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与路径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在全球竞争与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抢抓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争取把握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的主动权。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冲击,以市场、人才、技术、标准为中心的竞争愈加激烈,由此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逐渐孕育兴起。为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应对国际激烈竞争,世界各国纷纷将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升到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国内区域由此转入以创新为竞争核心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50余次提到科技,强调创新,其中特别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遵循,凸显了我国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及以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全局发展的必然性。

笔者自2011年入职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以来,有幸能够加入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致力于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国家创新竞争力、低碳经济竞争力、创意经济竞争力以及其他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参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研究过程中,笔者长期承担了与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相关的专题的写作,在国家创新竞争力研究中对二十国集团的国家创新竞争力有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也发表了一系列相应的阶段性成果。自2015年学院成立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以来,笔者一直关注自贸区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并且将自贸区的成果与创新驱动紧密联系起来。这些成果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由于有了前文提及的科研经历和学术积累,2014年,笔者主持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效率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4CJL001)获得立项资助。项目的成功申报,激发了笔者继续深化对创新驱动发展问题研究的意愿。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在借鉴国内外研究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跟竞争力研究的前沿动态,对创新驱动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预判,对创新驱动的理论演进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实施的效率及实践。终于,在2017年的6月份形成了该项目的最终成果《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效率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即本书稿),并提交给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申请结题。由于阶段性成果丰硕,部分阶段性成果获得了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最终获得了免于鉴定的结题许可。

本书遵循着“理论演进脉络—效率评价—路径选择”的研究思路,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论演进脉络,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系统的投入产出回馈模型。同时,诊断、评估、反馈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效率、发展模式以及影响因素,借鉴发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先进经验,以案例研究的方式比较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六省(市)、福建省九个地级市的创新驱动战略实践,提出完善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制度安排,以期最终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的优化和目标的实现。本书包括四大部分共十一章,基本框架如下:第一部分包含第一章和第二章,重点介绍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文献。第二部分包含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书的理论研究部分,高度概括总结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及要义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演进脉络及哲学思想。第三部分包含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为本书的实证研究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现状,其次基于链式网络SBM-DEA模型进行了区域创新驱动效率评价,再次基于Tobit模型对创新驱动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包含第八章至十一章,为本书的深入研究部分,和第三部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此部分分别从国际、东南沿海六省(市)、福建省九个地级市的视角出发来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实践,最后基于该实践提出了我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

本书是2014年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CJL001)的最终研究成果,在此,笔者由衷感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给予的资助和大力支持。多年来,笔者致力于将创新驱动、物流、自贸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问题打通,力图在创新驱动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上取得一些创新和突破,但受到本人研究能力和占有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对一些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和全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笔者愿与关注这些问题的研究者一起,不断深化对创新驱动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