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新解析城市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学术观点形成的特点

刘维新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具有以下特点:

一 紧扣改革、发展实践

刘维新的学术研究是沿着城市经济学的理念,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他的脚步遍布中国大多数城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针对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如在论“市管县”体制相关文章中探索了城乡分管的弊端(即条块分割),这是冲破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商品经济、解放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由此带动了企业体制、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生产的活力,推动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形成。其次,论证了如何发挥城市经济的中心作用,推动横向经济联合,发挥城市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流通中心的作用,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此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格局,这是改革从农村承包制的建立,到城市改革的巨大进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前提。最后,从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尤其是以土地有偿使用为起步,给商品经济的发展打开了“窗口”,为社会主义的市场运行机制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刘维新提出的许多学术观点都是依据中国国情、紧扣当时改革、发展实际脉络,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包括《论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为保证粮食安全》《正确认识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二 以应用为基本原则

刘维新的学术研究是以马克思的基本理论为观察问题的出发点,以城市经济学调查研究为基本方法,以城市经济学应用到实际为基本原则进行的。他的大量研究成果突出地反映出以应用为基本原则的特点,很少有脱离中国实际国情的空论文章。

一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民族情感,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症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供决策者参考,以推动改革的深入,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因此,他的许多观点在政府制定政策时被采纳的较多,社会反响也较好。

二是不写歌功颂德式的官样文章,都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发展中的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如在20世纪,被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部的前身)转发的由刘维新执笔的几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论房改中的问题与建立特色社会主义房地产住房供给体系》《中国高房价的成因与破解对策》以及近期撰写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与破解途径》等文章。这反映了一个学者的品德和爱国情感,是一种无私的表现。

三是站在大多数普通群众的立场上,怀着满腔热情,以共产党员的责任心,为建立社会公平、正义呐喊。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从刘维新的不少文章和报刊采访的言论中都可以明显看出这种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精神。如《一位城市经济学家临终前的呐喊》(见《城市》2006年第5期),《莫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见《建筑时报》2004年2月27日),以及《“繁华的城市”如何帮助“落后的农村”》(见《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第9期)等。

四是具有前瞻性和创新精神。从刘维新的著作和大量论文及调查报告中不难发现,他的不少观点都具有前瞻性和创新精神。如在《中国土地租税费体系研究》中提出的“明租、正税、少费的改革思路”,关于“取消农业税以工养农的改革建议”;在《中国昆山的崛起与可持续发展》专著中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的三位一体”理论;以及在特色社会主义住房供给研究中提出的房地产市场应以“共有产权房和小户型为主体”的观点,宏观调控中的“四不到位”及“治标不治本”等观点;在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的许多创新观点等,都体现了他的前瞻性与创新精神,而且不少观点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三 从实践中概括出理论

在社会科学体系中,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离开实践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一些光辉理论著作都出自革命的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去指导实践,这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条基本规律。

刘维新从事城市经济学研究,几十年来,他跑遍了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对国内的城市发展战略、发展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例如,他为研究昆山发展模式,总结昆山经验,先后在昆山蹲点调查一年半之久,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城乡一体化的“三位一体”理论。该理论观点虽然当时引起社会不少争论,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现在昆山已成为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的标兵,成为中小城市发展模仿的代表。他还对发达资本主义的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日本的一些城市也进行过调查。在刘维新从事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几十年中发表过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如《中国土地租税费体系研究》填补了中国这方面的空白,也有不少创新观点;与杨重光合作的《社会主义城市经济学》《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等著作,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出版的相关作品;他本人独著的《中国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对21世纪城市发展也提出许多创新思路,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撑点理论、“城市融合”等,其中城乡一体化“三位一体”理论是他一生学术研究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