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政府执行力的研究内容及体系
从政府执行力的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除了对政府执行力内涵的探讨之外,还对政府执行力的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和提升路径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分析。
一 政府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从行政过程看,执行处于管理的末端,是公共管理众多环节和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影响政府执行力建设的因素必然是多层次也是深层次的,其中既有“软件”因素也有“硬件”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政府执行力可以从工具理性的意义上来把握,把制度、体制、机制、方法、技术等作为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着力点,但从行政意识、行政文化等价值理性的视角来审视政府执行力问题也很重要。
(一)政府执行力影响因素的工具理性分析
行政体制因素与政府执行力。政府执行力“整合力”的特性决定了行政体制在政府执行力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政府纵向权力收放的难题:集权与分权的悖论。二是政府横向职能设置的难题:“科层化溢出效应”日渐显现。三是政府监控机制的难题:“汉密尔顿命题”果真成立?四是政府利益整合机制的难题:“政府人”是“经济人”还是“公共人”?
行政机制因素与政府执行力。政府缺乏与执行制度配套的执行监控机制,这包括决策(执行)听证制度、执行监督体系、绩效考评体系、问责制度等,致使政策的执行主观随意,暗箱操作,丧失了政策执行的公平性,滋长了政策执行中权力的腐败。
技术因素与政府执行力。技术因素的状况直接决定了政府执行力的水平,是影响政府执行力的重要环节。影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技术因素主要有战略因素、策略和运营因素、人员和结构因素。战略因素决定了政府执行力提升的方向和政府组织发展的目标,是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前提;策略和运营因素是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基础;人员和结构因素是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二)政府执行力影响因素的价值理性分析
行政意识与政府执行力。行政意识是对行政环境和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反映,是支配、制约政府及其人员行政行为包括他们的执行行为的精神要素,它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所遵循的理论信仰、观念认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等。王学杰认为,执行主体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官员能否忠实地执行国家意志则是最后的决定性因素。杨淑霞认为,公务员精神是通过工作人员的思想、情感、态度、认知等,无所不在地、深刻地、潜移默化地规范、激励和约束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举止态度、操守,从而直接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具体体现在通过目标认同形成感召力,通过价值认同形成原动力,通过情感认同形成凝聚力,通过规范认同形成约束力。王春福认为,执行者的价值取向是影响执行力的关键性因素。公共精神缺失从根本上弱化了政府的执行力,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大力弘扬公共精神,使政府的行为真正以公平正义为宗旨,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以公共责任为依托,以公民参与为支撑。公民社会的发育、公共领域的发展和完善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公共精神缺失问题,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行政文化与政府执行力。张宝凤指出,行政文化影响政府组织结构及执行功能,行政文化影响政府执行态度,行政文化影响行政执行效能,行政文化影响政府执行方式。尹华、常蕾则进一步分析指出几种主要影响因素:阻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个人主义行政文化,导致行政思维弱化的僵化保守型行政文化,影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全能管制型行政文化,片面追求效率的行政文化。颜佳华、王升平认为,负面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有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是阻碍政府执行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从作用机制上看,负面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提升的作用发挥以执行者个人为载体、以个体对负面行政文化的内化为前提,同时,负面行政文化扩散的程度决定其影响的广度。消解负面行政文化对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负面效应,可采取完善行政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把政治文化和行政文化纳入统一的体系来构建等策略。
二 政府执行力的现状分析
从现有研究来看,学术界的看法基本一致,认为目前中国政府执行不力问题比较严重,表现形式多样。唐铁汉将其概括为滥用权力,不作为或乱作为,有法不依,效率低下等方面。徐珂归纳了政府执行不力的多种表现:抗令不行、有禁不止、逃避执行、歪曲执行、附加执行、盲目执行、选择执行、机械执行、被动执行、越位执行、虚假执行和错误执行等。唐仕军则认为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政府执行人员中普遍存在执行责任心不强、执行意识淡薄现象;二是政府人员执行任务的方法简单机械,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三是政府人员在执行政策任务过程中缺乏沟通协调;四是执行成本高,执行效益低下;五是政府执行政策的偏差。还有学者对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政府执行力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一)政府层级视角下的政府执行力现状分析
