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第二
1.徐孺子年九岁①,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徐孺子:见德行1注③。②若令月中无物:传说月中有玉兔和蟾蜍。
【今译】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假使月亮中什么也没有(指没有玉兔和蟾蜍),应该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回答:“不是这样的。就好像人的眼睛中有瞳孔,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点评】徐孺子富于联想,善于对比,具有思辨能力。这则故事同时也说明“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凡事过犹不及。
如果说前一个回答,足见十岁的孔融敏慧技巧,而后一个回答,虽然同样精彩,却不留余地,让人“大踧踖”。后来孔融被杀,原因复杂,但与这种性格还是有关。
2.孔文举年十岁①,随父到洛②。时李元礼有盛名③,为司隶校尉④。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⑤。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⑥?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⑦,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⑧。”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⑨,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⑩,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〇1。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善诗文,为“建安七子”之一,后来被曹操所杀。②洛:洛阳,东汉国都,也是西晋国都。③李元礼:李膺(yīng),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曾任司隶校尉。东汉末纲纪败坏,李膺独持法度,被太学生称为“天下楷模李元礼”,后因谋诛宦官未成,被杀。④司隶校尉:官名,负责纠察京师百官以及所辖附近各州郡的犯法者。⑤中表:父亲姐妹的儿女叫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叫内表,互称中表。⑥仆:男子对自己的谦称。⑦先君:后辈称自己已经过世的祖先。仲尼:孔子,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师资:师长。相传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⑧奕(yì)世:一代接一代。⑨太中大夫:官名,掌管议论。陈韪(wěi):生平不详。⑩了了:聪明伶俐。〇1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今译】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声很大,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只有才华出众而又有名气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才会被通报。文举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之后,孔文举上前入座。李元礼问:“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孔文举回答:“以前,我的祖先孔子与您的祖先老子有师生之谊,这样说来,我和您是世代通家之好。”李元礼和宾客听了,没有不感到惊异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他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长大了未必好。”孔文举一听当即反驳:“想必您小时候一定聪明伶俐吧。”陈韪十分尴尬。
【点评】孔融有临场应变的才智,自称是李元礼的亲戚,才得以入门,然后又巧妙地解释了自己的祖先与李元礼祖上的师生之谊。在回应陈韪的轻慢时,也表露出灵活的机锋。
3.孔文举有二子①,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②? ”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①孔文举:见言语2注①。②拜:古代表示敬意的礼节。酒是礼仪中必备的,所以饮酒前应当行礼。
【今译】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六岁,小儿子五岁。有一次孔文举午睡,小儿子到床头偷酒喝,大儿子说:“你喝酒前为什么不行礼?”小儿子说:“偷酒喝,怎么还要行礼呢!”
【点评】大儿子守礼法,认为饮酒前必须行礼;小儿子顽皮可爱,认为偷酒喝本身就已经不合礼法了,有什么必要再行礼呢?
这并非两个孩子的“无知而无畏”,恰恰相反,他们对灾难心如明镜,从容面对,安之若素,照旧游戏。小孩对事物深刻认识、精妙比喻,实在经典。
4.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⑤,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注释】①孔融:见言语2注①。收:逮捕,这里指被曹操逮捕。②中外:指朝廷内外。③故:仍然。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④了:全。遽(jù)容:恐慌的神色。⑤冀:希望。身:第一人称代词,我。⑥寻:不久。
【今译】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都惊慌不安。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两个孩子仍旧玩琢钉游戏,完全没有惊慌的神色。孔融对前来拘捕他的人说:“希望罪过只加在我身上,两个孩子能够保全性命吗?”孔融的儿子从容上前说:“父亲难道见过打翻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鸟蛋吗?”不久,两个儿子也被逮捕了。
【点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比喻整体既然不可保全,那么个体也不能独存。孔融的两个孩子年纪虽小,却已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不做无谓的恳求,从容镇定地接受厄运。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可见钟毓朴实而机捷;“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也是机巧敏捷,甚至更玲珑可爱,终为刻意,此乃钟会的性格。
