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于幕后:苏联与朝鲜战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苏联与托管朝鲜政策的出台

面对日本战败后亚太地区将出现的权力真空,为了防止这些真空地带出现持续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进而导致大国的卷入甚至大国冲突,美国政府提出了建立国际托管制度的设想,以此来避免这些地区的动荡危及美国的战略利益。朝鲜半岛作为美国战后的非战略防区,美国政府追求几个大国共同托管的目标,一方面要避免美国对管理朝鲜承担更多的责任;另一方面要防止一个大国特别是苏联单独控制朝鲜。1943年3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华盛顿会晤时谈道,“朝鲜和法属印度支那将交给国际托管;朝鲜的托管国可能是美国、苏联和中国”。〔英〕安东尼·艾登:《艾登回忆录》中册,瞿同祖、赵曾玖译,商务印书馆,1976,第658页。Bruce Cumings,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Liberation and Emergence of Separated Regimes 1945-1947, Seoul: Yuksabipyungsa, 2002, p.104。这是战时盟国首次谈到朝鲜问题。4月2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发回的外交文书也谈道,“朝鲜问题,英、美军队认为应独立,但暂时须由同盟国负责监护之责”。《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一),第159页。转引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654~655页。在11月召开的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首脑正式讨论了朝鲜问题。为了防止苏中两国任何一方单独控制朝鲜半岛,罗斯福坚持把宣言草稿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朝鲜自由独立”修改为“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The U. S. Department of State, ed.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as abbreviation),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1943, Washington D. 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1, pp.399-400.会后发表的《开罗宣言》公开声明,“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人民出版社编《朝鲜问题文件汇编》,第3页。《开罗宣言》作为“盟国未来政策的奠基石”,〔英〕琼斯、休·博顿、皮尔恩:《国际事务概览1939~1946: 1942~1946年的远东》下册,第639页。为战后朝鲜的独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对于如何实现朝鲜的独立,《开罗宣言》并没有具体的说明。宣言中所谓“在相当期间”(in due course)使朝鲜自由独立的表示,为美国托管朝鲜的政策埋下了伏笔。托管制是战时盟国协商解决战后殖民地问题的既定原则,也是联合国框架下的一种国际合作制度。在美国人看来,由于朝鲜被日本吞并多年,“朝鲜人自己具备统治及防御能力,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在此期间国际保护及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册,第654页。12月1日,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向斯大林解释了托管朝鲜的理由。他认为,“朝鲜人没有能力管理、维持一个独立政府,而应该有一个40年的托管期”。Bruce Cumings,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Liberation and Emergence of Separated Regimes 1945-1947, p.109.在美、英、中三国就托管朝鲜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斯大林口头认可了对朝鲜实行托管的建议,但并不认可40年的托管期限。因此,当天发表的《开罗宣言》谈及朝鲜问题时,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托管”一词,但“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的表达无疑代表了托管朝鲜的含义。

1945年1月18日,美国国务卿斯退丁·纽斯在一份关于战后美国亚洲政策及目标的文件中向罗斯福建议,战后“应将朝鲜置于国际托管或国际行政体制之下,直到朝鲜人民有了自治能力”, “应让美英中苏四国参与这种临时管制机构。《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第58页。2月8日,出席雅尔塔会议的罗斯福和斯大林在一次非正式谈话中再次谈到朝鲜问题。罗斯福认为,朝鲜应该由美、苏、英、中四国负责托管,托管期需要20年或30年。斯大林表示,他“不反对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邀请中、苏、英、美四国共同托管朝鲜的建议”,但坚持“应该确定托管期限”,且托管的时间越短越好。沈志华总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8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第487页。尽管三巨头在原则上同意美、英、苏、中四国托管朝鲜,但是并没有就托管的期限和体制达成一致,并且“没有任何正式的协定”。Sherwood, White House Papers, ⅱ, p.892. Max Beloff, Soviet Policy in the Far East 1944-1951,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p.155.1945年5月,美国总统特使霍普金斯在与斯大林的谈话中表示,“四国托管朝鲜的期限可能是25年,也可能短一点,但至少是5到10年”。斯大林表示,“苏联应允执行四国托管朝鲜的政策”。〔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下,李石译,东方出版社,2007,第396页。6月,旧金山会议以后,美苏两国在互换照会时承认,“短时期的四大国(美国、英国、中国和俄国)托管,将是朝鲜未来独立的最好保证”。〔英〕琼斯、休·博顿、皮尔恩:《国际事务概览1939~1946: 1942~1946年的远东》下册,第639页。

