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兴衰启示录(中国建投研究丛书(第1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二战”中迅速崛起的影像帝国

伊士曼去世后,柯达仍然按照他在世时的标准在运行,保持着良好的创新力。但伊士曼在柯达员工心中的崇高地位,也为后来柯达的古板教条埋下隐患。

20世纪30年代,摄影界进入科技时代,柯达的各个实验室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照相机、胶片片基、乳剂、镜头和化学药剂等,产生了滚雪球效应。广泛的研究带来更多可行产品的发现,最终被柯达公司或其子公司投产。而这些研究并不仅限于摄影相关的领域,例如田纳西伊士曼开始制造塑料,以及1933年柯达公司与通用面粉公司联合研究分子蒸馏技术,产生了浓缩维他命药片。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胶卷研究的推进。1935年,柯达的研究人员成功生产出一种红绿蓝三色的胶卷,称为“柯达五彩”(Kodakchrome)。这种新型的35mm胶卷让相片的色彩变得丰富而真实,让记忆更完好地保存,远胜于以前的任何一种产品,迅速风靡全世界。

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柯达公司提供了许多援助。田纳西伊士曼公司生产的合成毛线替代了丝绸和羊毛,它还生产大量RDX炸药,用于生产炸弹和鱼雷。柯达公司还制造了炸弹导火线,一些科研工作人员还参与到原子弹项目的工作中。

在“二战”的氛围中,柯达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战争,其商业产品的生产慢慢陷于停顿。当1945年停战时,太久无法享受摄影乐趣的民众,急切地需要摄影产品。柯达公司迅速接受挑战,为市场提供新产品和新思路,满足民众的需求。在战后的五年中,柯达公司大量投资更新设备,得到快速发展。战争给美国带来的不是经济停滞,而是迅速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举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柯达也是如此。

1949年,柯达公司为了使胶卷更加畅销,开始进行狂轰滥炸式的广告攻势,不错过任何机会推销它的产品。1950年,公司获得装修纽约中央火车站门厅的机会,创造了第一张投放到巨幅屏幕的“彩景”幻灯片。每天有65万人观看彩景,不断有报纸杂志报道彩景,为柯达做了免费宣传。直到1989年修复中央火车站时才把彩景拆除。

柯达依然延续着重视研究的传统。1951年,柯达公司在美国建立了更多的研究机构,同时在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增加了研究机构。

之后,柯达公司又涌现出很多重要的新产品。1957年,柯达推出自动布劳尼相机。这些相机最终囊括7个型号,在此后的五年中售出1000多万部。1958年,柯达推出公司的第一台全自动投影仪;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工厂,生产出公司第一部单镜头反光相机。

柯达的多元化投资发展火热。20世纪50年代,田纳西伊士曼公司制造出用于地毯、窗帘的人造纤维,田纳西伊士曼开发的柯达聚酯纺织纤维开始用于衣物。德克萨斯伊士曼公司从石油和汽油中合成化学产品。20世纪60年代,卡罗莱纳伊士曼公司生产出用于纺织品的科德尔聚酯,十年后阿肯色伊士曼公司制造出有机化学产品。

20世纪60年代中期,柯达公司在世界各地雇用的员工超过10万人,世界总销售额首次突破40亿美元。然而日本与德国大举入侵35mm相机市场,柯达为此开发出瞬时自动相机系列。瞬时照相机结构复杂,拥有最高级的内置闪光灯和测光仪,但使用简单可靠。胶卷都装在塑料盒里,安装与拆卸时不用担心曝光问题。瞬时照相机将业余摄影推向了新的流行高度,售出超过7000万架,袖珍瞬时相机也随之卖出2500万架。瞬时照相机,在中国也被称为“傻瓜相机”。

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用柯达相机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柯达的摄影器材开始出现在太空中。美国政府很重视柯达在镜头和特殊摄影方面开发的先进技术,他们将柯达照相机装在用于监视苏联和中国的“长雪茄”间谍卫星上。早在60年代,这个卫星的精确度就达到了可以监视列宁墓前一排人的程度。1962年,约翰·格林成为第一个环绕地球飞行的美国宇航员,柯达胶片记录了他以每小时17400英里的速度穿过太空的反应。1966年,一张由月球轨道飞船II号拍摄的月球上“哥白尼”陨石坑的特写,使用的就是柯达提供的双镜头相机、胶片、处理器和读取设备。1969年,当宇航员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他们携带了柯达制造的非常特殊的立体摄像机。柯达记录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第一个脚印,记录了美国崛起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历史,成为美国梦的象征。

在战后美国经济复兴的年代里,柯达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随后,柯达胶卷开始大举进攻电视行业,赞助风行全美的电视剧将柯达推向新的巅峰。柯达稳步向年收入百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迈进,遍及全球的柯达员工达到了13.56万人。

公司的成功也滋长了一种骄傲的情绪,盲目自大和故步自封的作风成为柯达落魄的隐患。柯达不愿外人对柯达的发展有所介入,例如,20世纪40年代,发明家埃德温·兰德研制出一种免除冲洗程序、能即拍即现的快照技术。当他想把这种技术卖给柯达时,遭到了柯达高层管理人士的拒绝。而宝丽来公司购买了他的技术,制成了轰动一时的宝丽来拍立得相机,卖得十分红火。

柯达丧失了这一市场的主动权,他生产了即拍即得的胶卷,但一直比宝丽来慢一步。直到1976年,柯达推出新的即拍即得相机和自显影彩色照片的底片,共售出7000多万架相机。柯达进入即拍即得市场仅6天,就被宝丽来公司以数项专利侵权行为告上法庭。经过十余年马拉松式的庭审,柯达最终败诉,收回所有的即拍即得相机,并赔偿宝丽来公司9.245亿美元。而这一事件,让柯达损失了信誉、客户、市场以及公司发展的宝贵时间。

为了弥补即拍即得相机之后的空白,1982年柯达生产出碟式相机,不使用胶卷而是用固定在碟片上的小底片。在1988年停产前,仅售出33万台。柯达公司又一次没有成为市场先导。

阿波罗用柯达相机拍摄的世纪照片——哥白尼陨石坑

在柯达找不到市场需求盲目自大的过程中,竞争对手悄然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