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和目标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起家的。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还是教育农民,都坚持从工人、农民的实际出发,从而唤起亿万工农群众,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结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等实践活动,更加重视对广大群众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从而调动了亿万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十年动乱”和“左”的错误使理论与实践相违背,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声誉下降甚至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学生全面清除了“左”的错误,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和发展,不少党组织十分重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且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软弱无力;而什么时候遵循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成效显著。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把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鼓励原则相结合起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大学生的物质需要是大学生进行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基本动因,一切实践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进行的。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处于尴尬的地位。第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不能损害大学生的正当物质利益,而且应该保护它。第三,关心广大大学生的物质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无论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这样。
把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鼓励原则相结合要注意把握如下问题:划清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界限。前者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手段获得个人生存发展的条件,要求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在尊重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后者则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甚至不择手段,损公肥私,坑蒙拐骗。划清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资产阶级物质利益原则的界限。前者是指人民的物质利益,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后者是从抽象的人的本能出发,鼓吹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最终目的是牟取暴利。在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强调社会主义精神的鼓励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原则的贯彻,都不能离开精神鼓励的支持。单纯地讲物质利益原则是不够的,物质利益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和两重性。如果一切积极性都靠个人物质利益来调动,肯定要出问题。没有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的精神状态,正确的物质利益也就无从说起。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大学生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提倡名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3.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学生,启发大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这是完全必要的,但仅靠讲道理是不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就是宣传者和教育者讲的道理必须合乎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社会进步的趋势;所谓人格的力量,就是宣传者和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就要求宣传者和教育者必须把言教同身教结合起来,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群众。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性,由于大学生崇尚现实,注重实际行为,于是接受思想教育的深浅,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这种教育者本身的形象。不仅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价值取向。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育者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无声命令”,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动力。现在,大学生已经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和对象与战争年代相比,大有变化。但是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优良传统,必须继续发扬。
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符合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任何人的心理都包含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当注意发掘教育对象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及时表扬,强化他们的进步意识,同时引导更多的人进步。实践证明,一个人身上积极因素越多,消极因素就越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和现代化手段表扬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人成为先进人物。
强调表扬一面,并不意味着放弃必要的批评。开展批评是大学生革命队伍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统一思想、团结力量的一个强大的武器;是共产党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思想纯洁的锐利武器。及时、恰如其分地开展批评能更好地推动先进,督促后进。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批评时与人为善,以诚相待,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得以解决,并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如果说表扬是为了鼓励先进,那么批评就是为了鞭策后进。两者是从不同侧面来教育群众和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的。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表扬与批评都要掌握量度,以表扬为主。被表扬的人数和次数应当比被批评的人数和次数要多一些,这样有利于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但表扬也不宜太多,太多会降低表扬的作用。批评宜少不宜多,但不能没有,特别是在自我批评还没有达到高度自觉时,批评更不能缺少。第二,表扬与批评都要掌握准确度,要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夸大,也不缩小。要十分重视对后进者的表扬,这种表扬可能成为某个后进者进步的转折点。对于人民内部的批评,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必须是积极的、说理的,必须把批评的严肃性同科学性结合起来。第三,要提高表扬与批评的艺术,不仅要选好表扬与批评的时机和场合,而且要讲究语言和方法,使受表扬者奋发向上,使受批评者心悦诚服,追求进步。
5.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思想问题主要包括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思想认识问题,是指对围周的人和事的看法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符合辩证法,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解决此类问题主要靠摆事实、讲道理。思想意识问题,即指人的思想品质、动机、理想、道德和其他意识观念存在的问题。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问题是一件很艰巨、很细致、难度相当大的工作,它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反复地进行,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在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时,要注意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为大学生办实事,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扎扎实实为大学生办实事,让大学生从切身利益的小事中、实事中领悟到某些大道理,增进对集体、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亲切感,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迸发出无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一般情况下,思想问题往往是某些实际问题的反映,把实际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校领导越是诚心诚意关心大学生、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
6.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尊重人,就是要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重和维护宪法赋予大学生的各种民主权利,从而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心人,就是要关注、爱护和帮助大学生,在政治上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在事业上关心大学生的进步,在生活上关心大学生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大学生办好事、办实事,使大学生从中感受到党的温暖,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理解人,就是要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和个性,承认大学生在性格、爱好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缺一不可。
