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历史、现实、挑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妇女组织民间外交的变化

从妇女组织参与民间外交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妇女组织的发展,妇女组织民间外交的参与主体和参与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1995年世妇会召开以前,全国妇联是妇女组织民间外交的主要参与者,这是由妇联所具有的特殊政治优势决定的。在实际工作中,妇联兼有“官方、半官方或民间”三种性质。按照惯例,全国妇联主席同时担任国家领导人,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任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多重身份使她们得以灵活地以议会、政府和民间组织领导人的身份开展对外交流。赵少华:《中国妇女民间外交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前景》,《理论前沿》2006年第6期。由于妇联在国家政治框架中的特殊地位,它在开展对外交往中所具备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活动空间和代表性都是其他妇女组织无法比拟的。有的学者认为,这正是中国妇女组织不同于国外非政府组织的一种特殊资源和优势。仉乃华:《非政府组织话语及其对中国妇女组织的影响》,《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5期。妇联外交工作的形式也因之灵活多样,包括互访对话、陈述申辩、项目合作、培训研讨等。

世妇会以后,各种新型民间妇女组织的涌现突破并丰富了以妇联为主的传统妇女组织民间外交格局。在“全球结社革命”“全球结社革命”的概念是美国学者李斯特·所罗门提出的。他认为,如果说20世纪的特点是民族国家兴起的话,那么21世纪的特点就是“结社的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相遇的背景下,这些民间妇女组织从诞生起就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密不可分。同时,民间妇女组织中聚集了相当多数量的知识女性,很多人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或妇联系统。王凤仙、米晓琳:《NGO话语与民间妇女组织的自我认同》,《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第11期;陈秀峰、鲁克雄:《研究型妇女NGO在性别平等意识建构中的研究与行动》,《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年第2期。她们的学院背景,使民间妇女组织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同国际机构进行较为顺畅、便捷的交流,通过争取研究资助、开展项目合作、参加培训研讨、参加国际会议等形式,扩大组织影响,获取资源。这是新型民间妇女组织对外交往的一大优势,也是妇女组织参与民间外交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