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少数民族节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北篇

回族

圣纪节

阿拉伯语“冒路德”的意译。回族伊斯兰教节日。每年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举行。伊斯兰教以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穆罕默德诞生纪念日。相传穆罕默德于伊斯兰教历十一年(632年)三月十二日逝世,故又称该日为“圣忌”“圣忌节”,云南昆明回族又称为“圣节”。中国回族穆斯林习惯把穆罕默德的生日和亡日合并纪念,俗称办“圣会”。

节前,由清真寺阿訇讲解过节的重要性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清真寺派人采购食物、炸油香、做菜。节日里,清真寺装饰一新,张灯结彩,寺大门扎牌坊,挂彩旗和用中文、阿拉伯文对照书写的纪念穆罕默德字样的横幅。穆斯林沐浴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简历、功绩品德,说明教民纪念圣节的缘由和意义。会礼结束后,开始会餐;有的地方吃份儿饭,回族叫“生份碗子”,即每人一份。四川重庆的回族还在节日前夕吃美味的炒牛肝,谓之“为圣祝寿”。昆明回族过节的牛肉如有剩余,则卖给附近教民,人们一般都乐意接受。

莲花山花儿会

甘肃回族节日。莲花山地处甘肃康乐县和临潭县的交界处,四周群山环绕,苍松翠柏,风景秀丽旖旎。每年农历六月初一日至初六日举行莲花山花儿会,附近的藏、东乡、汉等族人们也都来参加。

花儿又称“少年”,演唱花儿称为“漫花儿”或“漫少年”。花儿的内容主要是当地青年男女的爱情追求。由于情歌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故名。莲花山花儿是西北花儿的一派,称“洮岷花儿”。其来源,传说古代莲花仙女跟随广成子云游到此,爱上一个人间的劳动青年,被广成子点化成莲花山。为了表达对莲花仙女的敬慕,当地人为莲花女修庙纪念。当人们庆贺庙宇修成时,忽见莲花姐妹峰上出现一对年轻情人在白云间歌舞。这天正好是农历六月初一日。以后每逢这天,人们便来到莲花山唱歌跳舞。

莲花山花儿会的程序,分拦路、游山、对歌、敬酒、告别等。初一至初二日是花儿的序幕,人们聚会在莲花山北麓。其中以莲花山盛产的马莲割下晒干,拧成绳子,用来拦堵歌友进行答问对唱,最有风趣。初二、初三是花儿会的高潮,人们游山对歌。对歌由四五人或七八人组成一个班子,两个班子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每个班子里都有一个“串班长”(指挥)。对唱时,或围绕一个主题连续叙述,或不断变换主题,但必须答得及时准确,紧扣主题,否则便会被嘲笑和戏谑。除了对唱,还有自由漫唱,许多青年男女趁机用花儿表达爱情。初五黎明,从莲花山向三十里外的王家沟门移动,经过打尖休息,夜晚围着篝火夜歌,直至天明。初六是花儿会的尾声,清晨,联欢对歌,敬酒告别,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伞把上挂上松枝柏叶,作为参加花儿会的标志。花儿会上还举行物资交流,有的还演出戏曲、电影、皮影等。

开斋节

全国各地回族节日,源自伊斯兰教。开斋节,又称“大开斋”“大节”“大年”“大聚”,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甘肃、青海等地回族称为“过年”,宁夏山区回族称为“小尔德”,新疆回族称为“肉孜节”。每年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举行。按伊斯兰教规定,斋戒是每个成年穆斯林(男十二岁以上,女九岁以上),必须履行的五功之一,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是教徒斋戒的月份,称为“斋月”。斋月期间,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不准吃一点东西,喝一口水,连漱口也不行,平时抽烟的人也要暂时戒烟,谓之封斋(或把斋)。斋月若逢夏天,开斋时人们先吃点水果或喝一碗盖碗茶,然后吃饭;若是冬天,则先吃几个红枣再吃饭。斋月的最后一天寻看新月,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如未见月,则继续封斋,开斋节顺延,一般不超过三天。

关于开斋节的来源,据伊斯兰教经典记载,伊斯兰教初创时,穆罕默德在斋月满时,进行沐浴,然后身着洁净的服装,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旷野举行会礼,并散发“菲图尔”(开斋)钱,表示赎罪。后相沿成为节日。节期三天。

节前,人们要粉刷房屋,清扫室内、庭院、街巷、清真寺,理发洗澡,并把清真寺装饰一新。同时准备节日食品炸油香、馓子、馃馃等,宰羊杀鸡,赶制节日服装。外出的回族人也都要尽量赶回家来。