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原则,要求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实感人。只有这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振奋人心、调节心理、激发热情、挖掘潜能的目的。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和基本方法。绝不可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与严格要求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一方面,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讲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绝不是不讲原则、放松管理、取消批评,绝不是迁就不合理的要求或容忍不守纪律的行为,奉行“好人主义”。另一方面,坚持严格管理不能践踏大学生的人格尊严、漠视大学生的情感、无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要把严格要求同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有机统一起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科学有序的过程中,以达到激发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的目的。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出许多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寓教于乐教育法、感化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冲突缓解法、心理咨询法等。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具体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提高认识、启发自觉、教育对象的基本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而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只能采取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的:“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说服教育法,做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运用说服教育法应切实注意:首先要抓准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把道理说清说透,因事施教。同时,还必须做到以情感人,因人施教。切忌“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说服人、教育人的根本目的。
2.典型教育法
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又一重要方法。典型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特殊作用在于它能把抽象的说理变成具体、生动的人物或事例,从而使大学生能更好地从中学习、仿照、借鉴。典型教育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正面典型即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两类。正面典型即先进典型,其作用是巨大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中涌现的一大批英雄人物如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成为我国几代人学习的楷模,也成为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树立了雷锋这一好典型、好榜样,从此,雷锋精神极大地教育并造就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可见正面典型的作用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正面先进典型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使用的方法。反面典型是相对于正面典型而言的,它是反映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消极影响和对社会产生破坏作用的典型。如能正确应用反面典型进行教育,则不仅能消除反面典型的消极影响,还能够强化正面典型教育,使其更鲜明、更有力。
3.寓教于乐教育法
寓教于乐教育法是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方法。这种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娱乐活动中的教育方法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寓教于乐教育法的重要特点是:其一,它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即受教育者在接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其二,它是一种形象化教育,即通过生动具体的图像和综合性的艺术形象,如影视、文学作品等实施教育的。因此,寓教于乐教育法的运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枯燥、单调、空洞,淡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差别,充分调动了教育对象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寓教于乐教育法,必须正确认识其作用。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寓教于乐”是不可缺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以乐代教。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只能靠严肃、正面、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因此,不能把寓教于乐教育法与严肃正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对立起来,更不能用寓教于乐来代替正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感化教育法
感化教育法,就是主要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的方式,使大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教育方法。感化教育法常用于犯有过失的对象,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僵持,受教育者逆反心理较重的情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感化教育法必须努力做到:第一,热爱、关心教育对象。热爱是比责任更好的老师。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真挚深厚的感情,这是感化教育法的前提,同时,对教育对象的问题、困难给予帮助。时时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和工作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促使对象更快进步。这是感化教育的目的所在。第二,尊重和信任教育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尤其当一个人处于落后状态或犯错误时,自尊心尤为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是给受教育者向上发展的心理基础;信任则是受教育者前进的动力。总之,感化教育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方法。尤其是对处于后进状态的教育对象,感化教育法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动之以情,就无法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当然,实行感化教育法要注意原则性,不能感情用事,用感情代替原则,也不能代替其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感化法只有与其他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良好作用。
5.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接受先进的思想理论,自觉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并努力通过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自身的思想转化和提高的方法。简言之,自我教育法就是教育对象自己教育自己,大学生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高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方法。自我教育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共产主义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来进行。但是,任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都必须通过大学生自己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自我教育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我教育法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但它的正确应用必须有良好的教育氛围及教育对象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其次,运用自我教育法必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否则,就等于放任自流。最后,运用自我教育法时,应注意提倡同志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教育。这是一种更为广泛意义上的自我教育即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使个人在集体中健康成长,也使整个集体充满朝气和活力。这也正是自我教育法的作用所在。
6.心理咨询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法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予以调整、排除,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方法。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咨询对象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所以,心理咨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及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遵循的是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它关注的是绝大多数青年的成长与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心理治疗;它是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通过交谈、启发和指导的平等协助过程,不是自上而下的告知教育,教育者只是协助教育对象解决问题,并非代替他们解决问题。心理咨询由于调适、激励、预防等功能和“助人自助”原则,使心理咨询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教育功能,帮助咨询者在面临坎坷环境或挫折中重新找回力量,使受教育者通过心理咨询不仅清除了心理障碍,重新审视自我,恢复了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7.冲突缓解法
