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论坛集萃
人人都是“社”计师[1]
——有关澳门社区资源打造“一区一品”特色的一些思考
林玉凤 欧阳珂珮[2]
摘要:澳门发展创意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不仅拥有亚洲最大的南欧建筑群,也拥有多元化的族群聚落,即社群。如何深入挖掘这些既有资源,立足于社区,讲好澳门自身的故事,并且创造效益,使“社区有创意,居民有收益,旅客有新意”,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新视角出发,着重从社区住民参与的角度,对这一议题做出一些思考与阐释。
关键词:澳门 社区文创 社区经济 本土 创意经济
当我们谈到社区经济或是社区文创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不同的方向。联合国倡议将本地化(going local)作为解决区域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3]2017年在德国波恩主办的首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创意节”(The Global Festival of Idea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上,再次特别提到“going local”[4],不同的地方都要实现创意经济,让全世界不同的国家都有本地的经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通过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UNOSSC)共同合作,在2013年发布了《创意经济报告(2013拓展本土发展途径专刊)》。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来的数个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议程,旨在解决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发挥地区自身资源,从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报告中特别提到,“全球和国家层面的政策干预固然重要,但创意经济不是一条孤零零的高速公路,而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地区各具特色的多重轨道发展”。[5]在美国,有一个所有州长组成的委员会,其中有一篇很重要的报告,每个州怎么研究州里面的资源,让每一个州都可以发展本地的经济。挖掘资源发展本地经济,不仅是联合国的倡议,而且是未来数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本地化(localization)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澳门未来的发展也可以以此作为参考。
文创社区的发展需要两方面的资源,一方面需要有宏观的计划,如将艺术带入社区。此外,我们还需要思考怎样让一些基金投资到社区。发展文创一定需要投资者,这个投资者可以是公共投资者,也可以有私人投资者。在美国,税收政策和公益鼓励是促进文化产业尤其是非营利艺术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6]
澳门比较熟悉台湾地区的文创政策。例如,台湾地区的“文建会”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的口号,结合出台的“社区总体营造”政策推动台湾文化政策和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澳门开始做文创的时候,借用的相关政策比较多。
在很多不同的论述中,文创经济有三个主要维度。
一 “地方志”“地方历史”——有关过去、历史和记忆的资源宝藏
我们有社区,有我们的历史,所以很多地方在开始做文创的时候,都会做一些地方历史。最近内地做地区文创的时候也会做地方志。比如,在2017年苏州开幕的文博会上首次出现了展示方志文化的“方志中国”展览。[7]地方志讲述了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涵盖了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等重要信息,地方志可以提供真实的历史故事。借助这些属于过往的历史发展文创经济时,能够引起人们对家乡、对儿时、对家族文化记忆和情感的关注。
在这一维度上,可以看到澳门的历史挖掘虽启动较晚,但拥有非常深厚、特别的资源。澳门不仅是全亚洲唯一拥有南欧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的城市,而且其历史城区也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交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承载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三十一处世界遗产。[8]方志挖掘、活化、传承了有关澳门历史的记忆,也是见证这座城市在世界历史变迁中的一个缩影。
打造“露天博物馆”即是一种利用地方历史资源的优选方式,能将历史资源整合得非常好。近邻韩国的“民俗村”,作为亚洲面积最大、展品最多的露天博物馆,将韩国280栋具有浓郁朝鲜风格的建筑与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朝鲜李氏王朝(1392~1910)的民俗表演结合起来,非常生动地再现了朝鲜的历史传承。不仅如此,“民俗村”还作为一个社区存在,这里的居民既是村中店铺的小业主,也依照传统的衣着方式生活在村落中。社区既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也是向世界展现韩国民俗风貌的名片。[9]
这样的形式对澳门也具有启示性的意义。近些年,相关学者关于澳门打造露天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0]这为我们的实施方案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二 创意经济的终极目标——文化艺术改善人的生活品质
