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基本范畴
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优化产权结构以完善公司治理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自美国法学家贝利(Berle)和经济学家米恩斯(Means)于1932年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最早明确提出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化的特征并系统论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问题后,围绕公司股权结构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司的股权集中度问题;二是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三是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经理人的激励问题,涉及公司激励的制度方面。
国外经济学家对产权的研究大多倾向于认为公有产权相对于私有产权缺乏效率,国内学者对公司股权性质、股权集中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则倾向于对国家控制型公司即国有企业的负面评价。国内外学者关于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理论上对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缺乏有力的说明,实证上对一批比较成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良好业绩缺乏有效的诠释,方法上对产权结构影响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缺乏深入的分析,框架上对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缺乏透彻的分析。本书研究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侧重于探索两个问题:一个是产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治理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另一个是国有企业能否通过优化股权结构进而完善公司治理以实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产权问题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开始研究经济学就是由产权问题引发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和发展,从来都是围绕着产权和产权制度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产权和产权制度理论一直为我国学者所关注,围绕产权和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讨论经常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主张产权制度改革的专家还是对产权制度改革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专家,都从不同方面对产权理论进行研究探索,寻找各自的理论依据。通过讨论,人们对产权与所有制、公有产权与市场经济、产权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产权制度的关系等诸多重要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对产权和产权制度理论,西方学者也给予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从总的取向上看,西方经济学是主张私有产权的,但西方经济学家对产权和产权制度理论的系统研究在发展和丰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同时,也发展和丰富了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西方经济学所主张的产权明晰化、产权排他性、产权与竞争、产权与企业制度变革等理论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产权交易规则等,对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企业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证明,企业绩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选择则与企业的制度安排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产权制度及由此而决定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企业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绩效必须研究企业的产权制度,只有对产权制度、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把握其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才能对多元投资主体下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诠释,才能对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作出更透彻的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所有制与企业效率的内在联系,本书把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大型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中国研究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必须紧密结合大型国有企业的实际,把剖析大型国有企业摆在突出位置。为进一步分析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实践,本书把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国外一些成功的国有企业作为分析案例,以便获得更加合理的结论。
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企业绩效都是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研究课题,每个问题本身就是很大的研究课题。为了能在有限的篇幅内进一步揭示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之间规律性的东西,本书的研究没有过多地停留在对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概念陈述上,也没有过多地着墨于现有不同研究成果的介绍上,而是在前人理论和当代学者诸多见解的综述、理解基础上,着重剖析已有理论成果的一些局限和不足,着力揭示产权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对大型国有企业如何通过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以提高企业绩效进行探索研究。本书的研究范畴包括产权、产权理论、产权制度、产权结构、企业、企业制度、公司治理、企业绩效及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