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健康发展
(一)中、西部地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
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济发展差距是导致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差距的根本原因。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转移支付,使社会发展一体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较低,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差距依然较大。中央财政主要是提供基础性的保障,更多地具有普惠性。因此,中、西部地区更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缩小与东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差距应更主要地依赖于地方财政的支撑,不应过度依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而这又必须依托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
中央在制定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时仍要着眼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不是一味强调消除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区域差距。必须采取更加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和开放政策鼓励产业转移,鼓励企业落户中、西部地区小城镇(市),实现就地就业和就地城镇化,这是促进中、西部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另外,也需要改革现行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以使地方政府获得相应的财权。
(二)大力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通过规模经营和家庭农场制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根本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镇化的结果是农民人数急剧下降,留在农业内部的土地平均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在此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和家庭农场,提高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必将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当前,发展规模经营和家庭农场存在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制度不适应;二是极度缺乏懂技术、懂经营并具备基本素质的复合型现代职业农民。根据我们的研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劳动力素质差距呈恶化趋势,这十分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1)大力发展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我国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但是专门针对职业农民的教育体系依然还没有形成。因此,建议中央政府将职业农民教育纳入国家现行教育体制,并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在办学用地场所、创业基地建设、办学设备购置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职业农民教育顺利、健康发展。
(2)实行“学历+技能+创业”“三位一体”的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为对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专业技能培养与基本素质提升相结合,学习、培训与创业相结合的“学历+技能+创业”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学历教育既可以满足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和愿望,提高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也可以增加学员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提升基本素质。
(3)整合现有各类涉农教育培训项目资源,由专门机构承担职业农民培养。应该将所有涉农培训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由各地职业教育学院、电大等机构集中承担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并统一调配使用涉农培训项目资金。
(三)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进展
生态环境一体化是体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质量的重要标志。生态环境一体化进展较慢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无论是环境质量改善还是森林覆盖率提高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都需要大量投入,并且需要不断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是,绝不能因此而忽视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进展。
(1)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同步并举。不能因近几年空气雾霾问题严重而将眼光主要停留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在加大投入治理城市、工业污染的同时,还应继续重视生态建设,如植树造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2)短期见效快项目建设与长期项目建设同步并举。既要重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见效快的项目建设,也要重视自然资源保护、森林覆盖率提高等长期项目建设。
(3)加大投资力度持续大规模开展以垃圾、污水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生活环境治理。
(4)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政策扶持力度,解决日益严重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