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非洲经济问题研究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亚非洲的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杨光 仝菲杨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仝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西亚、非洲都属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列。据统计,1990~1999年世界年均人口增长率为1.4%,而撒哈拉以南非洲为2.6%,中东和北非地区为2.2%。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附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目前,非洲地区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每千公顷249人,远远低于每千公顷442人的世界平均水平。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人口与环境变化》,纽约,2001,第24页。中东地区虽然总体人口密度不大,但由于该地区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实际上并不多。人口过快增长已经成为该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中东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具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但随着该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努力正在取得进展。

一 人口快速增长的负面影响

(一)人口增长冲销了经济增长的成果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快速的人口增长仿佛是一个陷阱。在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新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往往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冲销,以至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下降。20世纪90年代,尽管中东和非洲两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有所恢复,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却处于停滞和倒退状态。1990~1999年,阿拉伯国家的人均年GDP增长率仅为0.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人均年经济增长率为-0.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179页。

(二)人口快速增长加重了就业负担

人口快速增长的后果之一是就业年龄的人口迅速增加和就业需求的迅速增长。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充足的投资来创造。然而8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恶化,西亚非洲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困难,投资增长停滞,甚至大幅度下降。1980~1990年中东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劳动力分别年均增长3.1%和2.6%,而同期这两个地区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只有3.0%和2.4%。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283、299页。劳动力数量的快速增加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例如,1991~1999年摩洛哥的总失业人数从69.55万人增加到116.18万人,1980~1999年土耳其的失业人数从25.6万人增加到173万人。国际劳工组织:《1989~1990年劳工统计年鉴》,第9表;《2001年劳工统计年鉴》,第456页。

(三)人口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压力

人口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和森林面积减少等方面。

土地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然而,西亚地区80%的土地已经沙漠化或正在沙漠化过程中。非洲已经有5亿公顷的土地发生退化,其中包括65%的农业用地。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人口与环境变化》,纽约,2001,第24页。土壤退化的直接后果是耕地数量减少,农业生产下降,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日益严重。非洲地区甚至经常爆发大规模的饥荒。1979~1981年中东北非人均可耕地0.29公顷,1995~1997年减少到0.21公顷;同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人均可耕地从0.32公顷减少到0.25公顷。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283页。在1985~1995年之间,非洲46个国家有31个人均粮食产量下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目前缺粮人数已达2800万人,其中1800万人生活在非洲东部地区,《非洲2800万人口缺粮》,人民网时事要闻栏目,2001年5月25日。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谷物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将从1990年的90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2700万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人口与环境变化》(中文版),第15页。

土壤退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暴雨、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的频发无疑是造成土壤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人口过度增长也对土壤退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土地资源有限和生产集约化程度很低的情况下,随着人口快速增长,西亚和非洲北部和南部地区的居民特别是贫穷的牧民只能依靠过度放牧来满足相应增长的食品需求,从而超过了草场的恢复能力,导致草场退化。非洲西部和中部国家尽管尚有一些可耕地资源,但在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开发这些土地相当困难。由于尚未有效地治理河盲症(盘尾丝虫病),沃尔特河、尼日尔河、刚果河、冈比亚河和上尼罗河的大片肥沃河谷无法开发;昏睡病(由采采蝇引发的锥虫病)使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约45%的地区难以发展农牧业生产。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在有限耕地上广泛采用原始的烧荒和轮种制度,致使土壤的植被遭到破坏。西亚的约旦、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等国的农民被迫开发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坡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使农业生产的条件趋于恶化。

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西亚地区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较为严重的地区。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和海水对淡水层的渗漏是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口的快速增长、由此引起的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和人均水资源数量减少,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导致的水污染则是主要的人为因素。1998年,中东北非地区的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045立方米,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地区,更是远远低于8345立方米的世界平均水平。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295页。非洲的水资源总体上是充足的,目前每年只使用可再生淡水资源的4%,一些国家还拥有较大的江河,1998年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达8441立方米。但非洲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干旱地区的国家只能依靠抽取地下水和使用有限的地表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加,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据估计,目前,已经有14个非洲国家面临水资源紧张问题,到2025年还将有11个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其中北非地区的问题特别突出。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人口与环境变化》,纽约,2001,第24页。水资源的短缺不仅逐渐成为制约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而且对有限水资源的分配纠纷与争夺已对中东、非洲地区的和平构成威胁。

人口过度增长使森林资源进一步减少。非洲是世界上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约占世界森林总量的17%,但非洲的森林正在逐渐减少,1990~1995年减少的速度为平均每年0.7%。森林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干旱、商业性开采、火灾、战争等因素,但人口增长的因素不容忽视。人口增长对森林减少的主要影响在于:一方面,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农民垦荒毁坏了大量的森林;另一方面,非洲国家还有90%的人口以木柴和其他植物为主要燃料,人口增长使木柴的需求增长,成为森林减少的重要原因。据统计,1970~1994年非洲的木柴和木炭产量和消费量翻了一番。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人口与环境变化》,纽约,2001,第24页。

