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存量、财产性收入与居民消费路径演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围绕文章开端提出的问题,本书研究的内容如下。

绪论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指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包括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阐述了相关基础理论并进行了相应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演化的基本状况。首先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运行的基本走势,并进行国际比较,由此得出我国消费率的统计数据偏低的事实。同时对我国消费率统计数据引起的争议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考察,我们认为我国消费率偏低尽管有干扰因素,但并不是“不正常”,而是一个低水平的均衡。同时对当前认为我国消费率不正常的观点,以及种种解释进行了澄清。

第四章是我国消费率演化的制度背景分析。首先对我国的制度变迁作了回顾和整理,指出了引发制度变迁的诸因素对居民消费、消费率的影响;接着运用制度变迁影响居民储蓄(消费)的理论强化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制度变迁对我国居民消费和消费率的影响机制。

第五章分析了收入差距对消费率的影响。从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和研究出发,重点研究了代表收入差距的变量——城乡收入差距,并得出表现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扩大的结论。然后对收入差距影响消费率的结论进行了证明和实证检验,为收入差距扩大影响消费率的结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六章通过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率的实证数据,得出财产性收入与消费率正相关,其他类型的收入均与消费率没有显著关系的结论。消费率低的原因部分在于财产性收入太低,解决消费率低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措施主要有投资理财及节俭实现财产的增加;政策上给予低收入群体更多的支持;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居民获得稳定的收益。

第七章对我国的资本存量进行了估计。本章运用统计方法,在借鉴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我国的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深入研究资本存量对消费率的影响。微观层面上,本书认为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消费率有其必然的规律性,同时本书构建了一个消费物质条件模型,提出了长期消费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U”形假说,并解释了当前的消费率较低具有客观必然性。微观证据方面,本书选择了基础设施等能反映资本存量的指标对居民消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等资本存量指标会对微观个体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宏观上,本章用虚拟变量法建立计量模型,分两个阶段实证检验资本存量对消费率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1995年以后我国消费率的演化路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95年后资本存量对消费率的影响由负变正。1981~1995年资本存量的积累为1995~2011年度的消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资本存量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激励消费。

第八章是本书的主要结论,即本书研究得出的启示,以及本书的局限,并指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书始终以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为分析框架,紧紧围绕影响消费、消费率的因素这个主线,路线简洁明晰,深入浅出,前后照应,结构形如灯笼;分析力求由现象到本质,由本质求理论,再到实证检验,三者之间相互印证。本书技术路线图见图1-2。

图1-2 本书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