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一书中,莫勇波在以广西县级政府为例对县级政府执行力进行现状评估的过程中指出,广西各县级政府的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主要表现为县级政府的执行意识总体上逐渐加强,县级政府执行行为规范化建设初步加强,县级政府执行条件有所改善,县级政府人员的能力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广西一些县级政府在执行刚度、执行力度、执行高度、执行速度和执行效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程守艳等人对贵州乡镇级政府执行力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执行不力的主要表现在于:一是执行主体认识上有差距,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思想上的形式主义,执行不积极;执行不当行为普遍,导致乡镇政府威望和形象受损;“唯利是行”的选择性行政事务处理态度。二是执行行为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执行上存在偏差;执法行为随意、执法手段简单、执法程序不规范;上级决策方案不科学导致错误执行。三是执行无效、低效和负效现象严重。
许才明则以民族乡政府为对象,研究指出,民族乡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上存在无力执行、不力执行、过力执行和费力执行等执行不力问题。
(二)城乡差异视角下的政府执行力现状分析
韩艳丽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基层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一是从执行主体来看,存在执行主体不利心态、自利心态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从执行资源来看,存在经济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不足的问题;三是从执行流程来看,执行流程本身缺乏正规性和完整性,执行过程中有效监督不足;四是从执行环境来看,在宏观、微观不同层面上依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尚秋谨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我国都市圈发展中的城市政府执行力研究》中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城市政府执行力的现状,认为主要存在执行中力道失度、效度失灵和伦理失范等问题。
三 政府执行力的提升路径
目前,国内对政府执行力提升路径的研究较丰富。但由于对政府执行力内涵理解不同,政府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很多学者又是从不同层面对政府执行力现状进行分析,所以,学者们在探讨政府执行力提升路径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韩兆柱将学者们的建议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塑执行理念,培育执行文化;二是建设效能政府,提高执行力效率;三是建设法治型政府,增加执行力透明度;四是建设责任政府,加强执行力监督力度。在整理相关文献后笔者发现,学者们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比较集中。
(一)通过培养文化与理念来提升政府执行力
提升政府部门的执行力,首要的任务是转变观念,努力培育执行力文化。从国家层面而言,培养政府执行力文化要从本国、本地区的特点与实际出发,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此外,要不断推动行政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使之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外张力,对社会文化不断发挥积极的示范效应。从组织层面而言,政府要实现由“官本位”到“民本位”,由“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由“管理”到“服务”理念的转变。从个人层面而言,要提高政府执行人员的思想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执行力观念,要努力培养执行人员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
(二)通过重塑制度与规则来提升政府执行力
保证和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制度是关键。要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决策、大政方针转化成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的执行内容、标准和要求,做到战略决策、大政方针策略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合理的权力运行机制、高效灵敏的指挥协调机制、科学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公平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严格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等,形成结构合理、制约有效的政府管理运行机制。其中,多位学者认为建立行政问责制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有效路径。高小平认为,一是要明确政府职能和责任,解决问责制的逻辑起点问题;二是要健全行政问责体系,探究问责制的内在规律;三是要规范行政问责的规则和程序,增强问责制的可操作性和实效。
(三)通过完善操作和措施来提升政府执行力
从完善操作和具体措施层面来看,政府的执行资源、执行工具和执行策略都是重要的执行要素。一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为政府提供充足的执行资源,能够及时划拨齐全适用的执行物资,不断更新政府机关的执行设备,特别是要配备先进的电子及网络设备,使政府人员能及时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信息资源,便于更好地开展执行活动。二是政府人员使自身的执行能力、执行任务优质高效,必须学习先进的执行艺术,制定正确的执行策略和执行计划,使执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切实提高执行效率。
学者们对政府执行力的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和提升路径做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研究内容仍有较大的扩展空间。一是关于政府执行力的分类及不同类型政府执行力的作用领域的研究比较少。二是关于政府执行不力的表现研究较多,对政府执行力现状笼统描述多,关于政府执行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测量探讨的比较少。三是关于政府执行力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的研究涉及的内容繁杂,亟须将现有研究条理化和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