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陶瓷艺术品鉴(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享有盛誉的景德镇陶瓷,已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馆藏明珠,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并受到广大收藏家和陶瓷爱好者的珍视。特别是清三代的景德镇陶瓷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从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至明末停止生产,到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重新恢复生产。御窑厂的存在同时也带动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白瓷、彩瓷、单色釉等品种,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清三代景德镇陶瓷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尽管有关该时期陶瓷的专著、图录及论文大量涌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版高潮,但是对于古陶瓷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尚不充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并全面、准确地反映最新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著述并不多见。本书将古代文献和实物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索各时期瓷器的品种、特色、成就及其影响,拓展了中国陶瓷考古与研究的视野。本书的特色在于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清三代陶瓷的发展历程、各时期陶瓷的类别、特点、应用情况和工艺技术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在撰写方面,重点考虑知识的全面介绍,尽量使读者对清三代陶瓷有一个简明而全方位的了解,避免过于专业和艰涩难懂,叙述上注重通俗性、可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本书既是一本知识点较全面的专业著作,又是一本普及性读物。

本书以介绍清三代陶瓷的发展概况、特征为主要内容,力求反映近年来最新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主要学术观点,对于学术界尚有争议的问题,参校各家学说,择善从之,或在论述时表明倾向性意见和个人见解。目前对于中国古陶瓷的收藏,已经从以往单纯关注器物的年代、窑口及价值,上升为对中国古陶瓷文化的学术研究与探讨,这也是本书的写作目的之一。

本书注重文字资料与实物相对照,对于重要的窑口和器物品种都力争配以相应的实物图片或考古绘图,以利于学习鉴赏、学术探讨。在图片的选择上,为了避免与以往常见的器物图像雷同,尽量优先选用近年新发表的考古发掘资料和新出版公布的馆藏文物图版,同时还选用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藏品图像。器物的名称、年代和窑口原则上依原图录资料进行标注,其中也有一部分按本书著者的见解标注。

另外,第二、三、四章的鉴定要点部分,介绍了清三代陶瓷鉴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古陶瓷的特征、新仿陶瓷的特征、主要做旧作伪方法、古陶瓷的现代科技鉴定等内容,并从胎、釉、造型、装饰、彩料、款识、工艺、底足、使用磨损痕迹、开片、火石红、气泡、窑疵、伤残和保存环境等15个方面详尽介绍了古陶瓷鉴定的方法。这些具体的鉴定方法,许多都是笔者多年鉴定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应用性;有的鉴定方法虽然前人和时贤已有总结,笔者在结合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阐释、补充和完善。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前辈学者的著作、研究论文,以及各大窑口的发掘报告、窑址调查简报,以及各大博物馆、文博机构出版的文物图版,并吸收、引用了他们辛勤劳动而得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对以上同人、文博机构致以诚挚的谢意。

虽然从事文物考古、古陶瓷研究与制作有年,但撰写古陶瓷史著作对于笔者而言,还是一项崭新的工作。中国古陶瓷文化博大精深,鉴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同人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