节日第一天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人人换上新装,成年男子要沐浴净身,有的则手持经香,聚集清真寺会礼,有的还交纳“开斋捐”。会礼时,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主要动作是鞠躬、叩头和赞颂安拉,阿訇诵经祈祷。礼拜后,回族群众齐向阿訇道“色俩目”(祝安和问候),接着全体互说“色俩目”。整个会礼结束后,或由阿訇率领集体游坟,念锁儿(《古兰经》选读),追悼亡人;或由各家各户游坟,为逝者祈祷,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红,整墓培土。随后,分头前往各亲友家拜节,互赠油香、馓子、馃馃等,以示祝贺节日。一般中年妇女在家待客,未婚女婿要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孩子们跟着大人串门走户,向长辈亲友说“色俩目”,还可以得到一份开斋钱。许多青年还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更加绚丽多彩。新疆等地的回族,节日期间小辈要上门给长辈拜节,合家吃“粉汤”。节日期间,还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如辽宁鞍山的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武术表演;西北地区的摔跤、掰手腕、拧手指头,以及游公园等。

宰牲节

全国各地回族节日。源自伊斯兰教。宰牲节系阿拉伯语“尔德·古尔邦”“尔德·艾祖哈”的意译。又称“忠孝节”“献牲节”“大会礼日”“尔德节”“古(库)尔邦节”。也有的称作“小尔德”(云南)、“大尔德”(宁夏山区)、“小开斋节”“小节”(泉州)。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即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节期三天,节日第一天破晓,人们便起床打扫庭院,梳妆打扮,炸油香、馓子、馃馃等。男子们沐浴大净,严整衣冠到清真寺或荒郊参加会礼,有的还在去清真寺的沿途诵经赞主。有的地方专门设有女清真寺,妇女们集中到一起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会礼时由阿訇带领,面向圣地麦加方向(朝西)鞠躬、叩拜,并由阿訇宣讲“瓦尔兹”(教义)。最后互道“色俩目”(祝安、问候),并进行握手礼。

双方均用右手握住对方右手心,再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背,轻摇几下,以示敬意。会礼结束后,举行隆重的宰牲仪式,凡经济宽裕的人家,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牛。所宰牲畜,必须头角端正,体窍完整,不瘸腿、不瞎眼、不少耳、不少尾;若所宰牲畜为幼牲,羊羔须满两岁,牛犊须满三岁。宰时,牲畜的主人必须在场,操刀的阿訇须小净,念清真言,将牲畜的头朝南,尾巴朝北,面向西。所宰之肉分三份,一份自己食用;一份送亲友邻居和招待客人;一份送清真寺或济贫施舍,不许独自享用或出售。青海有些地区还将被宰下的羊头背(臀尖)及肉和皮送给阿訇。所宰牛、羊的血液、粪便以及食后的骨头等须深埋地下,不得随意抛扔,以防止玷污。

宰牲仪式后,人们开始访亲问友,馈赠油香。主人请来众乡亲,摆出丰盛宴席,和客同食牛肉、羊肉、油香、糕点,共叙家常。吃油香有一定的规矩,吃前要先念“台斯米”,即起词或开始词。吃时要将油香的面子放在上面,用右手掰着吃,不能一口一口咬着吃。有的还请阿訇念经。西北地区回族,宾客进门先敬以“三炮台”(茶是由衬碟、茶碗、碗盖组成)盖碗茶。节日期间,人们游坟扫墓,诵经祈祷,缅怀先人,同时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唱花儿,看电影等。

亡人节

或称“舍希德”节。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回族节日。为了悼念在反对清王朝统治中而殉难的回族众亡人。过节时间各地不一,一般以各地当年回族人集体罹难日为准。云南大理是农历十二月十一日过节,因为这天是公元1872年清军攻破大理血洗城内外回族民众的日子。云南昆明地区是农历四月十三日过节,因清咸丰六年(1856年)这天,云南官府诬蔑回族人民阴谋作乱,指示地主武装团练惨杀昆明城千余户约五万回族人。陕西西安是农历五月十七日过节,因清同治元年(1862年)这天,清总督指使乡团对西安城内外三十多个回族村庄进行烧杀掠夺。此外,甘肃平凉以及宁夏泾源等地也以先人集体殉难之日定为亡人节节期。届时,回族群众汇集清真寺开经,为亡人祈祷;或游坟扫墓,施舍财物,讲述殉难者事迹。

附 回族其他节日概览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