冲突缓解法就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矛盾激化所产生的冲突,通过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和宣泄渠道,缓解冲突产生的矛盾和条件,减少和削弱冲突导致的震荡和破坏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一般来说,大学生都要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遵循社会公认准则,规约自己的行为。但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始终处于变动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各个阶层之间的冲突有所增加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贫富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必然会引起低收入阶层的不满,富裕阶层的炫耀性消费、管理阶层的腐败行为等都会触发和加剧阶层矛盾。尽管由于社会的整合程度有所提高,这些矛盾本身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由于这些矛盾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旦对某些矛盾处理不当。就会使矛盾积累、加剧、激化,这时矛盾的冲突就具有了不可避免性。所以,大学生应当密切关注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非线性联系,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的“临界值”,增加对思想行为可变因素的敏感性,重视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学习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失去警觉,麻痹大意,矛盾积聚在一个“断裂点”,非对抗性的矛盾就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造成社会震荡。疏导控制冲突的发生和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冲突缓解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分为缓解矛盾和处理冲突两个方面。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时代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呼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民族的根本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的素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快发展生产力,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使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这是因为,一方面科学技术要由人来发明和创造,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应用又要由人来掌握。因此,人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快慢。我国有13亿人口,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人口多就会变成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阻力就会变成人口动力,人口包袱就会变成人口财富。要解决好人口问题,关键在于开发好人力资源并使其成为人才资源。而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是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以上几个方面,充分表明了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尤其是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一项全新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条件下,我们要顶住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各种压力,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不致夭折,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一代又一代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大学生。只有少数高素质人才,没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优秀大学生的成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激烈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依靠知识和技术进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归根结底将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国民素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指标。因此,要使我们的国家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全面提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此外,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另一种国际竞争。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对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但是,思想文化的矛盾和斗争一刻也没有中断过。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一直在利用思想文化渗透来实现控制全球的目的。美国学者说得很明白,未来的竞争主要是思想文化的竞争。思想文化竞争,实际上是从思想文化上攻心、夺取人心的竞争。谁缺乏辨别力和思想上的坚定性,谁就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击败。因此,在这种思想文化竞争面前,必须把提高我国大学生政治素质,增强辨别力和思想上的坚定性,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内在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达到: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强信念,富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保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艰苦创业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具备基本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经济知识、文化知识和劳动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健康理性思维,具备一定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民主观念和纪律观念,学法、知法、用法,依法办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
(二)个体思想道德价值观认同与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引导相结合,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广泛进行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认同教育,普及思想道德知识和思想道德规范,帮助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和制度,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引导之中。逐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主导价值体系引导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这是促进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
大学生个体思想道德价值观认同与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引导相结合,是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内容,推进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靠自我教育,也要靠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引导。只有用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引导,才能更有成效地规范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从个体思想道德价值观认同与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引导的角度看,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制度,明确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准则,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提倡的,要在法律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弘扬正气,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做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楷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反对的,要用法律政策进行严格的约束和制止,规范行为,鞭策后进,为防止和纠正不良倾向提供警示作用。要制定与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规范和细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把思想道德引导与物质利益调节、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个体思想道德价值观认同是调整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主导价值体系是社会意志的体现,具有明确的社会规范性。个体思想道德价值观认同与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引导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在加强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引导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又要注意依靠社会舆论、社会控制等手段,形成规范和约束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有效机制;特别是要注意把大学生的自律约束与社会他律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良好的精神品质,才有可能培养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合格大学生。
(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建设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境界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依据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内容的教育。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高等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是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首要地位。大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学习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文化素质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顺利前进;只有具备较强的法纪观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失足;只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发挥和贡献个人的聪明才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一是多样性。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教育因素有不同的承载体,因此,高等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课程类(专门课程、学科课程)、实践类(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等)、组织类(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群团组织等)、环境类(人际环境、文化环境)、管理类(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等)、辅导咨询类(集体辅导、个体咨询)、传媒类(报刊书籍、广播影视、电脑网络)。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适宜在不同的途径中进行,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学生年龄的差异和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选择。二是相对稳定性。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教材,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种相对稳定的德育途径,包括:课堂教学;共青团、学生会;校会、班会;校园文化环境;管理与服务等。相对于家庭与社会,学校的道德教育无论在有计划的使用上,还是在使用的频次上,都是比较稳定、比较规范的。三是主导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是由学校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决定的。学校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专门育人场所,学校德育体现着学校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和性质,决定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之家庭和社会有更重的责任和更多的优势。学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课程,在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德育的承载体——德育途径,在与社会、家庭教育互相配合上也起着主导作用。学校的一些教育办法并不是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如实践活动、媒介宣传、咨询热线等,都需要德育工作者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的作用,使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任务。
