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成教育课程理念与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幼儿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与教育原则

一 幼儿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新《纲要》对幼儿园教育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新《纲要》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新《纲要》还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

(一)幼儿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概念

一般而言,活动设计是对所要组织开展的活动制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在教育领域中,活动设计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为达成预定的目标,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实施某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例如,为让幼儿对“牙齿”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可以通过开展单元主题活动来进行,活动过程中既涉及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为什么吃糖牙齿会痛等),也涉及幼儿对社会知识的认识(如何与保健医生交往等),还涉及对语言知识的学习(通过阅读《没牙齿的大老虎》故事,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等)。

什么是幼儿养成教育活动设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幼儿养成教育活动设计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和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以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心智。

(二)幼儿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类型

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心智,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依据活动设计的性质,可以将活动设计划分为学科领域活动、区域活动设计和单元主题活动三种类型,实施养成教育则需紧密结合教师自身的认同倾向、幼儿园所提供的资源、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适合本班的活动设计类型。

1.以学科领域的方式设计养成教育活动

自20世纪50年代起,受苏联教育思想流派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经常采用的学科领域教学方式一度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通用组织形式。虽然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幼儿园课程组织形式受到多方面的批评和其他多种课程形式的冲击,但到目前为止,学科领域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我国幼儿园实施的最普遍的课程形式。2001年9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地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学科领域,与以往“学科领域”概念相比,新《纲要》提出的“学科领域”更具有综合性。

以学科领域的方式设计养成教育活动,是指围绕幼儿学习的五大领域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出能够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和健全心智养成的活动。幼儿学习的五大领域,其学科知识的分类并不严格和精细,只是把相关的知识囊括在相对大的“领域”中,例如,幼儿园的“科学”这一领域就囊括了数学、地理、物理、环境、生物等学科的内容,通过开展“科学”领域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行为习惯、合作行为等养成,更有助于幼儿思维习惯、探究品质等养成。当然,运用“领域”并不是制造几种学科知识的简单的“大拼盘”,而是按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特征组成的有机整体。

案例点评

《小熊生病了》教学设计(中班)案例来自九江职业大学附属幼儿园。

《小熊生病了》是中班上学期的语言领域的绘本故事,开展此项养成教育活动的重点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关注细节;注重理解故事中各个环节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以绘本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此绘本将分为如下三个阶段来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阶段教学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朋友间关爱的温暖情绪,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关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书。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关于生病的讨论

师:你们生病过吗?生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哪里会不舒服呢?

小结:是的,生病的感觉真不好受。生病的时候最需要谁的关心和陪伴呢?(家人、朋友)

(二)初次阅读读本

1.教师提出问题:小熊躺在床上很难受的样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照顾它的?怎么照顾的?它为小熊做了哪几件事情?

2.教师缓慢地翻大书,每页停留几秒钟,让幼儿安静地看,并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3.浏览一遍之后再围绕之前的问题进行讨论,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三)详细阅读读本

逐页翻看大书,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进行观察,特别是注意观察其中有价值的细节,如小熊和小兔的表情、动作、小兔拿来的热水和冰块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这些细节和故事整体的关系以及作用。

第二阶段教学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诵,增强对故事的理解。

2.知道绘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书、小书。

三、活动过程

(一)阅读文本

1.逐页阅读大书上的文字,教师注意指读与示范。

2.理解重点字词,体会情绪,有感情地朗读。

(二)阅读反思

1.分发小书,独自阅读,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按照下图梳理故事,箭头表示了各页之间的关联,注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环环相扣的关系。

起因:小熊生病了,小兔来看望;

经过:小兔端来热水——小熊感觉太热——小兔拿来冰袋——小熊感觉太冷——小兔靠在小熊身上;

结果:他们一起睡着了。

第三阶段教学

一、活动目标

1.能说出小熊生病的多种原因。

2.向多种方向扩编故事,并以多样的方式展现。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书。

三、活动过程

(一)翻开大书第1页

请幼儿想象小熊生病的原因。

(二)翻开大书第7页

请幼儿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想象,可引导幼儿向多种方向进行发散,如:小熊病好了;小熊的感冒传染给了小兔……

(三)扩编故事

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扩编的故事,可以用讲述、表演、制作小书等多种方式。

点评

以此绘本为载体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其三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第一阶段,侧重于幼儿对故事的了解,并养成对绘本细节的关注;第二阶段,侧重于幼儿对故事环节的关注,同时也注重培养幼儿有感情朗诵绘本的能力;第三阶段,侧重于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养成。

2.以区域活动的方式设计养成教育活动

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它虽然不像学科活动那样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却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绝对”自由天地,只是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间接、比较隐蔽。

