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各章节提纲
第二章将讨论消费社会学领域的主要理论。全球化作为背景理论为理解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互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视角。日常消费、品味和物质文化是消费文化研究中主要的课题,这些理论说明了为什么本研究关注以上三个领域并为实证发现的分析提供了框架。消费倾向的理论帮助理解消费模式和解释中产阶层的消费动机。另外,本章也会讨论传统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所倡导的消费倾向有何不同,从而指出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倾向的文化基础以及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和转型社会的文本中相关的知识空白。
第三章主要是关于当代中产阶层的形成。通过讨论经济和社会转型方面的文献,本章首先对于我国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进行一个历史的分析。然后,本章还将讨论一些对当代中产阶层生活机会产生影响的重要社会背景和经济社会制度改革。
同第三章一样,第四章还是关于本研究的国家和社会的文本,重点讨论消费文化在我国的发展。首先,通过对比欧洲的消费文化历史,本章将对消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和兴起进行一个历史的分析。其次,从中产阶层和都市两个层面来解析当代消费文化,这是当代消费文化发展的两个重要驱动力。最后,本章将从消费倾向和内在的社会关系两方面来讨论国内社会学界对于消费模式的理解。
第五章将对中产阶层进行界定并描述我国城市中产阶层的规模和人口特征。在各国统计局的社会分层体系和现有学术争论的基础上,本章将解释为什么在我国的社会文本中,一个建立在职业的基础上、多维度的社会分层指标对于区分消费行为更为重要,从而给出本研究对于中产阶层的定义。然后将使用定量数据分析中产阶层的规模和人口特征。
从第六章开始将进入消费模式的实证分析。第六章关注中产阶层的日常消费。首先,将使用定量数据分析中产阶层的家庭资产、日常支出和耐用品拥有情况。本章重点是使用访谈数据讨论北京中产阶层的日常支出及构成和家庭财政的管理,并总结出当代中产阶层消费倾向的一些线索。本章也将讨论中国的社会文本中关于“购物”和“消费”的话语含义,通过日常语言考察人们对消费的理解。
第七章和第八章重点对住房消费进行定量分析。第七章侧重中产阶层的居住状况和购房意愿,尤其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关注那些可能成长为中产阶层的“边缘中产阶层”,考察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消费意愿,这些发现对于扩大消费以及城市化和相关制度的改革都有一些启发。第八章关注被称为“房奴”的“80后”中产的住房拥有问题,在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本章将揭示“80后”中产的住房拥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由此评估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这对于相关住房保障制度有启示意义。
第九章使用定量数据从日常消费偏好的角度考察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实证分析包括信息获取的渠道、出行方式、购买衣服、外出吃饭的地点、日常消费的参与以及休闲消费。本章将使用多元对应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做比较细致、深入的讨论,最后也将讨论消费水平和品味的社会分层作用。
第十章将联系社会习俗和社会文本考察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家庭责任和赠送礼物的社会习俗,以及社会互动如何对于购买和使用物质产品产生深刻影响。这些讨论也有助于理解物质文化,即包含在获得、使用和交换物质产品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社会互动以及物质的含义。另外,本章也通过分析消费的代际差异来展现消费行为如何被不同的社会文本所塑造,从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自身消费活动的理解。本章对于理解新的消费动机如何与更传统的价值观相交叉非常重要。本章主要使用的是访谈数据,在分析中产阶层赠送礼物的支出、动机和压力时也使用了调查数据。
第十一章讨论的是品味和物质欲望,侧重被访者对自身消费行为提供的辩护依据以及对暗含着的消费倾向的论述。本章首先将从品味的分布、判断和辩护三个维度来考察中产阶层的品味模式,品味如何服务于建构社会分层的研究发现将得到深化。接着分析他们的物质欲望及其变化和主观的辩护。关于中产阶层消费倾向的结论将会被进一步阐述和发展。
第十二章关注受到年轻人和中产阶层广泛欢迎的网络购物,研究淘宝“双十一购物节”中的网络购物行为及其所反映的消费行为的属性,对于扩大消费和电子商务发展有启示意义。本章也是一次应用微博数据研究消费行为的尝试,第十二章将思考这种研究方法的利弊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第十三章这一结论章节中,本书将回顾研究的主题和目标,总结主要结论并评估本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还将对于一些延伸性的研究以及其他相关课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