第二个维度,大多是在文化艺术领域提及产业文化。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英国、美国、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在提出文创概念的时候,都强调创意经济到最后一定要能做到文化艺术改善人的生活品质。2012年,美国艺术协会在美国各州的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支持下,发布了一份针对该行业的统计报告。报告显示,美国的非营利文化机构不仅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工作岗位,还给当地带来很多潜在收益。聚众类型的活动,如音乐会、画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分享创造的平台,也带动了诸如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数据显示,凡是在文化艺术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的地区,其旅客人数以及旅游经济收入都高于其他地区,这有利于鼓励各区落实更多的非营利文化艺术项目。[11]这也使经营状况良好的地方建立了文化艺术社区,进一步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并且使政府、行业获得极大的收益。
欧盟提出的“创意欧洲2014~2020”框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在项目运行的三年中,不断有受到项目资助的作品进入公众视野,并获得国际大奖。例如,2015年波兰电影《修女艾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目涵盖面非常广泛,鼓励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并且史无前例地倡导市场机制下文化与“价值”的关联。[12]
三 文创生存的关键思考——转变视角看到当下的、当地的、自发性的资源
上述案例也提供了对第三个维度的思考,也是亟待解决的关注点,即我们强调文创要生存,要活下来。首先,需要提供职位,要对GDP有所贡献。归纳起来,澳门做得活跃的有关前街、新开辟的文创区。我们一直说荷兰园、澳门园是澳门的小曼谷、小泰国。但我发现,澳门最重要的佛像在氹仔。这个区(氹仔区)形成后,荷兰园那边居住着许多泰国人,他们开了很多餐厅。前几年澳门曾做过嘉年华,但我们就是欠缺了一点文化类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在思路上更开阔,立足于社区。
1.深入挖掘现有的社区文化,将当下当地人的福祉纳入整体考虑
和少数民族的朋友沟通时,了解到他们也会跳相关的舞蹈,如果能够有所引导,帮助他们组织相关的活动,如每周六请他们去表演舞蹈,他们都愿意做。所以,我们应该立足于社区,深入挖掘现有的社区文化,将这个区作为一个试点。如果这个区做得好,也许就可以成为多元文化的一个点。这也提醒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社区文化发展。以往我们常思考社区历史,但我们是将过去和现在割裂、抽空来考虑的,没有将当下当地人的福祉考虑进来。我们可以从英国的一个案例中得到启示,当时那个社区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年轻人吸毒,他们的艺术家进去以后要鼓励人心,比如说给那些年轻人拍照,使他们看到自己,做了很多鼓励的工作,到最后他们把艺术带进去,也推广了很多健康的理念,慢慢鼓励他们再就业,再就业以后再做一些常规的东西。当时去操办整个计划的是一个媒体中心,它是一个NGO,有点像社会企业。也可以举办很多不同的展览,它是有很新的一种理念在里面,它就是要公众可以大量参与的一个计划。
2.结合侨民特色,给予平台支持,转变视角,打造新亮点
回到澳门,与“小曼谷”的泰国侨民多一些沟通,知道他们也想将这个地方变成他们比较可亲的社区,我们可以收集他们对自己社区的设想,了解他们能提供什么。
三盏灯过去说是澳门的“小缅甸”,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来了很多人,人们要吃缅甸菜就到那边去。最旺盛的时候是八九十年代,晚上很多夜市,这个时代已经过了,现在如果没有活动,晚上就很安静。最近那个地方也多了很多菲律宾佣工、印尼佣工,他们都是在这边打工。我去了很多次,我就一直在想,现在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佣工,既然他们都在澳门打工,没有他们,很多家庭也就没有人帮忙,所以他们在澳门也很重要。可是他们留在这边没地方去,他们也不开心。我看到一个广告,如果是全栋楼无菲佣,租金可以高一点。为什么?生活空间太挤了,因为大家觉得菲律宾人爱唱歌,觉得他们晚上比较吵,而且他们很多人住在一块儿。所以,其实我们也面对一些社区问题。
我就在想,我们有一个空间给他们,我们有一些社区问题,我们想要发展文创经济,我们其实可以做什么?我后来做了很多访谈,泰国的佣工、菲律宾的佣工,其实他们自己有很多节目,他们差不多每几周就有一次活动,有时候去不同的广场,有时候就到那边去,这是与澳门本地的文艺团体合办的。他们周末没有事情做;如果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穿得漂漂亮亮的,在那边跳舞;如果你不给他们舞台,他们就拿着一个饭盒在那里吃。我就在想,三盏灯其实现在还有生命力,如果我们不把外佣看成是一种负累,我们就把他们那种艺术的感觉,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东西都放在一块儿,其实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重新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每个月都有一个东南亚节在那边?我们都不用雇用表演团体。我妹妹家的佣工就有很多漂亮的跳舞的衣服,因为晚上我们都让她去学习,然后她就去表演,这样子我才发现,其实他们是很好的。而且她就感觉自己在澳门的生活很好,因为她们还有休闲表演的机会,就是平常比较累。所以我就觉得,一旦我们放下这种负担,北区起码有几条街有非常强的文化活力,那些区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文创经济,比较偏饮食。我觉得一开始很多东西都偏饮食,可是慢慢地,如果我们能把饮食以外别的文化节目,比如包括他们的节庆,像印尼的斋戒日很快就到,他们要举办庆典,像这种我们能不能和原来三盏灯要搞的节庆连在一块儿,请那些义工组织,这样他们就比较有归属感,觉得澳门是一个他们觉得比较好生活的地方。
所以我们在想社区文创产业的时候,除了比较经济GDP导向、游客导向,也可以经由社区居民自发形成,他们现在的一些休闲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比如只是个人谋生的卖小吃的行为,其实可以把他们聚合在一块,让其真正地发挥地方特色,而且,我觉得这样子做,现在澳门外来的人口越来越多,我们要面对一些种族问题,我们不愿意说,可是我觉得是有族群相处的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也可以用做文化产业的视角解决,如果我们把它和社区融合得比较好,我觉得还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所以说,在社区活化的时候,如果能兼顾商业与非商业的部分,非商业的部分我们比较重视,则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质。三盏灯,把它变成一个舞台,让他们表演,我们可以欣赏,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我们不愿意进去的广场,不给它任何东西,它就会变成一个很不受欢迎的地方。所以,转变视角思考尤为重要,同时要给予当地与之配套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将既有的社区转变成为文化产业的亮点,还能够为三方带来可观的收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提高文化自觉性,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新点子
