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港澳研究(2017年第3辑/总第56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参考文献

[1]包毅、徐海波:《内地与香港意识形态对话研究》,《岭南学刊》2014年第3期。

[2]杜婷、徐海波:《香港社会阶层分化与政党政治的演进研究》,《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6月。

[3]杜婷、徐海波:《香港中产阶层政治形态分析》,《特区实践与理论》2013年第1期。

[4]冯庆想:《香港本土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天府新论》2016年第5期。

[5]冯庆想、徐海波:《港英政府时期香港民主探析》,《学理论》2016年4月。

[6]冯庆想、徐海波:《论香港群体意识形态——本土性与国族性的角力与融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7]冯庆想、徐海波:《意识形态、文化与社会身份探析——以港人社会身份建构为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8]傅鹤鸣、徐海波:《香港社会道德文化的建设的分析与展望》,《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3期。

[9]郭小说、徐海波:《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视域下建构国家意识形态与“一国两制”关系的再认识》,《实事求是》2015年第2期。

[10]黄月细:《香港城邦论、香港民族论及其负面影响》,《新视野》2016年第1期。

[11]黄月细:《香港意识的形成、流变与展望》,《深圳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2]黄月细、徐海波:《香港“殖民地情结”的成因分析》,《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年第2期。

[13]黄月细、徐海波:《香港与内地核心价值观比较》,《长白学刊》2013年第3期。

[14]黄月细、徐海波:《香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教育维度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15]辉明、徐海波:《香港人双重身份认同评析》,《岭南学刊》2016年第2期。

[16]邢立军、徐海波:《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和构建途径思考》,《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17]徐海波:《解码香港社会群体意识形态的伦理向度》,《伦理学研究》2013年1月。

[18]徐海波:《中国梦与香港群体意识的整合》,《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4期。

[19]徐海波、包毅:《内地与香港主流意识形态比较研究》,《系统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0]徐海波、包毅:《香港社会政治思潮的兼容化趋势及原因分析》,《理论研究》2015年2月。

[21]徐海波、冯庆想:《解构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文化脉络》,《行政与法》2013年第12期。

[22]徐海波、冯庆想:《香港人价值观变迁及其形态特征分析——以香港社会文化为切入点》,《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0期。

[23]徐海波、冯庆想:《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与形态特征》,《深圳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24]徐海波、冯庆想:《香港群体意识形态与港人认同感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25]徐海波、邢立军:《国民教育意识形态与身份意识建构——从香港国民教育开展受阻谈起》,《学术界》2013年第6期。

[26]杨晗旭、徐海波:《“他者即恶”香港青年社会运动与国家认同的流变》,《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2期。

[27]杨晗旭、徐海波:《试析香港国家认同的困境——从被言说的“他者”到“伪主体”》,《深圳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28]杨晗旭:《香港本土意识中的后殖民主义——滞碍香港人国家认同建构的文化内因探析》,《港澳研究》2014年第3期。

[29]郑湘萍:《香港“80后”社会运动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新视野》2016年第1期。

[30]郑湘萍、徐海波:《香港回归后的本土主义运动辨析》,《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