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一 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领导人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党建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不论是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党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一切工作的突出地位,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领导人,都十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从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高度,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1.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政治高度,深刻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1)大学生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要特别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社会发展中,大学生处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大学生身上寄托着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毛泽东曾满腔热情地对大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由于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要尊重大学生,相信大学生,依靠大学生,要造就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优秀大学生,使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成为“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唯一是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勇敢向前的,脚踏实地富于牺牲精神的人”。
(2)大学生是各种阶级势力争夺的对象,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方向
大学生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各个阶级都在争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竭力把大学生培养成本阶级的接班人。西方预言家们始终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国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来拉拢、腐蚀大学生。毛泽东认为着重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毛泽东指出,道德是人们的经济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要求的反映,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这就是我们的善恶论。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要从旧制度的基地上建立起来,它就必须清除这个基地。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我们说:永久奋斗,就是要奋斗到死。这个永久奋斗是非常要紧的,如要讲道德就应该讲这一条道德。这样的道德,才是真正的政治道德。有一些人,他们嘴上道德、气节乱喊一阵,但在政治上是不坚定的、中途变节的,这是无道无德。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3)大学生是人生中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要使他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毛泽东非常关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一贯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针对青年学生健康状况不良的严重问题,指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1957年毛泽东完整系统地提出在“三育”关系上,不能割裂,不能对立,不能重彼轻此,“三育”的任何偏废,都会在大学生中产生片面的畸形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邓小平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同志从改革开放之初,就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保证,反复提醒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并作出一系列重要的科学论述。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未来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提高民族自尊心,还要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腐蚀的革命品质教育。现在有一部分青年有忽视政治的倾向,全党必须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定要分析原因,找出办法,认真有效地加以解决。”他提出: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抓60~70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要加强各级学生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所有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要坚持信仰高于一切。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和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
(2)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重新认识和正确估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邓小平指出,认识和评价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必须放在社会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由于时代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看其阶级立场和在阶级斗争中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对大学生的评价就主要看其对待四项基本原则和对改革开放的态度。认识和评价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还要看他们的主流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渴望振兴中华,迫切要求改革;重视发扬民主,勇于探索创新;希望早日成才,参与国家建设,这些都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在肯定主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学生存在的缺乏社会实践,理论水平不高,思想容易偏激,不善于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以至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中发生一些偏差等支流问题。对他们既要充分肯定主流是好的,但也不能盲目地认为他们会自然成长,要积极教育疏导。引导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实践锻炼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3)国内外形势和任务发生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必须相应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工作已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此相联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从斗争式转变为疏导式。因为大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绝大部分是思想认识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强调坚持正面教育和疏导方法,避免压制和堵塞的方法。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科学、规范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觉的内在需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知识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在素质发展中达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塑造高尚的思想品德。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都需要千千万万的大学生来承担,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和前途。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的历史重任。它规定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决定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推动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多方面的,只有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发展中的首要地位,才能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
3.江泽民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江泽民同志从跨世纪的历史高度和时代高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多次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1)提出抓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从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高度认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全党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党三代领导人的一贯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对大学生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做。他进一步指出: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同时要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否则经济建设最终也搞不上去。抓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越要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越要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越要强调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提高了,改革开放就可以搞得更好、更有成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增长才干、开拓创新。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市场活动中出现和存在的东西,并不都是积极的、健康的、合理的。对于错误的、丑恶的东西,必须予以抑制、批评和纠正,不能漠然视之,更不能任其泛滥,让它们去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高昂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2)提出“德育首位”的思想,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也多次代表党中央强调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德育首位”的思想,在2000年2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全面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要把学校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但是,当前人们对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偏颇和困惑。
1999年以来,江泽民同志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从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道德建设提高到了治国方略的地位,为我们在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1999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先后五次集中讲到了道德建设问题。第一次是1999年底,在向中央政治局通报政治局常委会“三讲”情况,讲到研究若干重大战略问题时,提出要积极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问题。第二次是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对社会主义道德进行了阐述。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落脚点,要求全党同志共同努力,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国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第三次是2000年11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再次强调,要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和法规体系,而且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同时,江泽民还在讲话中专门要求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第四次是在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德治国,要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列起来,把以德治国提到了治国方略的战略高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第五次是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在讲话中又一次突出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
