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史与建制沿革
一 历史概况
苏尼特是历史久远的蒙古族部落,然而其早期发展史缺乏完整记录。《蒙古秘史》记载,孛端察儿正妻生一子,名合必赤。合必赤之子,名为篾年土敦。篾年土敦生了7个儿子,长子是合赤曲鲁克,合赤曲鲁克之子,名海都,海都的第三子名抄真斡儿帖该,抄真斡儿帖该生6子,四子称雪泥惕。这个雪泥惕便是苏尼特部之祖先。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前就有由出身雪泥惕都落的斡歌列扯儿必与忽都斯合勒潺共同指挥70个护卫散班。创建大蒙古国后,成吉思汗将其管辖的散班增添至1000个,仍命斡歌列扯儿必统领,这说明雪泥惕人可担任成吉思汗侍卫军首领职务。拉施特的《史集》则称雪泥惕部是“现今称为蒙古的突厥部落”,其认为合卜秃儿合思部落是雪泥惕部落的分支。《元史》记载:“每岁,十二月下旬,择日,於西镇国寺内墙下,洒扫平地,太府临供彩币,中尚监供细毡针线,武备寺供弓箭环刀,束秆草为人形一,为狗一,剪杂色彩段为之肠胃,选达官世家之贵重者交射之。非别速、札剌尔、乃蛮、忙古台、一列班、塔达、珊竹、雪泥等氏族,不得与列。射至糜烂,以羊酒祭之。祭毕,帝后及太子嫔妃并射者,各解所服衣,俾蒙古巫觋祝赞之。祝赞毕,遂以与之,名曰脱灾。国俗谓之射草狗。”可见雪泥部当时并没有资格参加“射草狗”仪式。
北元时期,如萨囊彻辰的《蒙古源流》、罗桑丹津的《黄金史》等蒙古文史籍里方可觅得苏尼特部的历史踪迹。1480年,达延汗统一大漠南北蒙古诸部,分封诸子设六万户,苏尼特部归属于不地汗统辖的察哈尔万户,为其一鄂托克,因此,清代的《蒙古王公表传》载,“苏尼特部……元太祖十六世孙图噜博罗特,再传至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子嗣,长布颜珲台吉,子绰尔衮,居苏尼特西路。次贝玛墨尔根伊勒都齐,次布延泰车臣贝哩卓哩克图,裔不著。次布尔海楚琥尔,子塔巴海达尔罕和硕齐,居苏尼特东路”。库克齐图默尔根承领时期,苏尼特部落大概游牧于南自今阿巴嘎旗库尔查干淖尔北岸直到杭盖戈壁,东自浩齐特西至四子王旗的广阔地域。达赉逊库登汗东迁时,雪尼特部跟随达赉逊库登汗东行,牧地在查干沐沦河流域。
腾机思是达延汗六世孙,是苏尼特东路首领塔巴海达尔罕和硕齐长子,号墨尔根台吉。苏尼特部因与林丹汗政见不合,便与蒿齐特、乌珠穆沁、阿霸垓等部一同脱离察哈尔,穿越沙漠,投靠关系密切的外喀尔喀左翼车臣汗硕垒部。
齐木德道尔吉的《腾机思事件》一文推测,公元17世纪30年代初,苏尼特部大概驻牧于克鲁伦河源,肯特山阳的噶鲁台湖和那噶尔山一带。1639年,腾机思率部南迁,依附清朝。清廷嫁郡主给腾机思,腾机思成为和硕额驸。1641年,清朝又封腾机思为札萨克多罗郡王,设苏尼特左旗,牧地在固尔班乌斯克河,苏尼特东路由此被纳入清廷的盟旗制度中。1643年,清太宗死,腾机思与摄政王多尔衮间出现矛盾。1646年春,腾机思再次率部北迁,奔喀尔喀车臣汗部。在清廷眼里,此事很严重,漠南蒙古与喀尔喀的联合是清廷最为担心的,故决意严厉打击苏尼特部。清廷派豫亲王多铎率八旗与外藩蒙古兵进击腾机思,在克鲁伦河一带,苏尼特和喀尔喀车臣汗兵与追来的清军大战,最终被清军打败。苏尼特部付出了惨重代价,腾机思的奥鲁被夺去,三个儿子被杀害。腾机思被追到土拉河一带时,虽然得到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和丹津喇嘛的兵援,但未能挽回败局。苏尼特部元气大伤,清军亦停止追击,撤回。据说,到后来,腾机思和他的弟弟腾机特1648年率部归附清朝,腾机思死在路上,清廷让腾机特承袭郡王爵位。1641~1946年,共十七代郡王统治了苏尼特左旗,传承王位305年。
二 建制沿革
据相关史籍与《苏尼特左旗志》记载,公元前3世纪之前,该地区为北方民族澹褴所居。西汉初,该地区属匈奴单于庭直辖。东汉时期,为北方民族乌桓鲜卑所居。十六国时期,属前秦辖域,鲜卑、柔然二部所居。晋朝太和元年,从前秦划出,改属鲜卑代国。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为燕州怀荒镇、御夷镇北境。唐朝时,该区域受制于东突厥。隋朝与唐朝强大时,分别为隋涿郡北境和唐关内道突厥单于都护府南境的定襄都护府、桑乾都护府所辖。五代十国时期,该地归属契丹上京临潢府黑车子室韦,辽代为上京道所辖,金代为弘吉剌部所居,元初属中书省兴和路,北元时期是达延汗所封察哈尔万户辖地。
