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六个浙江”战略目标提出是“两个高水平”的逻辑必然
一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并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后,历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情与理论认识,均对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了描绘,有力地指导与推进了国家的建设。
1954年9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时又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3年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还提出“两步走”的具体设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并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6年6月,他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如何实现小康目标?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构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理论基础,正式确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进一步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于此,已经初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概念,即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完善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指出:“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〇一〇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表述。至此,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对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所提出的奋斗目标的发展与完善。
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就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进一步升华。
二 浙江新时代“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统筹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两个高水平”的优异成绩,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浙江的崭新篇章。
“两个高水平”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未来浙江为之不懈奋斗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的战略目标。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建设“六个浙江”。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对“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进行谋划,提出“两个阶段、两个十五年”的部署安排,确定到2035年,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六个浙江”。这为未来浙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浙江确立“两个高水平”的总的战略目标,浙江既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又有高远的目标追求;既有干在实处的动力,又有走在前列的自信;既有底气,又有豪情,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一个是“高”,主要是指发展质量高、目标水平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要义是发展水平更高、群众获得感更强。从增长速度看,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0%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增速在全国有所放缓的背景下继续上行。从经济总量看,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5.0万亿元,相当于世界较为前列的国家的水平。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指标,保持一定的增速固然重要,但浙江更强调的是高质量发展,不是刻意去匆匆忙忙赶进度,更不会过于看重枯燥的数字,而是注重发展的高质量和高水平,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个是“优”,主要是指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走在新时代的前列。浙江打破了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从传统加工制造业“单轮驱动”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要素结构从低水平的资源、廉价劳动力等初级要素向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转变。新动能替代旧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实现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浙江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壮大经济新动能,信息经济一马当先,“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发展,高新区、科技城、特色小镇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等创业“新四军”异军突起,逐步成为转型升级主力军。在探索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已经“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绘出一道漂亮的新旧动能转换增长曲线。在推进两个高水平的进程中,浙江将不断推进转型升级,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三个是“新”,主要是指新时代推进新发展,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壮大,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未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时代因素、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阶段性要求,都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进浙江新发展,开辟浙江发展的新境界。
“两个高水平”和“六个浙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具体体现,也是浙江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确定的新的行动目标。整个目标既保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描绘的宏伟蓝图相一致,又充分体现浙江发展的基础和特点;既有定性要求,又有定量标准;既与时俱进、鼓舞人心,又立足现实、稳中求进,从而为浙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的关键节点上标注了历史方位、确定了发展方向、明确了责任担当。
奋力推进新时代“两个高水平”建设,必须紧扣“高水平”,为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贡献浙江力量。“高水平”体现在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关键是把解决我省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着力点。具有鲜明特点的浙江现代化经济体系呼之欲出,创新型省份、乡村振兴战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等关键性举措重点突出,充分勾画出新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间的深层关联。我们要特别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三场攻坚战”,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前瞻性,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
奋力推进新时代“两个高水平”建设,需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奔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赓续“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发扬新时代浙商精神,让艰苦创业的作风代代相传,干出勇立潮头的新气势,干出改革发展的新境界,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谱写走在前列的浙江篇章。
综上,所谓“两个高水平”,是对应于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是指“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指“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后一个“高水平”是建立在前一个“高水平”之上的。
三 “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与“六个浙江”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素内涵: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扎实推进。具体而言: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以“两个高水平”的优异成绩,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浙江的崭新篇章。根据这一总体要求,那么我们必须要“高水平”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落地,“高水平”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并开启新征程。这样也就很自然地对“六个浙江”建设的具体内涵作出了规定和规划。事实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对“六个浙江”建设的具体目标作出了部署,这些具体目标正是体现了“两个高水平”的总体要求。“六个浙江”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1)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一以贯之坚持富民强省,突出高质量高效益,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分别年均增长7%和6%以上测算,到2022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超过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2万元;居民、企业、财政三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按分别年均增长7.5%和7.8%以上测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3.5万元。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区域协调性全面增强。
(2)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进一步发挥,政协履职作用进一步显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地方立法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法治监督更加有效,执法更加公正规范,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省级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3)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文化自信进一步坚定,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广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成为万亿级产业,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4)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群众普遍拥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财富分配更加均衡,中等收入群体日益扩大,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平均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2以内。优质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更趋公平,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涉及公共安全的城乡危房、地质灾害重大隐患基本消除。省域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
(5)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确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巩固提升“剿灭劣Ⅴ类水”成果,全省饮用水源地水质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力争实现双达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继续提高,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基本覆盖,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全省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
(6)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清廉浙江。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更加规范化常态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好转,进一步形成党员模范带头、干部清正廉洁、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所提出的“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正好对应于党中央所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又决定了我们必须更高水平推进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六个浙江”建设的具体目标则在整体上体现了对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更高水平的推进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