5.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②,语其父钟繇曰③:“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④。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⑤。”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⑥。”
【注释】①钟毓(yù):字稚叔,三国时魏国人,十四岁为散骑侍郎,历任御史中丞、廷尉、都督荆州。钟会:字士季,钟毓之弟,官至司徒,后因与蜀将姜维谋反而被杀。令誉:美好的声誉。②魏文帝:曹操之子曹丕。③钟繇(yóu):字元常,钟毓、钟会兄弟俩的父亲,官至太傅,工书法,与王羲之并称“钟王”。④敕见:奉皇帝诏令而觐见。⑤“惶”与“浆”押韵。⑥“栗”与“出”押韵。
【今译】钟毓、钟会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名声,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了他们两兄弟,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见我。”于是兄弟俩奉旨觐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的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恐惧而惊惶,汗出如水浆。”魏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惊恐而战栗,汗也不敢出。”
【点评】钟毓、钟会少年时觐见皇帝,不但应对自如,并且句末押韵,可见言辞典雅,伶俐机敏。
6.嵇中散语赵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②,恨量小狭③。”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④,寸管能测往复之气⑤。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注释】①嵇中散:嵇康。见德行11注②。赵景真:赵至,字景真,晋代郡(今山西蔚县)人,曾任辽东从事。②白起:战国时秦代名将,封武安君。③恨:遗憾。量:器量。小:副词,稍微。④尺表:一尺来长的标尺,指测日影的标杆。玑衡:指璇玑玉衡,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这里借指天体运行。⑤寸管:一寸来长的律管,指用来校正乐律的律管。往复之气:往来的气息。
【今译】嵇康对赵景真说:“你的眼珠黑白分明,有战国名将白起的风貌,遗憾的是你的器量稍微狭小了些。”赵景真说:“一尺来长的标尺能审查天体的运行,一寸来长的律管能测量乐律的高低。何必一定要大,只要问问见识如何就可以了。”
【点评】事物并不是越大越好,重要的是得当与否。
7.邓艾口吃①,语称“艾艾”②。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③? ”对曰:“‘凤兮凤兮’④,故是一凤。”
【注释】①邓艾:字士载,三国时魏国人,官至镇西将军,因灭蜀有功,又封邓侯,后来因钟会诬陷,而被监军卫瓘所杀。晋文王:见德行10注①。②艾艾:古人言谈时,常称自己的名字,表示谦逊。邓艾本应称“艾”,由于口吃,就成了“艾艾”。③定:到底。④凤兮凤兮:出自《论语》,楚国狂人接舆经过孔子身边时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今译】邓艾口吃,说话时称自己的名字为“艾艾”。晋文王向他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凤兮凤兮’,本来就是一只凤。”
【点评】邓艾引用《论语》,意思是,接舆唱着“凤兮凤兮”,只是指一只凤,那么自己说“艾艾”,也只是一个“艾”。对于晋文帝的调侃,邓艾能引用《论语》为自己解嘲,既不失礼,又显得博学善对。
8.诸葛靓在吴①,于朝堂大会②。孙皓问③:“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注释】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三国时魏国司空诸葛诞之子,当时在吴国做人质,任大司马、右将军。②朝堂:君臣议事的场所。③孙皓:字元宗,孙权的孙子,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荒淫残暴。东吴被晋灭亡之后,孙皓归降,封归命侯。
【今译】诸葛靓在东吴的时候,有一次在朝堂集会上,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你思的是什么?”诸葛靓回答:“在家时想着尽孝,侍奉君主时想着忠诚尽职,与朋友交往时想着真诚守信,如此而已。”
【点评】诸葛靓的回答,点明了士人的责任道义与自我要求:孝敬父母,尽忠职守,真诚守信。
9.诸名士共至洛水戏①,还,乐令问王夷甫曰②:“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③,混混有雅致④;张茂先论《史》《汉》⑤,靡靡可听⑥;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⑦,亦超超玄著⑧。”
【注释】①名士:魏晋时期指以诗文、学术等著称的人,也常指行为放达、不拘礼法的人,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干和名声的人。洛水:洛河,源出陕西洛南,经洛阳等地由巩县洛口注入黄河。②乐令:指乐广,因官至尚书令,故称乐令。见德行13注③。王夷甫:王衍,字夷甫,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戎的堂弟。官至宰相,却崇尚清谈,不问国事,永嘉之乱中被匈奴刘渊的部将石勒所杀。③裴仆射:裴(wěi),字逸民,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王戎女婿,官至尚书左仆射。名理:当时清谈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考察名与实的关系,目的是为了确定人才和职位相匹配的标准。④混混:通“滚滚”,形容言谈滔滔不绝的样子。⑤张茂先:张华。见德行7注③。⑥靡靡:娓娓动听的样子。⑦王安丰:指王戎,因封安丰侯,故称王安丰。见德行11注①。延陵:指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他以贤能著称,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子房:张良,字子房,有谋略,助刘邦建立汉朝,封为留侯。⑧超超玄著:指言谈高超玄妙。