清朝于1636~1670年在漠南蒙古设立了49个外藩札萨克旗,由若干旗组成一个盟会。雍正年间,以盟会地点为名,在漠南形成了锡林郭勒、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乌兰察布和伊克昭等六个盟。盟旗制度是清朝在内蒙古地区推行的一整套行政和军事合一性质的组织,是蒙古制度、八旗制度和郡县制的混合体。苏尼特腾机思率部附清后,苏尼特东路被纳入盟旗制度之中。清康熙十四年(1675),清朝将原来驻义州一带的布尔尼王余众迁移到今锡林郭勒盟南部和乌兰察布市南部,以及独石口、张家口、大同以北地带。从清崇德年间开始到康熙年间,北部的苏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浩齐特、乌珠穆沁五部,陆续设左、右翼十旗。据《蒙古游牧记》记载,苏尼特部居于张家口北550里处,距京师960里,东西相距406里,南北相距580里,东与阿巴嘎为邻,西与四子部毗连,南与察哈尔正蓝旗和镶黄旗相接,北与大戈壁接壤。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及《苏尼特左旗志》记载,当时苏尼特左旗下设东、西、南、北4个扎兰。按清制5苏木为一扎兰,苏尼特左旗共辖20个苏木(佐)。每个苏木设有章京(佐领)、坤都、博西格(领催),苏木治所不固定,苏木界不明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朝始设察哈尔都统,除统管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外,还管理锡林郭勒五部十旗诸王及民众事务。
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将内蒙古划分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行政区,锡林郭勒及察哈尔八旗、四牧群,隶属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受制于都统。1928年,国民党政府将三个特别行政区改为省,察哈尔省下有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
193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锡林郭勒地区。次年,设立“蒙古军政府”,辖苏尼特左旗。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将“蒙古军政府”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并建立“察南自治政府”和“晋北自治政府”。苏尼特左旗隶属“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合并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苏尼特左旗隶属该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苏尼特左旗仍实行札萨克制,同年11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张家口成立。1946年4月,锡林郭勒盟民主政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分会在锡林郭勒盟成立;同年7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贝勒庙召开首次全旗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苏尼特左旗支会和苏尼特左旗民主政府,政府设在二苏木境内桑吉德庙,建立由10~15户组成的基层支部,后改称小组,苏木由原来20个缩编为14个,共168个组。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成立,苏尼特左旗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49年3月,苏尼特左旗民主政府从桑吉德庙迁到贝勒庙,并对全旗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原来14个苏木缩编为1~6个联合苏木,分别设驻地,每个苏木下设3~4个巴嘎,每个巴嘎建立1~3个小组。