(3)提出“四个统一”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理论指导和努力方向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下简称“四个统一”)。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思想,为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确立了理论指导和努力方向。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就要处理好“求知与修养”的关系。“求知”就是要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修养”,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和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把“求知”与“修养”紧密结合,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就要处理好知和行的关系。知行统一、省行一致,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培养这种品质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只重知或只重行都具有片面性,只有使知行统一于实践,才能互相促进,做到知行统一。只有通过实践,大学生才会对书本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对国情认识更为清楚,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更为深厚。大学生自身的意志也会得到磨炼。“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就要处理好“追求与责任”的关系。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冲动。但“自我”并不等于“唯我”,而“自我价值”也只有在投身于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才能真正实现。如果说“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追求,那么“服务祖国人民”就是一种责任。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会做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有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有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就要处理好“奋斗与理想”的关系。“理想”可以说是做一件事要达到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是要一步步去做的。没有“奋斗的过程”,也就不可能有“理想的结果”。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又要引导他们结合时代特点和自我实际,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知难而进,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4.胡锦涛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理论勇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论述,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内容、途径、原则和方法等作了系统的阐释,对党如何创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1)把创新和发展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来认识
我国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明显增多,深入细致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了完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至关重要的是要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高度,这是胡锦涛在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教训后所得出的重要结论。胡锦涛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面临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以改进和创新,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引导功能、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按照这个要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时刻把做好“四有”公民和建设和谐社会联系起来,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矛盾、化解矛盾,减少摩擦和内耗,不断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努力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平等友爱的社会氛围,使全国、全党、全民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地建设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合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
(3)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两大新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实践,认真总结了我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反映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为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是时代精神和精华的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结晶,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强调,这些重要经验对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进步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而且明确了培养人的标准,明确了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和反对什么,其实质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价值标尺和精神导引,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构成。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进头脑已经成为目前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宽教育途径,也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4)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原则、新方法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索和研究中,胡锦涛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第一,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第二,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教育和引导,更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不仅要靠对大学生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靠科学规范的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规范的威力和作用只有在管理和制度的约束下才会完全发挥出来。第四,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关系原理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动机和意识,然后由受教育者将这些意识转化为正确的实践并产生理想的行为结果。胡锦涛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改进理论灌输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创新实践机制,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第五,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胡锦涛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继承优良传统,而且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时代变化的新趋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推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增强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5)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学科建设基础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必须通过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精心授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必须借助高水平的学科建设,这是一项互动过程。2004年3月18日,胡锦涛同志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要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2004年根据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批示,中央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这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础工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设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全国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将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同时开设必修课“形式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选调优秀专家学者集中编写教材,教材体系进一步规范。三是全员培训并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四是鼓励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五是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6个二级学科,4门课程都有了对应的二级学科支撑,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扭转了一度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学科萎缩的趋势。全国共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53个。六是各地各高校按照中央的部署和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狠抓落实,齐抓共管格局进一步形成。这些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习近平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5年8月1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日前举行的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开创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地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要求,是培养造就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必要保障,并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习近平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密联系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教育引导机制;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载体,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校园文化,维护校园稳定,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要坚持“育德为先,以德为本”