社会是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开放性。社会教育是在学校、家庭和单位范围之外进行的,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安排。特别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断改变,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断改变。电视、电脑网络、光盘软件已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体。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必然带来道德教育的开放性。二是复杂性。社会教育是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其影响包括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哲学的、法律的、宗教的、文艺的等多方面,有低层次的和高层次的,有高尚的和低俗的,有健康的和腐朽的,由此形成教育作用的交织网。三是动态性。社会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稳定,它没有大纲和教材,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形式,更没有固定的教育管理者和周密的计划安排,不受人为控制,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呈现多角度的变化趋势。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和社会要密切配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共同发挥着作用。其相同之处在于:一是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推动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二是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三是教育的内容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与社会教育在内容上虽然是相同的,但在形式上有所差别,侧重点也不一样。高等学校教育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适宜在不同的途径中进行。社会教育包括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对公民进行的道德教育,也包括企业、农村、学校、社区等基层对公民进行的道德教育。这几方面的教育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紧密结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有着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特点:一是开放性,二是复杂性,三是动态性。社会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内容最多、范围最广、方式最为复杂,因而产生的作用也比较大。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好社会教育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境界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四)道德实践养成与促进社会关系的良性运转相结合,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道德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进行的,用是非、善恶、正义等道德观念评判的一切行为活动,涵盖了人类几乎所有的行为领域,渗透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道德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个内容要素,来源于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紧密相连。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促进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道德实践的自觉,而道德实践又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实践的进步。
道德实践有以下特点:一是善恶评价性。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某些行为进行善恶判断和褒贬评论,这些判断和态度影响着大学生对某些行为的取舍,从而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舆论两个方面规定了道德环境。能够进行善恶评价、明确善恶意义是道德实践的主要特征。二是自主自律性。道德实践是人有目的地主动选择的行为,因而它具有自主性;同时它所遵守的又是既定的法则和规律,因而具有自律性。三是内在超越性。道德实践反映出行为主体的道德境界与层次。道德实践不同于其他一般的人类活动,后者的实现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而道德实践却不然,它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不顾及周边环境和条件而做出义勇善德之举,无论其教育程度高低、能力大小,都可以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四是自由意志性。道德实践是自由的主体运用意志使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五是规范约束性。道德实践之所以成为道德的,当然是遵守了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这种规范有可能是外在的、被迫遵守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自觉地履行其义务,遵守规范的调节。
道德实践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产生的根据。大学生对道德现象的认识,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交往实践。大学生在生产劳动的分工协作和生活过程中,为了促进共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各种规范和禁忌,自觉或不自觉地演变为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形式和风习。不仅作为种族的人类的道德意识和规范来自道德实践,而且个人的道德观念也来自他与周围的人和社会组织交往的道德实践。
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道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关系的良性运转,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只有道德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道德的其他方面,都是服从于这个最终结果的。在社会道德现象中,只有道德实践才是道德的外化,可以感知到;其他无论是意识观念也好,原则规范也好,都是思想范围中的,无法感知到。当然我们不可忽视它们所起的内在作用,但它们只有付诸实践,才可作为现实的、真正的道德。倘若总是止于道德意识和规范层面而没有相应的道德实践,那么这些意识和规范只能是形式的、虚幻的、不切实际的、不真实的。
道德实践是思想道德发展的直接推动因素。思想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固然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关系的改善和进化,但这都是从终极的、根本的基础性意义上说的。其实道德进步依赖的因素很多,如社会风气的改变、科学技术的普及、文化艺术的推广等,但直接推动道德现状的,还是道德实践。正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行为状况,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选择,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念又反过来极大地左右着大学生的道德实践行为。中国古代素重“践履”和“知行合一”,意即强调要把优秀的道德品质付诸行动,去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道德实践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状况的标准。衡量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不仅要看它倡导的价值观念是什么,规范和原则是什么,还要看社会现实中体现着什么样的道德行为、道德交往关系,这才是更根本的衡量标准。只有实在地从道德实践的实际状况出发来评价,才不至于为虚假的幻象所迷惑,既不因社会倡导的先进价值观念之进步性而误以为该社会道德水平果真如此之高,也不因社会中流行的道德观念比理想中的要低而误以为该社会道德状况如此之糟。这样我们才能正视社会的道德现实,找出相应的行为实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价值理想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使我们的道德分析准确真实。
道德实践活动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大学生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每个大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参与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受益者,要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道德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大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在的道德认识、价值观念、行为选择模式等的综合反映,属于意识范畴。道德实践活动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化的客观物质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发展都依赖于道德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开展道德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唤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自觉性,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体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目的性与导向性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这是学校党团组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是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意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所决定。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运动中诸因素之间总体性的本质联系,是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方面和主要过程的总规律。
