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和环境卫生:成效与挑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类来源于自然,依赖自然而生存,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我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意思是说,人的生理变化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阐释了环境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整洁的环境、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使人身体健康、精神向上,而污秽脏乱的环境则导致疾病流行、心情不振。

我国城乡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不容乐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足,一些村庄生活垃圾、禽畜粪便随意堆放,沟渠坑塘污水横流,露天厕所臭气难闻,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密度较高,农村居民卫生意识相对薄弱,导致疾病传播,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与健康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清垃圾、疏通渠道、改水改厕。1986年,中央政府将改善农村饮水条件的任务列入“七五”计划,规定到1990年争取使80%的农村人口能饮用安全卫生水。接下来的每个五年计划,都将农村改水作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第九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又将农村改厕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农村饮水条件和环境卫生的改善逐步成为我国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体现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对于农村供水和环境卫生设施改善的投入大幅度增加。1996~2002年期间,用于农村供水和环境卫生改善方面的总投资达621.69亿元。“十五”期间,用于农村改水总投资高达415.15亿元,改厕投资达195.18亿元。“十一五”期间,用于农村改水总投资1953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资590亿元,解决了2.12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7.4%。“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700亿元解决全国2.98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要达到80%。

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健康,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各地各部门按照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的统筹部署,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为突破口,加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开展生活垃圾清运、沟渠整治、污水处理、农贸市场改造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农村改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1993年的7.5%提高到2014年的76.1%,改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厕地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40%左右。各地还深入开展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病媒生物防制、村镇卫生治理等工作,以城促乡、以乡带村,有力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苗艳青研究员等专家很关注农村供水和环境卫生问题,多年来脚踏实地,深入农村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撰写了很多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村供水和环境卫生相关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和意见,呼吁应更加重视改善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提高健康水平。今能将过往一些研究集结成册,令更多人得以分享,实为幸事。诚如书名所言,我国的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切盼全社会、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整洁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文明健康素养,从而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身心更健康。

是为序。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预防局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