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道德在建设农村伦理型社区中的作用
【摘要】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是关涉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重视道德建设。建设农村伦理型社区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以“仁、义、礼、智、信”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典型内容的中华传统道德,能够通过对农村社区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培养和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传统道德 农村 伦理型社区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传统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打工潮的经久不息、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增多、农村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等,都对农村社区建设产生着重大影响。相对城市发展而言,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农村社区的伦理道德建设被提上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日程。农村社区道德建设应当向建设“伦理型社区”的方向前进,中华传统道德在建设伦理型社区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一 当前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设伦理型社区的必要性
从新时期农村社区的形式来看,农村社区一般是由“行政村”建设而成,或者说由多个“行政村”合并建设而成。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农村社区的主要工作是增收节支、脱贫致富,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医疗社会保障等措施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一,社会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多,对农村社区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影响。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由于人口流动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由此带来一系列农民工权益保障、子女上学等问题),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由此带来一系列教育、养老、医疗、社保等问题),还有因为土地及其他资源纠纷而发生的大量冲突或群体性事件,以及因为家庭成员长期分离而导致的婚姻家庭矛盾等,这些都对农村社区建设造成了巨大冲击。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农村社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同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会给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额外经济负担,并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当政府难以满足这些要求时容易滋生不满情绪;二是负面信息(如影响社会团结和谐的信息)或虚假信息(如诈骗信息)容易在网上扩散,从而在农村产生放大效应,影响社区稳定;三是新媒体的多元化价值观容易对农村家庭产生负面冲击,影响家庭稳定。
第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农村建设主要注重经济发展,注重农民收入的提高,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由村办企业、小作坊等产生)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再加上农村本身的公共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从而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这一点也对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谓社区,指的是聚居在一定地域空间内的人类群落,即一定数量人群组成的社会生活空间。社区作为一个比较稳定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及其家庭往往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方式包括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娱乐方式等。当社区长期、稳定存在而较少变迁时,社区内形成的这些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式就会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对社区内的所有人起着明显的约束或规定作用,从而有利于社区的稳定和谐。所谓伦理型社区,指的是社区的主体风格或模式是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通俗地说,在处理社区内事务时的评判标准是道德,并以培养社区内居民的道德素质以及提升整个社区的道德水平为目的。对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来说,要想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建设伦理型社区势在必行。相对城市而言,农村毕竟还保存着相对完整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因此充分发挥传统道德的优势,有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和谐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二 传统道德对建设农村伦理型社区的重要意义
建设农村伦理型社区的一个天然优势在于中华传统道德的基础。因为相对城市而言,农村较少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并较多保存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观念。在农村,“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观念仍旧被老一辈传承,尽管受到了市场经济“向钱看”思潮的巨大冲击,还是在农村有着较大影响。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负面报道有所蔓延的当下,如果我们不大力宣扬农村目前还保存的传统道德观念,那么等到这些传统道德观念完全丧失的时候,农村社区建设就可能会变得举步维艰。从传统本身而言,其本身所蕴含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践。
具体而言,传统道德在农村伦理型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传统道德有助于农村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客观而言,相对于城市,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较为落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当下,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而传统道德在这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传统道德强调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强调朴素的公平正义思想,这些都有助于村民自觉接受法治思想,自觉遵守法律规章制度。对法治建设而言,法律本身起到的是一种“他律”作用,虽然人们畏惧法律的惩罚而不敢犯法,但毕竟难以起到宣传社会正能量的作用。传统道德起到的是一种“自律”作用,能够让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道德规范,从而能够对法律的实施提供内在保障。长期以来,农民认为“法律无外乎人情”,这种观念虽然有待与时俱进,但农民客观上更加认同道德风俗习惯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农村法治建设的同时,农村传统道德的建设也刻不容缓。
