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一审使劳动法重新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2006年3月20日该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后,在全国掀起了激烈的辩论,公众、学者、官员、企业家、律师等各方对该法进行思考、探索与争论。历经四次审议,全国人大终于在2007年6月29日通过《劳动合同法》,同时也将企业、员工等各方对劳动法律的关注推上了高点。继《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相继出台,这些法律共同构筑起我国较为完善的劳动法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二、三、四)等司法文件的制订实施,对劳动法的司法实践也提供了有力的指导。目前,劳动法律事务在律师业务中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是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在2006年自法院转入律师行业后即开始专注于劳动法事务的处理,经历了企业及员工对劳动法律事务的需求从最初的“零散”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井喷”的过程。我参与了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人事规章制度的构建、革新和劳动法事务咨询,代理或同团队律师共同代理了数百起新法下的劳动争议案件,组织实施了四五十起企业裁员员工安置项目,这些案例的实务积累,成为我劳动法服务水平提升的源泉。另一方面,我有幸受邀参加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人力资源协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教学中心、宝钢教培中心等单位举办的论坛及讲座,并于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多次为大型知名企业提供劳动关系解决方案的内训,在此过程中,与会人员睿智的提问与交流,为我更深刻地理解和体悟劳动法提供了滋养,成为我法律技能成长的一个重要支撑。2006年年底起我创办了“劳资先锋”(labourlaw. com. cn)专业劳动法网站,以期搭建一个能为更多人提供劳动法知识和技能的平台。上述经历及多年的实践,促使我一直打算在有机会时将这些实务心得整理成文字,以期能对企业或员工处理劳动关系时有所助益,这一想法成了写作本书的缘起。
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或HR而言,常常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将企业文化、企业人事管理人性化的“柔性”与法律规定的“刚性”有机结合,做到两者兼顾。而作为为企业提供劳动法服务的律师,在提供法律意见或方案解决劳动纠纷时应尽力解决这一难题,达到兼顾两者的效果。我认为这也是判断一个劳动法律师水平的关键因素。在代理企业处理国内目前最高诉求的员工告单位侵权索赔40亿的案件中,我提出处理劳动争议的一些原则:一是合法化,即应按照现行劳动法之最新规定及司法实践,在法律框架下寻求解决;二是人性化,即处理应符合人性之要求,对员工应考虑到个体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考虑到员工的利益诉求,同时应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现状,不能一味促使资方迁就;三是和谐化,即双方处理劳动争议应尽最大诚意,不激化情绪和矛盾,不采取激进的言行,和谐坦诚地面对双方产生争议的现实;四是合理化,即双方的诉求均应充分考虑,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理性地寻求双方解决争议可接受的共同点,实现劳资冲突的最终解决;五是保密化,对于处理中可能涉及的企业商业秘密或员工个人隐私等现实问题,双方均应当遵守最基本的保密义务及道德准则。对于这些原则,我认为对解决劳动争议仍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根据现实中劳动争议发生或被关注的实际情况,分为十七章。介绍了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劳动合同订立、履行、续订、中止、终止、解除、无效等争议处理;商业秘密保护、竞业限制、培训服务期等争议处理;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工伤与职业病、社会保险事务等争议处理;劳务派遣、集体协商等争议处理。对涉及的加班费、调岗调薪、女职工特殊保护、外国人就业、特殊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工资及个人所得税处理、医疗期等较易产生的争议也做了相应介绍。另外,为了使这些知识更加易于阅读和掌握,在这些章节写作中加入了图表、案例及若干知识点小提示。
由于劳动人事法律涉及每个企业、每位劳动者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除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外,还有许多政策性的意见指导。这些政策不仅有中央或省级,更多的是落实到具体的地区、县、市,此外,很多规定又特别具体和琐细,因此,对于许多人员来说,面对劳动法事务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如何从这些成堆的文件、规定、政策中梳理、提炼出解决实务问题的方法是一名劳动法实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我在书中尽可能地满足这一要求,或进行问题的分类总结,或提供相应问题的解决思路或线索。
最后,衷心地期望本书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合法、合理、合情地处理好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