波茨坦会议召开以前,苏联外交部第二远东司在为即将参会的苏联代表团提供的背景报告中指出,“日本必须永远地被赶出朝鲜,以免对苏联的远东地区造成威胁”; “朝鲜的独立必须有效地防止朝鲜成为未来侵略苏联的基地”; “苏联远东地区最安全的保障就是建立苏联和朝鲜之间的友好密切关系”; “为了苏联的利益,必须取消日本在朝鲜的一切政治和经济权益”; “如果建立对朝鲜的托管,苏联必须参加,并且居于主导地位”。Kathryn Weathersby, Soviet Aims in Korea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1949-1950: New Evidence from Russian Archives, Working Papers, No.8, Cold War International Project,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Washington D. C. , 1993, pp.11-12.显然,苏联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阻止朝鲜半岛成为未来日本进攻亚洲大陆的跳板。美国国务院在为杜鲁门出席波茨坦会议准备的报告中则指出,“如果苏联借对日作战的机会,要求在处理朝鲜事务中的主要地位,美国必须予以反对,并建议将朝鲜作为联合国属下的托管地”。FRUS, 1945, Vol.2, Washington D. 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0, p.313.7月16日,陆军部长在一份备忘录中提醒杜鲁门,尽管罗斯福与斯大林已就四国托管朝鲜达成谅解,并认同外国军队不得进驻朝鲜,但苏联早已训练了一到两个师的朝鲜人。无论是否对朝鲜实行托管,苏联都可以利用这些朝鲜军队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和影响,以建立一个苏联统治下的地方政府,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政府。美国应加紧要求实行托管,同时向那里派驻一支象征性的部队。FRUS, 1945, Vol.2, p.631.

尽管苏联代表团对在波茨坦会议上讨论朝鲜问题作了精心的准备,但波茨坦会议并未就朝鲜问题展开讨论。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曾于7月22日建议讨论有关托管朝鲜的问题,丘吉尔却以“会议还有许多更紧急的问题需要讨论”为由,拒绝了苏联的建议。FRUS, 1945, Vol.2, pp.252-256.7月24日,美苏军事代表只就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合作进行了简单的磋商,达成的共识是,“苏联负责地面进攻,美国负责从海上和空中打击日本”,没有谈及对朝鲜的军事占领和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Kathryn Weathersby, Soviet Aims in Korea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1949-1950: New Evidence from Russian Archives, Working Papers, No.8, Cold War International Project,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Washington D. C. , 1993, p.12.会议发表的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精神,明确表示不允许日本继续拥有朝鲜。由于托管朝鲜只是口头协定,“这个协定的任何原本或者副本都没有,只不过是对这个问题交换过意见,无论美国方面抑或是苏联方面都表示过赞成在朝鲜必须建立托管制度的意见”,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64页。这就为之后相关国家对托管朝鲜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苏联对美国关于托管朝鲜设想的大体认可表明,苏联既没有打算独占朝鲜,但也不能容忍美国独占朝鲜,国际托管有助于苏联远东地区安全缓冲带的建立。然而,苏联对日宣战以后,朝鲜半岛权力真空的出现来得如此之快,大大超出了事先的预料。针对苏军已经占领大半个朝鲜的被动局面,为了保证远在菲律宾的美军能及时抵达朝鲜半岛,也为了保证美军有足够的兵力抢先在日本本土登陆,8月10日,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最后决定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军队在朝鲜半岛对日军的受降分界线,以此来阻止苏军全部占领朝鲜。8月15日,杜鲁门致电斯大林,通报了由他批准的即将下达给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总命令一号”,其中谈到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军队分别在朝鲜南北部接受日军投降。杜鲁门认为,鉴于苏联已经同意托管朝鲜,美国“希望把这个国家划分为两部分只是为了接受日本投降,随后再使整个半岛受到共同的管制”,因为“国际会议上从来没有讨论过以三八线作为在朝鲜的分界线这个题目”。〔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下,第396~397页。8月16日,斯大林复信杜鲁门说,“您附有 ‘总命令一号’的信件已经收到,我基本上不反对这个命令的内容”,只是希望美国能同意整个千岛群岛和北海道北半部的日军向苏军投降(后来美国拒绝了苏军在北海道北半部接受日军投降的建议——引者注)”。FRUS, 1945, Vol.6, Washington D. 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69, pp.667-668.美国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回忆说,“苏联接受三八线,我多少有些吃惊。因为根据我们当时所处的军事位置来看,我认为他们可能会坚持更向南一些的分界线”。FRUS, 1945, Vol.6, p.1039.9月初,当美军开始在朝鲜登陆时,苏联军队已经从占领的汉城、仁川等地退到了三八线以北。苏联在完全有可能占领朝鲜全境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接受美国的建议,现在公布的档案材料还不能提供这方面的证据,学者对这一问题只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比如说苏联当时关注的焦点不在朝鲜,或者说苏联在朝鲜的让步是为了和美国一同参与对日本本土的占领,或者说是为了在德国问题上争取美国的让步等。不管是什么原因,苏联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无疑是朝鲜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于是,“原是临时为了处理日军投降事务和划分军事占领区域而确定的这条线,就变成了国际边界,而朝鲜就这样被分为两个军事、政治和经济单位——这不仅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悲惨的后果,而且也给其他人类带来了悲惨的后果”。〔英〕琼斯、休·博顿、皮尔恩:《国际事务概览1939~1946: 1942~1946年的远东》下册,第640页。

