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调查:县域社会建设考察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延庆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延庆县农村就业人数的总量是在不断增加的。2008~2010年,延庆乡村从业人员总数增加了6174人,年均递增2.66%(见表3-1)。

表3-1 2008~2010年延庆县乡村从业人员增长

数据来源:根据延庆县统计信息网乡村从业人员数据整理,http://yq.bjstats.gov.cn/tjsj/ndsj/index.htm

(二)农村从业人员呈现出由一产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

随着延庆经济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及生态建设的稳步推进,就业空间得以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如图3-1所示,2006年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819人,2007年增加到8711人,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滑,转移人数为7685人,2009年又增加到13428人,近几年已有半数以上农村从业人员转向非农业,就业格局呈现出由一产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两点。

图3-1 延庆县农村劳动力近几年转移就业人数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本课题组调研期间延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资料整理。

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下降

延庆县作为北京的农业县,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远远高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如图3-2所示,1996年全县乡村第一产业从业人数79671人,占乡村总从业人数59.57%; 2006年,全县乡村第一产业从业人数58391人,占乡村总从业人数55.10%,这十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非常缓慢,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只下降了4.47个百分点;2006年底延庆县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地区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步伐,到2007年已有一半以上农村从业人员转向非农业,全县乡村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为46.32%,比2006年下降了8.78个百分点,到2009年,全县乡村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乡村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下降为42.4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首次高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为“三、一、二”型。

图3-2 延庆县农村劳动力历年就业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延庆县历年统计年鉴整理。

2.非农产业就业人员呈三产增、二产降格局

从2006年到2009年,全县乡村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下降了12.7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成效非常显著。但延庆县作为首都的水源涵养区和绿色生态屏障,受区域功能定位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就业的空间逐渐狭窄,由第一产业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到了第三产业,第二产业部分劳动力也转向了第三产业,非农产业就业人员呈三产增、二产降的格局。如图3-2所示,全县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从1996年的19.62%下降为2006年14.06%, 2009年下降到12.60%;而全县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从1996年的20.41%上升到2006年的30.84%, 2006年底全县实行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以来,全县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到2007年从事三产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达40.00%,比2006年增加了约10个百分点;随着乡村观光休闲及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保洁、管水、公路养护、畜牧防疫等政策性公益岗位的增多,从2008年底到2009年第三产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大幅增长,2009年全县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所占比重达到45.00%,比2008年增加了4.09个百分点。

(三)兼业化是农村劳动力从业的主要形式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民拥有土地的减少,农村劳动者在完成农业生产之余空闲时间越来越多。据我们调查,在农业投工月数上,如图3-3所示,73.80%的农村劳动力的农业投工月数在0~6个月,15.60%的劳动力年农业劳动时间为7~9个月,只有一成的农村农业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上能干满10个月到一年。由此看来,约90%的农村劳动者有大量的剩余劳动时间,他们有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条件和需求,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观念、知识技能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劳动力一方面积极向非农领域转移,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土地,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兼业劳动力。

图3-3 农村劳动者农业投工月数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本课题组2010年4~5月延庆社会建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450位农村从业人口中,如图3-4所示,其中38.67%的人仅从事农业生产,29.56%的人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只从事非农工作,如商品零售、民俗旅游等;有31.78%的人兼从农业和非农业,其中16.67%的人以农业为主,兼职非农,如保洁员,水管员等,他们在不误农活的同时,在家门口实现转岗就业,增加了收入,有15.11%的人以非农业为主,兼职农业,如拥有土地非常少的农民以从事个体或周边打工为主。

图3-4 农村劳动者从业形式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本课题组2010年延庆社会建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四)农村劳动力以本镇就业为主

从就业区域范围来看,如图3-5所示,在本村从事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占就业总人数的53.47%,村外镇内从事镇级项目和生态就业的占14.85%,镇外县内在商饮业和县经企业就业的占19.80%,县外就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内的约占11.88%。总体上说,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比较单一,大约有七成的农村劳动者集中在本乡镇就业,约九成的农村劳动者集中在本县内就业,北京市外就业的几乎没有。由此看来,延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虽然很大,但转移就业的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乡镇和乡村从事一些低技能、低层次的工种和岗位。

图3-5 延庆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本课题组调研期间延庆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提供的资料整理。

(五)家务劳动对女性就业影响较大

在本次被调查的595个农业人口中,有146位没有任何工作,占被调查者的24.5%。在没有工作的被调查者中,又分这么几种情况:①需要照顾家庭和家人而不能或不愿外出就业的62人,占42.50%,这部分人以女性居多;②因为身体疾病不能工作的21人,占14.40%; ③因年老而无法工作的20人,占13.70%; ④因失地而无业的16人,占11.00%; ⑤失业、待业13人,占8.90%; ⑥离退休在家6人,占4.10%; ⑦在校学生4人,占2.70%; ⑧因家庭经济条件好没有生活压力而不愿工作的4人,占2.70%(见图3-6)。

图3-6 被调查农业人口中无业人员分类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本课题组2010年4~5月延庆社会建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

595名被调查者中因疾病、年老、离退休等因素处于劳动年龄之外或丧失劳动能力者共47人,另有4名在校学生虽属于劳动年龄之内、有劳动能力者,但实际上暂时无法工作,相当于无劳动能力者。这样,被调查者中属于劳动力资源的共有95人,其中因需要照顾家庭和家人而不能或不愿外出就业的人有62人,占被调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比例高达65%,而且其中女性是绝大多数。从表3-2中可以看到,本次调研中无任何工作的城乡女性共288人,占全体被调查女性的38.5%,占所有无工作人员的77.4%;而其中因家务劳动而无法或不愿工作的女性共104人,占所有不工作女性的36.0%,占所有因家务劳动不工作人员的98.1%。可见,家务劳动的拖累对女性就业产生巨大影响。

表3-2 分性别不工作情况及原因

数据来源:根据本课题组2010年4~5月延庆社会建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