼓响人倾耳,五里春明鸟奏簧。白鹤飞来栖大木,金溪流水满中塘。正谊从音睦友好,茅坝居民稼穑强。后坝膏田连阡陌,耕耘乐业广麻桑。”后有逸兴者又仿作二首:“桃源仙境是黔江,栅洛平分廿一乡。走马三屯花满树,看山五里客寻芳。西池月照垂杨绿,洞口云深晚稻黄。仙子云中骑白鹤,老农雨后种青岗。栅山烟绕晴虹外,泡水丹黄古渡旁。拾翠前村来后坝,打渔小船到中塘。金溪有梦惊残月,黎水无声送夕阳。白土田肥知地沃,黑溪龙舞拜天阊。正阳人尽衣冠侣,茅坝家乡菽粟藏。酸枣熟时春酒美,正谊到处翰书香。石会硐久经锤炼,大木材堪作栋梁。官衙放出三梆响,黔江美景胜天堂。”又云:“泡水长流声沥沥,栅山遥望影苍苍。千秋白鹤云中现,四面西池映月光。青岗幽谷晚霞照,石会深峡端云镶。渔翁黎水蓑堆岸,樵子金溪叶落岗。正阳夜夜书声起,茅坝家家酒味长。后坝客来惊犬吠,中塘人去采莲忙。三梆唱彻三更梦,五里花开满地香。白土田肥粮纳早,黑溪龙跃雨成行。大木起闾充国栋,三屯率兵卫家乡。正谊几代安边靖,酸枣留趣带夕阳。洞口寻芳人自乐,官清民不诉公堂。”民国初年沿用清代里、乡之名,1941年推行“新县制”,全县被划分为3个指导区18乡155保1576甲,并将彭水插入黔江境内的召南乡(今白石乡凤池山、李家营一带)和黔江飞入彭水的三义乡相互划转,“川鄂各半”的大路坝全由湖北咸丰县管辖,沙子场仍由黔、咸二县分辖。
解放初,全县辖5区18乡(镇)。1950年12月,黔、酉两县调整“插花地”,互换酉阳插入黔江正谊乡的八、九、十村和黔江嵌入酉阳濯河乡的第三村。1951年6月,将县城单列为联合镇,同时从五里乡分置蓬东乡,全县辖6区20乡(镇)155村。1952年7月,川东行政公署将酉阳县北部的七、八、九、十4区14乡划归黔江,区划增至10区34乡,版图扩充三分之一。1954年调整为97乡(镇)393村,1956年2月全县又调整为7区44乡(镇)。1958 ~1962年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划为8个区52个公社522个大队3295个生产队。1984年,环城乡并入联合镇,濯水、正谊改为濯水镇和冯家镇。至此,全县辖8区52乡(镇)514村3605小组。1992年撤销两河区,两河、龙田二乡组建两河镇,城北乡并入联合镇,两镇由县直管(区级镇),同时,新置马喇区辖金洞、早化、五里、小庄和马喇镇,犁弯乡划归濯水区,全县形成8区(1993年改区委为区工委)2镇48乡(镇)的格局。2001年11月,撤区并乡建镇,全区共设城东、城南、城西3个街道,正阳、舟白、小南海、冯家、邻鄂、阿蓬江、石会、黑溪、黄溪、黎水、金溪、马喇、濯水、石家、鹅池15个镇,中塘、蓬东、沙坝、白石、杉岭、太极、水田、白土、金洞、五里、水市、新华12个乡共222个村(居、社区),2007年濯水镇由12个村(居)调整为9个村(居),全区村(居、社区)调至219个。2009年2月,正阳、舟白、冯家3镇改设为街道,各乡政府驻地及鹅池镇政府驻地的村改设为居委,鹅池镇的治安村并入鹅池居委。至此,全区辖6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218个村(居委)、820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