1951年,苏尼特左旗撤销第五苏木,将第六苏木改为第五苏木,此间各苏木驻地略有变动。第三联合苏木的巴彦图古日格苏木阿拉坦敖都大队为本调查点嘎查所属赛汉高毕苏木前身。1954年3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苏尼特左旗召开了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1955年11月,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改称苏尼特左旗人民委员会。1956年10月,经苏尼特左旗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用当地代表性地名命名所辖五个苏木,一苏木为白日乌拉苏木,二苏木为昌图锡力苏木,三苏木为达日罕乌拉苏木,四苏木为巴彦乌拉苏木,五苏木为塔日干红格尔苏木。
1958年9月,政府撤销察哈尔盟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锡林郭勒盟,合并后的锡林郭勒盟仍辖苏尼特左旗。在该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苏木建制改为人民公社,苏尼特左旗建立4个人民公社,6个公私合营牧场,11个生产大队,52个生产小队。公社和牧场分别是:白日乌拉人民公社、昌图锡力人民公社、达日罕乌拉人民公社、巴彦乌拉人民公社和巴彦乌拉牧场、边境牧场、奈日木达勒牧场、查干敖包牧场、巴彦努如牧场、萨如拉塔拉牧场。1958~1961年,本调查点嘎查归达日罕乌拉人民公社呼格吉勒图亚大队。1961年,又做一次调整,苏尼特左旗建立11个人民公社,43个生产大队,建立3个公私合营牧场。在此次调整中,从达日罕乌拉公社分出新的赛汉高毕公社。1962年,又增设乌日根呼格吉勒大队。关于乌日根呼格吉勒大队的前身,找不到明确说明。2010年,由苏尼特左旗政府文史委员会主持编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以蒙文出版的“永恒的故乡”丛书第三分册《赛汉高毕苏木地名沿革》里的说法是:“1953年的时候,从满都拉图·巴彦·额格里图的 ‘钟对’互助组、塔毕玲,巴彦拓海地界上的毛诺海的哈布苏日拉(互助组),在哈拉塔尔·本巴图地界里的乌兰塔尔扎的互助组内各取一部分牧户,组建了新的好日绍吉勒(合作组), 1954年的时候取名为莫日格吉乐图·巴日嘎达(生产大队),归赛汉高毕苏木管辖,1962年改莫日格吉乐图·巴日嘎达为乌日根呼格吉勒·巴日嘎达(即乌日根呼格吉勒生产大队),当时赛汉高毕共辖四个生产大队。”1968年2月,经锡林郭勒盟革命委员会批准,苏尼特左旗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苏尼特左旗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1984年,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将公社—生产大队的名称改为苏木—巴嘎,将全旗12个人民公社,49个生产大队改建为1个镇12个苏木49个巴嘎。1985年又将巴嘎改为嘎查。在此更迭中,乌日根呼格吉勒隶属赛汉高毕苏木未变。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嘎查与嘎查之间的界限不甚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明确划分草场,进一步落实“草畜双承包责任制”,政府对各苏木、嘎查交界详细划分,按家庭绘图规划承包,对此有了明确规定,乌日根呼格吉勒嘎查有了自己明确的地界。
2000年,苏尼特左旗辖2个镇和赛汉高毕等12个苏木,乌日根呼格吉勒等49个嘎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赛汉高毕苏木辖乌日根呼格吉勒、宝拉格、巴彦呼布尔、萨如拉登吉4个嘎查。2005年,苏尼特左旗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辖2个镇、赛汉高毕等9个苏木,乌日根呼格吉勒仍隶属该苏木。2006年,苏尼特左旗将原有的11个苏木(镇)合并为5个苏木(镇)。调整后,达日罕乌拉苏木并入赛汉高毕苏木,后者由4个嘎查增至9个嘎查,乌日根呼格吉勒嘎查至今仍属该苏木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