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与数理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马克思转形步骤的继续

问题点 马克思转形的问题点是成本部分未被再计算。若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那么要用4000是购买不到相当于4000C1的资本品的,而应该支付出4000 ×=4138才行。工资的决定也同样基于消费资料的价值,消费资料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导致可变资本本身的大小也出现了不同。但马克思虽注意到了需要重新评价成本部分,但没有继续做下去。因为持续的迭代运算对马克思而言,是个负荷很大的(作业)工作量。如果当时他那样做了,那么他肯定会意识到要重新审视马克思命题。在此,我们把马克思所指的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形步骤完善到最后一步。


单位价值和数量的乘积的分解 马克思所列举的数值是以价值的总额形式表示的。即,总额=单位价值×数量。对单位价值和数量的乘积的分解,可以应用到单个的构成要素,比如1000V1和1500C2等。以下为简便起见,假设初始状态下的总产出数量分别是6000和3000,单位价值分别是1,1。这只是为了把计算简单化的一个假设。比如说我们也可以把初始状态的总产出数量分别设为1500和1200,单位价值分别设为4和2.5,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以上述分解为基础,来重写从价值等式出发的成本为

5000 = 4000w1+1000w2,

2250 = 1500w1+750w2.

在此,w1=w2=1。

转形问题的目标是要确认单位价值的大小经过重重的转形迭代计算后,会收敛到一个什么值,或者说它本身会不会收敛。

迭代计算的步骤 转形步骤中,包括以下各个阶段。

(1)计算成本;

(2)求平均利润率;

(3)对生产价格进行再评价。

以下我们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相关计算。


迭代计算的要点


第1阶段:计算成本 从价值出发的初始阶段,成本可计算为

生产资料5000 = 4000C1+1000V1,

消费资料2250 = 1500C2+750V2,

平均利润率可计算为

因此,经过再次计算的生产价格为

构成成本的生产资料和工资,分别根据生产资料的价格和消费资料的价格来决定。分别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进行了再评价,由此也需对成本的部分进行再评价。

转形计算的重要一点是,数量部分在转形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这即是转形计算的第一要点。

因为数量上不发生变化,那么由总额来看反映了从6000到6207的变化是生产资料的单位价格的变化。即,生产资料的再评价(价格)由给定。关于消费资料也一样,是由给定。这些都是新的再评价的值,因此以上第1阶段的等式可重写为

在此,( )表示该数字为数量。

等式左边的分数是由再评价而得到的生产价格的值,我们暂且将其用符号表示为,那么,

这即是给定w1, w2计算,也就是说,用前一个评价(价格)来计算成本,求新的再评价的生产价格,这就是转形计算的第二要点。


第2阶段:求平均利润率 这样,转形的下一个阶段我们用来代替w1, w2,重新评价成本。将这些值代入成本部分,可计算成本重新被评价的金额。因此,继续按照马克思的例子中所给的转形程序,部门1、部门2的成本分别为

平均利润率为

由此可知,生产价格为

在此,


第3阶段:对生产价格进行再评价 同样,继续转形程序。即,如果是前一阶段得到的生产价格的再评价的结果,那么根据它来计算成本,求平均利润率rk。这样,就可得到下一阶段(再评价)的生产价格

转形的递推公式 我们来把以上的几个阶段总结一下。各个转形阶段的生产价格的系数是,由表示数量的值组成的常数,因此不发生变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价格的再评价公式中,两边都除以左边的总产出数量进行迭代计算并没有问题。即转形的计算对任意的k=1,2, …,可由以下的迭代计算给予。

以上生产价格的再评价公式的右边出现的系数是数量单位的数量。因此,转形计算的第三要点是在计算生产价格的过程中,用数量单位的系数来计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平均利润率的计算用到了数量单位的总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