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关系。
1.加快经济建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要统筹区域发展,在保持比较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扶持和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扭转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观念,实现人口适度增长、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转好。
2.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民主政治体制,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靠政治保证
加快政治建设和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实地调研表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期望很高,对政府尽快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完善法律制度,坚持司法公正,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让更多的人在法制轨道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合理地处理利益关系,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3.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道德意识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也在我国社会相互激荡。这些变化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其积极的一面,激发了人们的思想活力,使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增加了理解和宽容,但也伴随产生一些消极因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价值形成了尖锐挑战,不利于社会团结和价值整合,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看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深层次的社会经济转变过程的影响,也有思想文化建设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原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4.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对加强党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和加强党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党驾驭全局、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要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加强城乡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