第二,农村伦理型社区的形成离不开传统道德的影响。建设伦理型农村社区离不开一套较为完整的伦理道德规范,这涉及价值取向、标准、评判等各方面,而要建立这样一套道德规范,传统道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数千年来维系农村稳定的主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往往不是官方的法律规范,而是传统道德规范。这种千年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时至如今仍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农村伦理型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借鉴吸收传统道德的优秀元素,使之成为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系社区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
第三,传统道德有助于村民应对现代社会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鉴于目前社会上泛滥的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对农村的影响,我们迫切需要重新树立传统道德的威信,从而使村民能够应对现代社会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比如在市场经济的诱发、西方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极端利己主义,就需要传统道德提倡的“义高于利”“以德为先”“君子舍生取义”等思想的纠正。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传统道德中也有敬爱生命、顺应农时等相关内容可以借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句话表明了道德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强制手段的威慑往往只能使民众表面顺从,而要想社会和谐稳定,就必须实行仁政。“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这句话也凸显了德治的重要性,如果每个人都有崇高的道德,那么就能够做到德治天下,不需要刑罚就能达到无为而治。因此,对农村伦理型社区建设而言,传统道德的提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在建设农村伦理型社区过程中发挥传统道德作用的具体路径
那么,具体在农村伦理型社区的建设过程中,传统道德能够在哪些方面发挥重要影响呢?这主要体现在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领域。
第一,传统道德在公共道德领域中的影响。农村的公共道德建设,指的是农民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农民的公共生活领域也日益扩大,因此公共道德建设的问题也愈发重要。传统道德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有助于社区公共道德的建设。传统道德非常提倡的一点是对“礼”的遵从,如孔子曾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仁”是“礼”的内涵,“礼”是“仁”的外化,因此对“礼”(道德规范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尊重是每个人的必需修养。在具体的道德修养中,孔子又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如果能够做到这五种德性,那么社区的公共道德风尚将是非常良好的。在农村还涉及一个封建迷信的问题,这对公共道德的建设是一种障碍。传统道德在去除迷信方面也能够发挥作用,如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又云:“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这两条对去除农村的封建迷信有着重要作用,“未知生,焉知死”和“敬鬼神而远之”代表了一种明智的、积极的处世态度,号召农民将幸福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向鬼神的祈求中。在公共道德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重要内容。传统道德观念强调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爱护之心,这有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如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而所爱之物不仅仅是人类自身,还包括天地万物:“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春秋繁露·仁义法》)这种源远流长的、朴素的爱护自然、爱护动植物的思想有助于提高农民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有助于社区环保措施的开展。
第二,传统道德在职业道德领域中的影响。农村伦理型社区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其之所以被称为农民是因为人们生活在农村(并有农村户口),而且还因为人们从事的职业与农业生产实践相关。改革开放之前,农民关涉的是家庭出身,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动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也涌现了农民企业家、农村社会管理者、个体商户等各类群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对随之而来的问题我们也必须加以重视,那就是农村社区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农村社区的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传统道德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仁、义、礼、智、信”中对“信”的强调,“礼义廉耻”中对“廉耻”的强调,以及两者都对“义”(而不是“利”)的强调,这些都能够起到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作用。不仅如此,对于职业道德中的等级关系,传统道德也有自己的论述,如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这些思想虽然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因素,但不乏借鉴意义。传统道德还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以时刻提醒人们保持一颗道德仁义、公平正义之心。可以说,传统道德强调德性优先于欲望,品德优先于利益,这种思想对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传统道德在家庭美德领域中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建设好了,整个社区才能建设好;只有家庭美德贯彻了,伦理型社区才能建设。可以说,家庭关系是伦理道德所规范的首要目标,因为农村社区家庭关系的变迁对整个农村社区道德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而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家庭伦理关系。在培养家庭美德方面,传统道德有着天然优势,因为传统道德所强调的“孝”就是基于家庭关系的。在传统社会,“百善孝为先”“孝治天下”是一种常识、常理,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核心范畴。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齐家”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家庭是整个“天下”的基本构成。那么如何做到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即从生到死都要求将孝道进行到底。如果整个家庭能够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家庭美德自然就能够蔚然成风,伦理型社区也就有了坚实基础。
四 结语
在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种非主流思潮风起云涌的新时期,建设农村伦理型社区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正如孔子所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论语·里仁》)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仁人君子,只是因为经济法则的影响(追逐利益)以及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使人们偏离了道德规范。而在农村社区,传统道德所提倡的各种道德规范仍旧有着较大影响,能够对伦理型社区的建设提供巨大动力,因此,对于传统道德,我们应当予以挖掘、扶持、培养,以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事实也证明,近年来不少地区(如山东、河南一些农村建立的传统道德社区)通过对传统道德的大力提倡,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贯彻,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相信,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文化,在新时期能够提供给我们有益的道德文化滋养,促进农村伦理型社区的建设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