以区域活动的形式设计的养成教育,一方面,强调幼儿的自选活动,通过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需要,在养成教育活动中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注重将教育价值附着在区内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也即材料、情境和具体活动承载着教育功能,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经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心智。例如,在幼儿园室内的“阅读区”里面,可以开展“我爱卫生”活动,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开展“我爱图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领书、放书、爱惜图书等好的习惯;可以开展“我爱阅读绘本”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姿势,而且,也有助于促使幼儿从绘本中接受教育,并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学习参考

区域活动设计方案:爱案例来自九江职业大学附属幼儿园。

无论是大班幼儿,还是小班幼儿,区域活动都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提供的玩教具都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和探索的依靠,任何玩教具,只要是幼儿喜欢的,并乐于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它们都是有助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但是,在区域活动进行中,教师所创设的活动环境会直接影响活动开展的质量,同时,教师所投放的活动材料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创设适宜环境,同时,提供安全、适宜的材料,让幼儿沉浸在活泼、宽松的气氛中。本设计利用丰富的材料,以“爱”为主线,以“巧手自理”、“长大的快乐”等为主题展开。

总体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鼓励幼儿探索材料的新玩法,进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主动地选择区域开展活动,同时,不仅注重养成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而且,也注重培养幼儿能独立地或合作地收拾、摆放玩教具。

4.围绕主题教学活动内容,丰富认知,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

活动特色

以“爱”的教育为主线,在“娃娃家”区域开展“我长大了”活动和“我爱妈妈”活动;在阅读区里,开展“我爱绘本”、“我爱图书”等活动,培养幼儿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在植物角里,开展“小树长大了”、“给树施肥”等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花草的喜爱;在表演区里,开展“我爱大树”、“花草的变化”等活动,增强幼儿的表演技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等。

活动内容安排

九月份: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进各类活动区的要求,养成规则意识。

十月份至十一月份: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区域产生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各个区域里开展活动,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心智。

十二月份: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会交流和分享区域活动后的感受,帮助幼儿展示成果和总结。

3.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设计养成教育活动

单元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在单元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课程目标,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某个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活动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单元主题教学是要将整个教学活动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促进幼儿对相关生活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进而将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情境之中。

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设计养成教育活动,一方面,所选择的单元主题赋予幼儿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以具有教育性的情境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心智;另一方面,开展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的主动性,这是保障养成教育活动良好开展的重要条件。例如,几个幼儿偶尔发现自己的影子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是不一样的,感到十分奇怪,教师敏感地发现了其中的教育意义,于是,一个“我和影子”的主题就产生了。在开展“我和影子”的活动中,鼓励幼儿以协作的方式记录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影子的变化,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通过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如何消除影子等话题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创造奇妙的影子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品质等。

学习参考

小班主题活动:我上幼儿园案例来自九江职业大学附属幼儿园。

设计意图

九月是幼儿园开学的第一个月,也是小朋友从各个家庭来到幼儿园,开始他们“社会生活”的时间。有些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毫无感觉,而有些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向往已久,但无论是持什么样的态度,幼儿园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环境是全新的,身边的人是不认识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一段时间后,幼儿的表现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幼儿怡然自得,有的幼儿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常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有的幼儿经常保持沉默,有的幼儿因为脱离了妈妈就号啕大哭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特意设计了“我上幼儿园”这一活动主题,重点在于帮助孩子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喜欢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应该上幼儿园,并且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能够认识和了解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道和遵守基本常规,如愿意听教师、同伴讲话,学会自己如厕、洗手等。

4.乐意参与各项集体活动,能听懂、听清教师的要求再活动。

活动安排

环境创设

1.张贴幼儿的照片,让幼儿参与装饰,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归属感。

2.创设安全、温馨、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尽快与教师建立依恋关系。

3.制作各种标记,帮助幼儿认识并记住。

4.开设家园小信箱,使其成为幼儿园与家庭间互动的桥梁。

家长工作

1.鼓励孩子多用语言和同伴、老师交流。

2.在家庭中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养成坐姿端正、正确使用餐具、安静进餐的良好习惯。

3.在家让孩子尝试自己穿衣、穿鞋、整理玩具,逐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4.家长在家中也尽量用孩子的学名称呼,而不要用小名代替。

5.在家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培养幼儿按时午睡的习惯。

6.家长与教师之间加强沟通,相互交流孩子在家中和幼儿园的情况。

7.家长多与孩子交谈有关幼儿园的事情,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


以上简要地阐述了从三种活动设计类型的角度组织开展养成教育活动,然而,在贯彻养成教育的理念时,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选择适宜的活动类型,或是将两种或三种活动类型融合,以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