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与路径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意义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打破我国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利器

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长期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处于“微笑曲线”价值链的底端,一些产业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部苹果手机的出厂价为178.96美元,为其制造相关零件的日、德、韩三个国家分别享有出厂价的34%、17%、13%的收益分配比例,而负责组装的中国最后只能享有3.6%的收益分配比例。崔鹏、刘裕国、马冰一:《现行统计方法造成我贸易顺差严重夸大》,《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1日。这种分工定位模式使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获得的利润少之又少,若不实现转变的话,很容易被锁定在产业链的“底端环节”。另外,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技术进步以及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争夺外资、技术的队伍,国际产业转移和承接的整体层次不断提高,产业转移主体力量越来越大,中国承接国外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的难度不断上升,技术引进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要调整未来发展方向,唯有从我国在价值链中所处地位的提升入手,提高产品附加值,依靠高质量和高效益的产品与服务来促进长远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根本方式。李江江:《基于创新驱动的青海科技金融发展战略研究》,青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表明,我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增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第2~3页。制造业总量和经济总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第二位,这主要得益于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低成本优势以及各种优惠政策优势。然而,随着各种生产要素资源成本的逐步上升,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这种依靠“高要素投入,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以及低技术含量”的增长方式已经不利于效率的提升,经济发展进入速度放缓的“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动力亟待优化与转换。与过去的发展方式相比,创新驱动战略所倡导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具有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首先,技术创新活动难以模仿且产出成果附加值高,以此为基础可以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优势。其次利用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其科技渗透作用,推动集成创新以及协同创新,将各要素资源的生产力放大,从而发挥“乘数效应”,提高社会整体生产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

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浪潮的必然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关键已经由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力的多少转变为创新能力的大小。随着生产模式的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单纯依赖生产要素建立国际竞争优势已经难以为继,而以创新为驱动力提高科技实力成为时代趋势。决策者的战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国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的必备法宝。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布局科技创新战略:美国通过《创新战略》,推进创新体系形成;欧盟制定《欧洲2020战略》,以创新和知识创造作为提高国家联合体长远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 2015年11月22日,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1/22/c_1117221776.htm。日本先后推出《创新立国战略》、《数字日本创新计划》以及《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开始强调自主型创新并进入技术立国阶段;德国启动《主动创新战略》及《研究和创新协定》,力图成为世界创新领导者;韩国通过制定《2025年构想》加速科技研究开发进程;庞景云:《让创新这驾马车跑得更快》,《中国有色金属》2015年第17期。巴西出台《国际科技创新战略规划2012~2015》,以重点领域发展推动未来经济增长。而当前我国的现实状况是各项创新指标的水平距离创新型国家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面对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超前部署,国际竞争加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是大势所趋。

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科技实力的核心主线

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各项科技实力指标还处在较低水平,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落后。在基础研究投入占R&D经费比例方面,我国仅为4.8%,分别只达到瑞士、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17%、25%和37%。《补短板要寻根溯源聚焦问题》,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25/c_128665434.htm。尽管在创新成果产出方面,我国专利申请量增速明显加快,专利产出总量已经远远赶超美国与日本,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跃居世界第一,然而专利质量、专利含金量却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专利质量与资源配置问题使专利的实施率与转化率低下,从而导致了大量“垃圾专利”,科研成果不能产业化的问题十分突出。2008~2012年我国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数仅占专利申请受理数的1.48%;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人民网-理论,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120/c40537-26061968.html。此外,我国自主品牌出口量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的比重不足10%。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难以有效支撑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要提高科技实力,唯有以创新驱动为主线进行布局,才能抢占科技革命的制高点。

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牵引力

“美丽中国”的核心观念是推动实现人、社会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以及共存共赢,其本质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概念的一种具体化表达。纵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以资为本,黑色发展”的发展模式使其在取得科技进步和物质成就、社会民主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生态系统退化、道德观念塌陷、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等问题。从我国自身经验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已经卓有成效,但也面临“规模大而不强,速度快而不优”的现实矛盾。林祥:《何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之“特色”》,《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6期。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当前我国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自身经验都表明,传统的“征服自然”的关系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以生态文明新理念打造现代化新境界。为此,我国必须吸取经验教训,加快“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以创新驱动作为新牵引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未来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走绿色创新的复兴之路,杨多贵、周志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选择、动力支撑与红利挖掘》,《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64期。为全球的生态环境安全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