尽管美苏都承认三八线不是永久的分界线,都追求朝鲜独立统一的政治前景,但是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各自对三八线的封闭变得越来越紧,朝鲜走向国家分裂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横亘在朝鲜半岛腰部的三八线,使作为朝鲜的重工业区的北方与作为朝鲜谷物主产区和交通枢纽的南方之间的经济联系被迫中断,北方煤电无法及时输送到南方,南方的谷物也无法及时提供给北方,这不仅使朝鲜正常的经济生活面临诸多困难,而且对占领军的管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美国军政府在朝鲜南方的统治造成的冲击更大。为了减少这一屏障造成的消极影响,美国首先提出了美苏占领军司令官谈判的建议,希望允许南北之间自由往来,以发展统一的经济关系和单一的行政机构。苏联赞成美国关于建立统一的朝鲜政府和实现朝鲜经济政治统一的主张,但认为美国在南方占领区的政策“目的正好是为抵抗苏联政策的”,因此“恢复朝鲜统一的首要前提条件是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占领政策”,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52页。且未来统一的朝鲜政府必须是一个对苏友好的政府。正如时任苏联外交部副部长马立克在1945年12月10日的一份报告中所说的那样,“我们主要的任务是采取措施使朝鲜政府成员和工作性质有助于使朝鲜成为我们在远东的一个安全据点,使朝鲜不变成某个对我们不友善国家手中的反苏工具”。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册,第59页。这一目标与当时苏联推行的“安全带”战略是吻合的。应该承认,战后初期苏美都没有单独控制朝鲜半岛的设想,但它们都不能接受对方在朝鲜半岛建立绝对的优势。因此,双方虽然赞同尽快建立统一的朝鲜政府,但“事实上已经没有办法建立一个让美苏都感到满意的、统一的朝鲜政府了”。Kathryn Weathersby, Soviet Aims in Korea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1949-1950: New Evidence from Russian Archives, Working Papers, No.8, Cold War International Project,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Washington D. C. , 1993, p.19.

为了确保美苏两国对战后朝鲜政治走向的主导权,防止朝鲜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对美苏军事占领朝鲜政策形成冲击,1945年11月1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强调朝鲜半岛事务概由美苏“占领军司令就地解决,或由双方政府解决之”,并授权美国占领军司令,“与苏军将领解决因该国不自然划分而发生之任何地方问题”。转引自宋成有《中韩关系史:现代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第30页。随后不久在莫斯科召开的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讨论了朝鲜问题。12月27日发表的会议公报,包含了三大国关于朝鲜问题达成的协定。该协定规定,为了使朝鲜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应成立一个临时的朝鲜民主政府,使之能够创造条件保证朝鲜在民主的原则下得到发展,尽快消除日本统治所造成的灾难性的影响,并发展朝鲜的工业、运输业和农业及朝鲜的民族文化。为此,首先由美苏驻朝军队司令部共同组成一个联合委员会,与朝鲜各民主政党及社会组织咨商,就组建朝鲜临时政府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将送交中苏英美四国政府考虑,然后由苏美批准。其次,联合委员会要与朝鲜临时民主政府和朝鲜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一起制定措施,以帮助托管期间朝鲜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民主自治的发展乃至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再次,联合委员会与朝鲜临时政府共同协商,以达成关于美英苏中四国对朝鲜实行为期5年的托管协定。最后,为了讨论当前影响朝鲜南北方的迫切问题,为了细化关于美苏司令部在建立行政和经济协调方面的措施,双方代表将在两星期内召开一次联席会议。FRUS, 1945, Vol.2, pp.820-821.这是盟国关于托管朝鲜的第一个书面文件,它“为未来对朝鲜的政策确定了基础”。〔英〕琼斯、休·博顿、皮尔恩:《国际事务概览1939~1946: 1942~1946年的远东》下册,第647页。《莫斯科新闻》(Moscow News)评论说,托管朝鲜的建议“将是战时主要盟国一方联合托管的第一次尝试。如果取得成功,有可能适用于日后解决诸多殖民地领土命运的问题”。Quoted in the Manchester Guardian, 31 December, 1945. Max Beloff, Soviet Policy in the Far East 1944-1951,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p.160.《消息报》的一篇文章也自信地认为,“托管朝鲜将促使美苏在尽快完成朝鲜经济重建和恢复朝鲜政治独立的政策上协调一致”。Izvestia, 12 January, 1946. Max Beloff, Soviet Policy in the Far East 1944-1951,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p.160.协定达成的事实表明,苏联也希望组建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因为朝鲜人和美国人都希望这样做,苏联反对这样做在政治上是不适宜的”。但是“如何在建立朝鲜统一政府的同时,保卫苏联的战略和经济利益,这是苏联非常关心的”。Kathryn Weathersby, Soviet Aims in Korea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1949-1950: New Evidence from Russian Archives, Working Papers, No.8, Cold War International Project,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Washington D. C. , 1993, p.20.显然,在美苏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美苏之间的政策协调并非易事,从而为协定的落实蒙上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