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民生为本是社会建设与管理政策创新

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包括以民生为本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健康和各种社会制度和事务的管理。深刻理解十八大报告中有关社会建设和建设整体思路,可以看到报告不仅仅勾画了中国未来社会的宏图蓝景,也提出了中国社会建设和建设中政策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

“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概念原本来自西方,是政府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总称,是政府实施干预、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保证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希尔,2003)。社会政策研究者提出社会政策理念是公正平等、再分配资源、保护弱势群体、满足社会需要等。社会政策主要包括现金给付形式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津贴,以及服务形式的事后干预、扶助支持、预防发展等服务。也有的学者将社会政策划分为以提供形式为类型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社会服务政策,以及以接受者为类型的贫困者、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流动人口政策等。社会政策还覆盖了卫生、健康、就业、教育、住房等内容。近十年来,中国学者对社会政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社会政策研究很少。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深化就是要建立社会建设和管理政策体系。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极具本土特色的理论概念。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战略内容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策实施战略和未来行动过程。社会建设和管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国家规划管理,由全体人民实施。从国家视角分析,每一个建设和管理都对应一个政策体系。社会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大系统,社会建设和管理政策就是这个系统的中心。研究国家社会建设和管理政策理念目标与实施框架,是社会建设和管理政策制定者、实施者和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抓住中国发展的大好时机,在理论上研究社会建设的创新发展,在实践上推动社会建设的创新发展,在制度上构建科学的社会建设制度安排。通过社会建设和管理政策创新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政策是中国的创新。为了将民生为本的中国社会政策与西方社会政策区别开来,突出社会建设的特色,本文提出了“社会建设政策”的概念。社会建设政策是中国政府积极主动干预社会过程,化解影响社会建设的负面因素,预防影响社会发展的风险,提升人民福祉的政策制定过程和实施行动。社会建设政策既包括传统社会政策的内容,也有诸多创新,如将社会体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内容纳入政策体系中。社会建设政策具有公平性、主动性和建设性的特征。十八大之前,学界基本上以社会问题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研究导向,讨论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方案多,讨论如何发展社会建设政策的非常少。现在我们将社会政策置于五位一体的格局中,提出社会建设导向的社会政策,这将扩大社会政策领域,创新社会政策体系,由此将形成中国对世界社会政策研究和实施的极大贡献。

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政策制定和实施也是中国的创新。中国社会建设政策制定和实施需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建设政策不仅包含西方社会政策原有的内容,还有多个创新领域。社会建设政策比社会政策的内容更丰富。国家积极干预和管理社会的方式方法整体性更强、整合度更高。中国社会建设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创新点包括:社会建设政策的基础创新,社会建设政策的理念创新,社会建设政策嵌入的基本制度框架创新,社会建设政策的实施框架创新。创新与发展是社会建设政策的一体两面,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社会建设政策的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