澳门大众的文化自觉性还可以提高一些,比如澳门人只会吃咖喱牛腩加油菜,是既印度又广东,同时我们在喝维他奶,吃的东西什么都有,其实澳门人的文化是非常混杂的,是非常多元交融的。十年前和美国人类学家吃饭时,他说这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我们混杂的程度我们自己习以为常,但往往是这些日常的生活,包含了这片土地上经年累月的特殊文化。所以我们要多留意自己,也看看其他地方的文化,有对比参照,加上自己的思考,能够发掘的东西可能更多。
联合国在2013年创意经济报告专刊里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把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发展战略和计划的过程中,社区和城市的行动都比国家机构的行动更有成效。创意经济带来了收入的增加,并成为创造就业和出口创收的变革性力量。在创意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澳门不仅将因此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因此提升自身整体的声望、地位,以及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13]
Everyone is a “Community” Designer
—Think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 Building ofMacao's Community Resources
Lam Iok Fong,Ouyang Kepei
Abstract:Macao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economy. It has not only the largest South European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Asia,but also a community of diverse ethnic groups. Questions,such as how to mak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se existing resources,tell the story of Macao based on the communities and ultimately produce benefits,so that “the communities have creativity; the residents have benefits; and the tourists have new experiences”,are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the moment. This article will make some reflec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n this issue from a new perspective with a focus on resident participation.
Keywords:Macao; Commun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ommunity Economy;Local; Creative Economy
[1]本文整理自林玉凤助理院长在“澳门文化产业论坛”上的演讲稿。
[2]林玉凤,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院长,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委员;欧阳珂珮,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http://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
[4]http://www.eco-business.com/news/communicating-sdgs-key-to-achieving-global-development-targets/.
[5]Creative economy report,2013,special edition,Unesco.
[6]《美国非营利文化行业引关注 创造大量税收与岗位》,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6-18/3971611.shtml。
[7]《苏州创博会将首次展示全国方志文化》,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7/03-22/8180157.shtml。
[8]卢可茵:《澳门世界遗产的点线面结合》,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1;吴卫鸣:《澳门文化创意发展的情况》,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01118/10238971988.shtml。
[9]卢可茵:《澳门世界遗产的点线面结合》,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1。
[10]卢可茵:《澳门世界遗产的点线面结合》,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1。
[11]《美国非营利文化行业引关注 创造大量税收与岗位》,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6-18/3971611.shtml。
[12]Creative Europe-A new framework programme for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sectors,EU,2011.
[13]Creative Economy Report,2013,special edition. Unesco,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