(四)人口增长也是过度城市化的原因

西亚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城市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往往高于平均人口增长速度。1975~1999年,阿拉伯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从40.4%提高到54%,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从20.8%提高到43.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155页。非洲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每年城市人口以4%的速度增长。目前非洲已经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43个,到2015年将增加到70个。阿拉伯半岛是西亚非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城市人口比例平均已经超过8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之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第244页。西亚非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除城市人口自身繁衍以外,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城市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国际石油价格上升,该地区的一批石油输出国石油出口收入急剧增加,导致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迅速转变。石油输出国往往是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国家。第二,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带动了国内的劳动力转移,而且导致大量本地区和地区以外国家的外籍劳工涌入其城市劳动力市场。在海湾国家,80年代外籍移民劳工的人数一度达500万人之多,科威特的外籍人口甚至超过了本国人口。这些外籍劳动力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地区。第三,该地区农业长期以来发展比较缓慢,农业机械化逐步取得进展,农业耕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一些国家在80年代以后的经济改革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土地集中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导致农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农民收入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许多农民怀着改善收入的希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第四,该地区冲突和战争频仍,经常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躲避战乱而逃往城市。例如,在莫桑比克,80年代就有大约450万人为躲避国内战争而迁移到城市地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之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第244页。

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导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经济的发展难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大量城市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或只能依靠从事“非正规经济”维持生计。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南非45%的城市家庭仍然依靠种植农作物维持生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之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第244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赶不上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城市周围贫民区迅速扩大得不到相应的市政服务,许多城市居民缺少适当的住房、道路、供排水设施、卫生设施和垃圾管理服务。城市过度膨胀还带来交通拥挤、城市空气和水污染以及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各种案件受害人数占城市人口比例来看,1996年博茨瓦纳的哈博罗内市为31.7%, 1995年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市为38%, 1995年乌干达的坎帕拉市为40.9%,都属于犯罪率较高的城市。联合国发展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206页。

二 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人口增长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组合,使人口增长大致经历3个阶段,这3个阶段所构成的进程,被人口学家称作“人口过渡”。从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在它们实现经济现代化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尽管出生率很高,但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无力抵御灾荒、瘟疫,且战争频仍,所以死亡率也很高,因此人口数量只是缓慢增长。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经济迅速发展和随之而来的食品、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导致人均寿命延长和死亡率的降低,但出生率变化尚不明显,因此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也已度过急剧下降时期而趋于稳定,人口增长率开始显著下降,趋近“更替”水平,即每一代母亲所生育的女儿数目仅够更替她们自己的数目。

中东和非洲国家近25年来,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死亡率显著下降,婴儿死亡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但出生率的下降幅度仍不明显,甚至在个别国家还有所增高,1995~20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出生率为3.8%,死亡率为1.4%,西亚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为3.0%,而人口死亡率为0.7%,国际劳工组织:《2001年统计年鉴》,第89页。正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较大差异决定了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从总和生育率即每名妇女终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总数统计来看,西亚非洲国家已经开始下降。以1970~197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期相比,阿拉伯国家的这一指标从6.5个下降到4.1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这一指标从6.8个下降到5.8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155页。但这两个地区的指标仍然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从总体上讲,西亚非洲地区显然还处于人口过渡进程的第二阶段,距达到人口更替水平还相当遥远。

西亚非洲国家人口增长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其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依然对生育需求产生着强烈的刺激。

第一,总的来说,这些国家的医疗卫生条件已明显改观,儿童死亡率正在下降。以1970年与1999年相比,阿拉伯国家的婴儿死亡率从129‰下降到44‰,撒哈拉以南非洲婴儿死亡率从138‰下降到107‰;阿拉伯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8‰下降到59‰,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26‰下降到17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167页。但是,非洲国家的儿童死亡率仍然是世界各地区中最高的,而且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非洲是世界艾滋病发病最严重的地区,2001年该地区有230万人死于艾滋病,到2001年底共有288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其中南非有500万人,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博茨瓦纳是世界成人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感染率达38.8%。阿拉伯国家中的低收入国家儿童死亡率也相当高。这些地区的父母为了确保一定数量的子女能够成活下来,只能采取多生多育的办法。

第二,在经济落后的乡村地区,粗放式的农牧业生产收益往往取决于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多生孩子,特别是男孩,就意味着家庭劳动力和经济收入来源的增加。

