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3“中华人民艺术共和国”

艺术行业的发展处在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加速度之中,在诗歌、叙事文学、电影和知识界都不再扮演文化英雄的时候,艺术却因其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至少构成了一个真正的社会性焦点——也许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艺术家们都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多的物质收益与集体关注。新世纪之初,诸如方力钧、张晓刚等人单幅作品的最高价格大约在两三万美元左右,而在短短的五六年之间就翻了一百倍甚至更多。在200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上,张晓刚1998年创作的大幅油画《血缘:同志120号》卖出97.92万美元,而在1999年,他的这张作品出售价格仅为1万美元。在新一代艺术家之中,尹朝阳于2000年创作的一幅作品,还是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换来了一台旧空调,而其相同尺幅的作品到了2005年左右已攀升到30万美元。勃兴的市场推动了新生代的出现,随着市场的不断升温,就连艺术学院的在校生也得以签约,被迫不及待地包装上市。此前已经转向了广告设计、书籍装帧乃至其他行业的美术学院毕业生们也开始重新回到了艺术生产的行列,北京仿佛变成了1930年代的上海滩,从各地走来的艺术爱好者们企望在这里赢得冒险家般的成功。不仅是在北京,在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里,当代艺术的展览、画廊、艺术家园区也开始到处可见……

现在,如果我们再次翻开一本几年之前的旧杂志,还可以重新读到有关那种盛况的记载。譬如在2007年11月号的《艺术世界》“事件”一栏中,记载着这样几则消息:首先是岳敏君的作品《处决》在10月12日伦敦苏富比拍出590万美金,创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最高价,也是活着的艺术家中获得的最高拍卖价之一,这件作品在激烈竞拍之后以远高于苏富比估价,甚至比西奥多·罗斯科和安迪·沃霍尔以及一些传奇艺术家的作品更高的价格成交。另一条消息则以“菲利普斯伦敦拍中国当代艺术惊爆全球”为题,这场纽约收藏家霍华德·法伯(Howard Farber)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取得了惊人的成功,45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中40件顺利成交,总成交额达2000万美元,高出预估总价近1000万美元。如此佳绩令菲利普斯拍卖行的当代艺术主管和法伯本人都感到震惊。再接下去的消息是《艺术评论》(Art Review)杂志将艾未未和张晓刚列入全球艺术世界中100位重量级人物名单。

这三个报道足以让我们回味不久之前那种令人目眩神迷的高潮,那种“将油门踩到底”的疯狂。可以说,这是当代艺术的影响力不断扩散与深化的过程,它引发了全社会的轰动,同时,作为中国这个全球热点中的“热点”被写入了国际艺术秩序之中……处在最疯狂的那个高潮之核心的感觉,确实可以用画家周春芽听来的一句妙语加以形容:中国已经快要变成“中华人民艺术共和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