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3章 警诚学者
正德九年(1514),阳明四十三岁
阳明在滁七月,升授南京鸿胪寺卿。临行之时,滁州许多门人故友,直送到乌衣渡,还依依不舍。大家留居江浦,候阳明渡江。阳明因赋诗道:
滁之水,入江流,江潮日复来滁州。
相思若潮水,往来何时休?
空相思,亦何益?
欲慰相思情,不如崇令德。
掘地见泉水,随处无弗得。
何必驱驰为,千里远相即?
君不见,尧羹与舜墙?又不见,孔与跖,对面不相识?
逆旅主人多殷勤,出门转盼成路人!
阳明一班门人故友,读了这诗,大家各各回去,努力自修。阳明渡过江来,入了南京,门人徐爱,也在南都,又有黄宗明、薛侃、马明衡、陆澄、季本、许相卿、王激、诸偁、林达、张寰、唐愈贤、饶文璧、刘观时、郑骝、周积、郭庆、栾惠、刘晓、何鳌、陈杰、杨杓、白说、彭一之、朱箎一班门人,同聚师门,朝夜磨砺,一刻不懈。一天,有个客人对阳明道及滁州一班学者,近来多放言论,渐渐违背先生之教。阳明叹道:“这几年来,我为着士林风习卑污,才引接他们向高明一路走去,矫正现时弊风,乃知今日学者,渐渐流入空虚上去,好倡脱落新奇的议论,我也知自悔了。”因此阳明在南都论学,只教学者“存天理”、“去人欲”,做那省察克治的实功。
门人中王嘉秀、萧惠二人,好谈仙佛。阳明警诫二人道:“我幼时研究圣学不得,也会去学仙学佛,后困居龙场,得见圣人端绪,大悔错用功二十年。释老之学,他的好处,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所以很不容易辨明。只有笃志圣学的人,才能够究析他的隐微,断不是靠着个人臆测,能够及到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