第三,非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普遍不发达,覆盖面窄,全民化程度低,多数伤病残疾者和老人仍需依靠子女抚养。因此养儿防老、养儿防病、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第四,该地区妇女地位低下,是导致高生育率的重要原因。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较低。1999年阿拉伯国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女性(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分别为49.0%和52.6%,不仅均低于东亚太平洋和拉美地区,也低于这两个地区各自平均成人识字率61.3%和60.5%的水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167页。到199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仍有35%的学龄女孩上不了小学,78%的适龄女孩上不了中学。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妇女就业的人数远远少于男性。中东北非地区的石油输出国和约旦等国妇女就业人数只及男性就业人数的7%~11%。美国《新闻周刊》,1993年3月1日。缺乏受教育和就业机会使妇女早婚成风,且不了解现代高效避孕知识。据统计,1990~1998年非洲育龄妇女的避孕普及率仅有21%,是世界各地区中最低的。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第291页。由于多数妇女没有收入来源,完全依赖丈夫,缺少应有的权益,无权继承财产,易遭丈夫休弃,在丈夫致残或失去劳动能力时便失去依靠,因而把生活的保障寄托于自己生育的子女特别是男性后代身上,因此生育愿望很高。

第五,在某些地区,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也是刺激生育的重要原因。在非洲,由于部族冲突频仍,人口多寡乃是决定部族实力的重要因素。在中东,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长期对峙,大规模冲突和战争时有爆发,为了应付战争,一些国家对控制人口态度消极。据国际计划生育协会中东地区分会透露,海湾战争后,该分会下属的14个阿拉伯会员国的绝大多数,已不愿公开支持计划生育和调拨相应的人力和资金。

三 遏制人口快速增长的举措

尽管西亚非洲国家人口过速增长的现象是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必然反映,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对人口快速增长的挑战无动于衷。事实上,一些西亚非洲国家已经逐渐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陆续采取了对策。到目前为止,一些开展生育控制较早的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人口增长控制机制,并摸索出一些适合本国国情的办法。一些原来未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也在转变态度。例如,伊朗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曾经长期反对计划生育。但自1991年起,官方开始采取鼓励计划生育政策,并制定出到2011年把人口增长率由目前3%降到2.3%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因意识形态原因鼓励生育的阿尔及利亚等国在80年代也转而采取号召减少生育的政策。

西亚非洲国家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政策一般以推行计划生育服务为核心,并采取多种配套措施。

所谓计划生育服务就是为推行避孕措施提供信息和服务,以帮助夫妇控制生育数量和间隔。津巴布韦国家计划生育协会报告称,该国育龄人口的避孕率已从1994年的48%上升到2001年的54%。《世界人口网络信息》(双月刊)2001年5~6月,第7页。埃塞俄比亚人口2000年的避孕率为8%,政府的工作目标是到2015年将综合避孕率提高到44%。《世界人口网络信息》(双月刊)2001年1~2月,第11页。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埃塞救援组织”派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散发传单和避孕药具。计划生育服务的改善使育龄人口控制生育的愿望得以实现。据人口理事会对阿拉伯国家的一项调查显示,推迟生育对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苏丹和也门五国生育率的降低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摩洛哥10%的已婚妇女结婚后5年内没有生育,在城市地区这一比例为15%。在埃及越来越多的妇女倾向于晚婚,控制子女数量和生育间隔。《世界人口网络信息》(双月刊)2001年5~6月,第11页。

各国采取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加紧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对儿童实行义务教育,加强妇幼保健,降低婴儿死亡率等。阿尔及利亚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帮助下,实施了青年信息项目,全国48个行政区的医疗中心以组织培训的方式,为青年提供生殖健康所需的信息和服务。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吉布提联合开展了一个少女项目,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和社区优生健康服务。乌干达政府制定了在2004年向20%青少年提供适宜、方便和可承受的生殖健康服务的计划。马里新建了7个社区诊所和1家妇产医院,并配备了双向无线通信和运送病人的汽车,使妇产科的服务大大改观。摩洛哥一家全国非政府组织法玛中心对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和为受到暴力侵害的妇女提供法律咨询。1999年11月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拨款110万美元,开始实施一项为期3年的改善约旦少女健康和福利项目,以便对4.2万名13~17岁的少女进行生殖健康和生活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报告》,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2000,第14页。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与计划生育措施相配套,以期降低人们的生育需求。

尽管非洲、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措施,但总的来看,不利于人口控制的因素依然广泛存在。经济发展还比较困难,脱贫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传统习俗和宗教势力的影响还相当广泛,局部战争和部族冲突的因素远未消除,教育普及和妇女解放还任重道远,有些国家还没有采取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因素仍在推动人口快速增长。展望21世纪,中东、非洲地区仍然是全球人口问题最严峻的地区。该地区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总体上增长速度将放慢,但在相当长时期仍将高居世界榜首,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