2007年5月9日习近平到上海高校调研指出:“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上海和在上海的大学名校相得益彰。希望大家志存高远,精诚合作,充分发挥智库、人才库的作用,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在同学校师生交流时,习近平说,上海高校为国家、为上海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大师级的专家学者,培养了大量国之栋梁,为民族振兴、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随后召开的上海高校负责人座谈会上,习近平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武装高校干部师生。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研究和创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育德为先,以德为本”,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眼于素质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高校党的建设要继续坚持和贯彻好正确的指导原则
2012年6月19日至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先后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他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要继续坚持和贯彻好正确的指导原则,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来开展,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来推进,围绕贯彻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来加强,围绕抓好基层打牢基础这一重要支撑来深化,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19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了解大气污染细颗粒物研究、水污染治理研究情况和党建工作情况。之后,他又来到考古文博学院,观看“考古科学90年、考古专业60年成果展”,了解学院党建创新项目情况,对他们把“支部建在考古队上”和党员群众“手拉手”等创新做法给以肯定。习近平指出,党支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抓好了党支部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环。各个高校要努力构建充满活力、覆盖面广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有实效、受欢迎的组织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研究中心,习近平仔细询问中心教学和科研情况,与教师亲切交谈。在图书馆新馆,习近平认真观摩正在进行的“红船领航”新生党员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会,听取同学们学习经典著作的体会。他指出,高等学校作为研究、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要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19日下午,习近平视察了清华大学校史馆,在工程物理系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在化学工程系了解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研究及应用情况。他指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希望大家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不仅为学生作学习传播知识的表率与楷模,还要作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表率与楷模,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在清华大学紫荆操场,习近平与国防生代表和毕业生代表进行了交谈。当了解到他们中有的将投身军队和国防建设事业,有的志愿去西部基层建功立业,有的准备潜心科研事业时,习近平勉励他们坚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本领,在奉献祖国中成长成才,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书写充实、美好、灿烂的人生。
20日上午,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主持召开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在听取教育部负责人和北京大学等5所高校党委书记的发言后作了讲话。他强调,高校是重要的教育阵地,也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级党委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4)青年要树立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
2013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日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肯定他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在信中,习近平指出:“你们在信中写到,中国梦让你们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让你们更加懂得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说得很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习近平强调,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理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的青春能量。
习近平强调指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只有经历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5)引用经典勉励广大青年学生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引用欧阳修语句指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对于珠穆朗玛峰,我可以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用《诗经·小雅》语句,勉励中国国内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陈晨再攀人生高峰。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习近平引用《尚书·周书》语句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
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习近平引用袁枚《续诗品·尚识》语句,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
——习近平引用《警世贤文·勤奋篇》语句,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习近平引用《礼记·大学》语句,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
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习近平引用左丘明《国语·周语下》语句,勉励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
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核心,从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到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对加强道德建设高度重视是一以贯之的,特别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道德建设方面的思想更趋深刻、成熟、完善。党的领导集体核心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仅对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指导原则作了深刻的论述,而且对具体操作办法作出了明确指示,标志着我们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建设、改革和创新
重视和促进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就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建设、改革和创新,经过60多年的风雨兼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主渠道、主阵地的建设、改革和创新过程中,经历了一条不平坦的历史轨迹。
1.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确定(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新民主主义建设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需要,在老解放区教育的基础上,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创建了新中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工作是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使大学生逐步建立革命的人生观。《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兼有老解放区的浓厚传统,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新中国初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951年9月10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各高等学校1951年度上学期进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教学工作的指示》。1952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明确规定各类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设置三门马列主义理论课程,即“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教育部对课程设置作了相应的调整。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新民主主义论”改为“中国革命历史”,以及“中国革命历史”的教学目的和重点的通知,决定自1953年秋季起将高校一年级开设的“新民主主义论”一律改为“中国革命史”。经过三年的调整,共开设了四门政治理论课程,初步形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模式,对后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组织上,教育部规定,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成立政治课教学委员会作为政治课教学的领导机构,由全体政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高校校长和副校长中必须有一人亲自领导马列主义教研组的工作。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必须着重用系统的理论知识联系思想实际,克服讲课中枯燥无味的教条主义偏向,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中共中央于1952年9月发出《关于培养高等、中等高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决定选拔高校助教和高年级学生中的优秀党团员担任政治理论课教师。1955年,高等教育部拟订了加强师资培训的工作计划,通过适当增加综合性大学文、史、哲系列的招生名额,以增加培养对象的来源。
总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包括课程建设、组织领导、教学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这对当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
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6年)
从1957年至1976年近20年时间,由于党和国家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波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误,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1957年12月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同时发出《关于在全国高等高校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指示》,明确规定全国高校四门政治理论课一律停开,改上一门“社会主义教育”课程。全体学生和研究生必须无例外地参加学习。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蜕变成以进行“反右派”斗争为中心的政治化教育。
1959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左”倾的思想倾向,鉴于取消政治理论课后,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1961年高等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1961~1962学年度上学期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安排的几点意见》,恢复了“马列主义基础课”,但是,由于当时教材编写不能及时出版的原因,故采用借用其他部门(如中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学习材料的过渡办法。两年后又作出规定,1963年入学的研究生,开设两门政治理论课,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报告”。
