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见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代表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财富多寡、受教育水平高低,都有机会通过互联网获取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得到一个走向市场的阶梯。作为全世界互联网用户最多的中国,在互联网的创新与变革中,已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复制(形象称为“C2C”,即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过渡到找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最典型的莫过于2005年马云率先提出的“第三方支付”概念和2012年国内金融界提出的“互联网金融”概念。
这些新概念背后的商业模式,看似发源于发达国家,但其背后融入了特有的中国元素,从而在业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浪潮。特别是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引爆互联网界和传统金融界,不仅唤醒了普通大众的金融意识,更重要的是,开始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有可能带来颠覆性变革。为此,我们有必要紧跟时代脉搏,去迎接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挑战。
自互联网金融概念提出以来,特别是2013年“余额宝”推出以后,产业界、学术界,甚至是监管部门,不断创新观念、勇于探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近两年,仅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著作就不下30部,可见互联网金融的热度。为此,结合长期从事金融、网络支付、投资等领域的工作经验,我们萌发了写一部将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又通俗易懂的互联网金融作品的想法。
当静心触摸互联网金融的脉络时,我们才发现,互联网金融涉及的面竟然如此宽广,它横跨了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金融、投资等众多领域,切入点很难找。好在有一点是明确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火爆的原因之一是现阶段金融业存在的暴利吸引了大量具有技术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其中,因此,从这一时代大背景去研究互联网金融,既切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思维逻辑。基于这一原因,我们以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的暴利为抓手,深入剖析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场景进行重点介绍,以便给读者提供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清晰图景。这就是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但当我们动笔之时,中国 P2P 网贷出现了众多的倒闭、“跑路”现象,比特币被央行判定为非法货币,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受到打压……一系列负面消息,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且监管部门开始密集调研,使得业界对互联网金融能否健康发展充满了疑惑。这使我们对是否还要趟互联网金融的“浑水”产生了动摇。好在经过收集大量文献、查阅最新资讯、走访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坚定了我们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的信念,因此,本书得以最终付梓。
在写作思路上,本书力图充分借鉴相关著作的观点,结合业内专家的建议和笔者的实践,进行重新归纳整理,梳理出核心观点和思维主线,以方便读者阅读。具体讲,本书体现三个核心观点、三条思维主线。分别如下:
三个核心观点:一是互联网金融是对互联网和传统金融基因进行扬弃重组后的新金融业态。本书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用简洁的“5C”基因方式展现出来,希望给读者展示一个简洁的互联网金融基本特征;所谓“5C”,指以协作(Collaboration)为代表的互联网精神、以用户(Consumer)思维为代表的互联网思维、以云计算(Cloud)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货币(Currency)为代表的金融对象、以信用(Credit)为代表的金融基础。二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赖于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本书将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归纳为“PIE”,并提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方案;所谓“PIE”,指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Network Payment),以大数据技术和网络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Internet),以电子信用为代表的信用体系(E -credit)。三是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将不断发展完善。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本书将发源于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概括为“3P+3C”,并用大量章节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全新解读;所谓“3P+3C”,即网络支付(Network Payment)、人人贷(P2P网贷)、个人理财(Personal Wealth Management Service)、虚拟货币(Virtual Currency)、互联网信用贷款(Internet Credit)、众筹(Crowd Funding)。
三条思维主线:一是将互联网服务资金流转的理念贯穿于全书。可以说,没有资金流转的参与,互联网相关业态如网络社区、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等做得再发达,也不能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因此,不管是在对互联网金融来源的阐述、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分析,还是在对互联网货币等的论述中,本书始终贯穿着资金流转的理念。二是将基于互联网的信用体系建设思路贯穿于全书。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由互联网带来的信用体系建设新思路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书不仅在互联网金融的来源、内涵、基础设施等章节重点阐述了信用体系建设思路,还在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发展趋势、风险监管等章节,强调了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三是将互联网对传统金融暴利的冲击融入全书。互联网金融说到底还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基因相结合而出现的新业态,并具有颠覆传统金融暴利的影响力。为此,本书不仅在互联网金融的起源、内涵部分,而且在业务模式、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中,从不同侧面解构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金融暴利的冲击,以阐明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质。
从逻辑结构看,本书主体结构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互联网金融的背景及理论阐述,包括从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内容,主要阐述互联网金融的来源及背景、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第二部分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及应用领域介绍,涵盖第四章到第九章的内容,主要介绍P2P网贷、众筹、互联网小额贷款、互联网货币、互联网财富管理、互联网证券等业务模式及传统金融机构的应战、互联网巨头的经典案例;第三部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监管,包括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监管。其中,第一章到第六章由曾德超执笔,第七章到第十一章由张志前执笔。
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观点、新的业务模式、新的监管政策出现,足见互联网金融仍然异常火热,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为此,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著作,并尽可能吸收最新资料、最新研究成果于书中。有关文献,有的已在书中标出,有的作为参考文献在书后列出,在此,谨向原作者表示诚挚谢意。如有遗漏,敬请有关作者谅解。
本书写作历时近一年,其间,广泛征求了业界人士意见,汇集了众人智慧,向为本书完稿提供帮助的朋友们致以衷心感谢!希望本书对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互联网金融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对广大感兴趣的读者具有一定的点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