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新时期我国实现内外需协调发展的政策着力点
实现内外需良性互动,保证我国顺利克服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发展困难,并为今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及建立保障机制,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的政策着力点及基本原则,以及实现内外需良性互动发展的经济条件。
首先,在扩大内需时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内需的努力扩大与合理预期相结合的原则。长期以来,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远远落后于投资和出口,适时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必要的。同时在危机环境下,努力扩大内需也是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扩大内需的措施要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对内需的开发潜力要有客观准确的判断,避免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超过实际预期的内需刺激方式不可取,尽管这种刺激方式能够推动当期消费的增长,但却以牺牲未来经济增长潜力为代价。此外,实证研究还表明,内需刺激会对当期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客观看待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扩大国内需求要适度合理。
二是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经济均衡增长要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发展,危机环境下,国家既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需求,又要重视调整供给结构,尤其是要创造有效供给。内需扩大政策只有与供给政策相配合才能实现预期效果,其政策效应含义是:一方面消化过剩产能形成的产出;另一方面促进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忽视有效供给会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均伴随着供给侧政策,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引导扶持战略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的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业的发达,同样是有效供给促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成功例证。因此,对有效供给的重视要从产业政策层面提升到实现内外需良性互动,保证开放型经济顺利实施的战略高度上。实施扩大内需政策要与调整供给结构,确立战略性产业,创造有效供给的政策协调配合,使国民经济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
其次,在稳定外需方面也应贯彻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外需的努力稳定与积极拓展相结合原则。长期以来,出口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但30多年的变化轨迹也表明,出口增速变动非常剧烈,给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很大隐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首要的是保持国外市场份额的相对稳定,至少在传统优势产品市场中不丧失主导地位。但危机环境下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使这一努力难度加大。因此,创新开放模式,积极拓展新兴出口市场,开辟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世界经济危机复苏也是国际贸易市场重新布局洗牌的过程,只有保证实行外需稳定与拓展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我国的外贸形势才能出现根本性好转,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是积极推进“走出去”及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的原则。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需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变化,同时我国的资本积累已经相对丰富,资本输出有可能也有条件成为稳定拓展外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能够通过对外投资开发,获取稳定的海外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突破国外各种贸易壁垒,巩固并扩大出口市场份额,起到稳定拓展外需的作用。此外,通过并购国外优质资产,获得急需的资源、技术和管理要素,对有效供给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借助“走出去”战略,将制造业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出去,还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并促使优势资源向新兴战略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集中,加速现代服务经济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最后,实现内外需协调发展应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扬长避短。从资源禀赋来看,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适宜发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而经济较发达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则要适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和服务贸易,以形成新兴战略产业竞争优势并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中国“人口红利”来看,要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跨越,加快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向高端服务业、研发产业和知识创新工程等新的有效供给形式转变。从汇率角度看,要依靠汇率水平的适时变动和形成机制改革,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促进内需和外需的协调发展。从技术进步角度看,要重视先进智力型人才引进和技术的吸收及自主创新,提高国内有效供给能力,填补国内对高技术和高品质产品的供需缺口,最终扩大包括内需和外需在内的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