根据学校党团组织长期的实践活动和一系列理论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可以表述为: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断克服大学生旧的传统观念和错误思想的影响,提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把最广泛的青年学生团结在学校党团组织的周围,保证学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包括了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1.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遵守社会主义一般道德规范、遵守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劳动纪律的教育;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教育;等等。在上述内容中,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贯穿始终的内容,那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灌输。因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进步、最先进的理想,是形态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在纷繁复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抓住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就等于抓住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把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前进发展趋势的,反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因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剥削阶级思想和各种腐朽思想逐步消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逐步增强的过程。为了加速这个过程,就必须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特别是教育学生中的党团员和干部,普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先进思想的先进人物,用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思想条件。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在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时,要着重进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教育,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目标以及日常形势任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语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品德基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世界观是大学生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其中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予人生观、价值观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人生观、价值观则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价值问题上的应用,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但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有区别。世界观研究的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它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总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人生观、价值观则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生的价值,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对人生道路上的矛盾持何种态度?它为大学生提供关于人生的指导原则。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就是要向大学生灌输先进的正确的思想,克服各种落后的错误的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激发大学生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升华。那种背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支柱,缺乏远大思想,一心只为个人利益奋斗的人,不可能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去认识世界,去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更不可能自觉地能动地改造世界。
当前,价值观教育要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基本层次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要课题和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课题和任务,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正面引导能够产生强大的民族亲和力、人心凝聚力和发展推动力,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扩大影响力发挥重要的作用。正面引导要抓住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两个重要环节,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构建培育和践行的平台;利用先进典型的影响力,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强大的示范作用;利用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习惯活动,为培育和践行提供重要渠道。在疏导过程中提高价值认识,陶冶价值情操,磨炼价值意志,坚守价值信念,养成价值习惯。
3.教育大学生自觉地为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现阶段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学校党团组织历来把不间断地向大学生宣传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指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信心百倍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向、根本任务的最高体现。在这个大前提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而奋斗。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与个体的实际结合起来,教育大学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自己的具体学习任务,从而使当前个人的学习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离开了党的长远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会走偏方向;如果离开了个体的具体学习任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能落到实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而且因地、因时、因人而异,但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方法,教育都是其基本的手段。为什么教育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其理由是:
第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不会自发地产生出来的,只能靠从外面灌输。教育的实质就是引导、灌输。教育作为引导、灌输的手段,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整个精神状态,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养成高尚的品德,并用这些思想、观点、立场和方法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离开了教育,大学生就不能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己的根本利益,就不能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不能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思想行为。
目的性与导向性相互渗透和结合,是通过外在灌输与自我修养相结合来体现,唤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自觉性,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体意识。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提高思想道德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或思想道德境界,是这一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启发、引导、激励、促进大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修养表现出来。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必然同时表现为受教育者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另一方面,任何人的思想道德修养都要根据一定的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来进行,而掌握一定的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就必须接受某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的进行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加以启发、引导、激励和促进。随着思想道德修养和觉悟的提高,思想道德主体必然会更加主动自觉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这些因素决定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过程,也必然同时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和思想道德修养过程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或思想道德境界的活动过程中,就会自觉地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来,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注意启发、引导、激励、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进行自我思想道德修养时注意自觉地接受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只要我们能够把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过程科学地统一起来,我们就会有效地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方法,这就内在地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只能是教育和说服,而不能强制和逼迫。因为思想认识问题、政治立场问题是意识形态问题,只能用符合意识形态特点的方法来处理。通过教育与说服,以理服人的方法,才能使受教育者树立某种思想或转变某种立场,以达到教育者要达到的目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又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密切不可分,构成了亠个完整、严密的有机统一体,从而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变化的规律,从而才能找到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