1964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向他们进行无产阶级教育,培养坚强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明确规定除“形势与任务”课外,全高校必须开放“中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三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以此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高校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各地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打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严重扭曲。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阶段(1977~1983年)
随着高考的恢复,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始恢复政治理论课的教育。197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必须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四门课,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1980年7月,根据实践经验和当时条件,教育部又印发了《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进一步要求在全国高校本科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科专业加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课程。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针对当时出现的新情况,在恢复马克思主义政治课的同时,思想品德课作为必修课也开始了学科建设。根据中共十二大关于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精神,教育部于1982年10月印发《关于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通知》,其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教育。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次改革(1984~1990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经济和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新要求,必须对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1984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 1985年8月中央又再次下达了《关于改革高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原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增强课程体系和教材的科学性和现实性,从根本上改变课程体系和教材脱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脱离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弊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这次改革被称为改革开放后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次改革。经过改革,从1986年至1990年,全国多数高校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基本实现了中央的要求,逐步开设了新的四门课程:“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规定,从1988年9月起所有硕士研究生均要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文科还要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理科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文科博士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程,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根据党的十二大关于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先后两次下发文件,决定在高校成立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研室,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1987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当时大学生具体的思想认识问题,决定高校设置五门思想教育课程:“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两门为必修课,“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三门课可因校制宜有选择地开设。
第一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主要突出三个问题:一是强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院校评审委员会均要设置马列主义课教师职称评审小组,负责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二是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全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统筹规则和课程设置、教材编辑及审定、教学参考资料的研究和进行其他组织工作。三是明确规定现有的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能任意减少和侵占。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次改革(1991~2004年)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从战略高度来认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根据这一新形势,1991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文件的精神,1992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织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研讨会”, 1993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司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又召开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座谈会”。这两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有:一是把“思想教育课”的名称改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二是提出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的要求;三是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调研的基础上,将原设的“大学生思想修养”和“人生哲理”两门课结合并调整为一门课,统称“思想道德修养”;四是首次把思想政治教育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放在同一平台,统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1995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教委)下达了《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把“思想品德课”与“马列课”简称为“两课”,并强调“两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此文件的印发,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5年12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根据《教育法》,国家教委正式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大纲。1996年10月,国家教委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上述文件的下达,其目的是要通过加大推动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力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1997年12月,国家委成立了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两课”教学和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国家教委在学科建设上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二是把“两课”作为高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三是把“两课”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重要课题,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四是把“两课”教育工作的状况作为评估学校工作和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条件,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和“211工程”评估的标准之一。
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际实施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了“两课”新的教学方案(史称“两课”改革98,新方案),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七门课程。文科硕士生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验”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理科硕士生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验”和“自然辩证法概论”,文科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理科博士生开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003年2月,为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各高校从2003年秋季开始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改为“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同时在“两课”其他课程中全面渗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99年,为了改革“两课”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明显偏低的情况,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的出台,对提高“两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4年3月18日,胡锦涛同志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高校要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
根据胡锦涛同志批示的精神,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这个文件中,不再以“两课”的通俗称谓来表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首次使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称谓,并就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次改革(2005年至今)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5年2月7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如下工作:(1)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课程设置(本科)提出了新的方案:从2006级新生入学开始,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3)新方案强调了要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下简称中宣部)、教育部于2005年3月9日又联合下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意见》,对落实课程新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每一门必修课的部分和基本内容作了原则规定;对课程设置实施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在时间安排上作了原则规定;对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学科建设等问题提了创新性建设的要求。《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国务院学位办公室2005年12月下发文件提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振兴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五个学科。2008年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二级学科博士点。四门课程都有了对应的二级学科支撑,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扭转了一度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学科萎缩的趋势。
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国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三次改革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