【今译】各位名士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之后,乐广问王夷甫:“今天游玩,高兴吗?”王夷甫说:“裴仆射善于谈论名理,滔滔不绝,有高雅的风致;张茂先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与王安丰谈论延陵季子与张良,也是高超玄妙。”
【点评】王夷甫这番话,清晰而生动地再现了西晋时期清谈鼎盛的风气,也描绘了名士间的交往与生活意趣。
10.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①。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巍以嵯峨②,其水渫而扬波③,其人磊砢而英多④。”
【注释】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娶晋武帝之女,历任侍中、太仆等职,有勇力,性侈靡,风姿俊爽。孙子荆:孙楚,字子荆,晋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人,官至冯翊(yì)太守。②(zuì)巍:山势高而不平的样子。嵯峨(cuó é):山势高峻的样子。③ 渫(yā dié):水波相连的样子。④磊砢(luǒ):形容人物卓越奇特。
【今译】王武子和孙子荆各自谈论家乡风土、人物之美。王武子说:“我家乡的土地坦而平,河水淡而清,人物廉洁而坚贞。”孙子荆说:“我家乡的山高峻而巍峨,河水波纹相叠而扬起碧波,人物卓绝而英才众多。”
【点评】王武子和孙子荆各自谈论家乡的风土人物,用语雅致而又句末押韵(平、清、贞,押韵;峨、波、多,押韵),体现了言辞风度之美。
11.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①,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②,遂构兵相图③。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④,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⑤。”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注释】①适:嫁。成都王颖:成都王司马颖,字章度,晋武帝第十六子,尚书令乐广的女婿。乐令:即乐广。见德行13注③。②长沙王:长沙王司马乂(yì),字士度,晋武帝第六子。③构兵:起兵。图:图谋。④允:确实。⑤岂以五男易一女:乐广的意思是,他不会因为女儿而去依附成都王,如果他支持成都王,虽然能保住一个女儿,但五个儿子却会被长沙王杀掉。
【今译】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给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成都王的哥哥长沙王正在洛阳独揽朝政,成都王于是起兵图谋讨伐他。长沙王亲近小人,疏远君子,凡是在朝为官的,人人心中都充满恐惧与不安。乐广在朝廷中很有名望,再加上又是成都王的姻亲,一帮小人就在长沙王面前诬陷乐广。长沙王曾经就此询问过乐广,乐广神色自然,从容地回答:“我难道会用五个儿子的性命去换一个女儿吗?”于是长沙王消除了顾虑,不再怀疑他了。
【点评】西晋王室的内讧,史称“八王之乱”。在延续十六年的内乱中,不少士人无辜受到牵连。在《晋书》的记载中,长沙王并没有打消对乐广的怀疑,而乐广最终也因过度忧虑而去世。
陆机
12.陆机诣王武子①,武子前置数斛羊酪②,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③。”
【注释】①陆机:字士衡,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西晋灭吴之后,陆机和弟弟陆云来到洛阳。后来跟随成都王司马颖,任河北大都督,因兵败遭谗而被杀。王武子:见言语10注①。②斛(hú):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羊酪:羊奶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北方常食。③千里:指千里湖,在今江苏溧阳东南,出产莼菜。盐豉(chǐ):豆豉,调味佐料,由黄豆煮熟发酵,加盐制成。
【今译】陆机去拜访王武子。王武子面前放着几斛羊酪,他指着羊酪给陆机看,问:“你们江东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这个?”陆机说:“有千里湖的莼菜羹,只是还没有加盐豉罢了!”
【点评】西晋灭吴后,不少江东士人来到洛阳,南北地域间的政治、风俗、文化也由此产生了碰撞与磨合。陆机与王武子的这番对话就可以体现这一点。陆机的意思是,我们江东的千里湖莼菜羹,不加盐豉,就足以与你们的羊酪相匹敌;假如加了盐豉,羊酪可就比不上了。
13.中朝有小儿①,父病,行乞药②。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③? ”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④! ”
【注释】①中朝:晋室南渡后,称西晋为中朝。②行乞药:指四处求药,“行”有四处、周遍之义。③尊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何以病疟:当时人们认为壮士不会得疟疾,主人认为品德高尚的人也不该得疟疾。④病:使动用法,使……患病。所以为疟:“虐”与“疟”谐音。
【今译】西晋时有个小孩子,他父亲生病了,他四处求药。主人问他父亲得了什么病,他说:“得了疟疾。”主人说:“你父亲是品德高尚的人,怎么会得疟疾呢?”小孩子回答:“正因为使君子生病,所以才叫作疟(虐)啊!”
【点评】小孩子聪明机智,巧妙地通过谐音维护了父亲的德声。
14.庾公造周伯仁①。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②? ”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③? ”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④,滓秽日去耳。”
【注释】①庾公:指庾亮。见德行19注①。造:拜访。周伯仁:周(yǐ),字伯仁,晋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西南)人。封武城侯,又称“周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被王敦所杀。②说:同“悦”。欣说:欢欣喜悦。③忧惨:忧愁。④直:只。
【今译】庾亮拜访周伯仁。伯仁说:“您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以至于忽然发胖起来?”庾亮说:“您又有什么忧愁的事情,以至于忽然消瘦下去?”伯仁说:“我没有忧愁,只是清净淡泊一天天地增加,渣滓污秽一天天地远离罢了。”
【点评】人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周伯仁所谓的“清虚日来,滓秽日去”,与其说是身体的消瘦,倒不如说代表一种宁静淡泊、修身养性的状态。
15.过江诸人①,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②,藉卉饮宴③。周侯中坐而叹曰④:“风景不殊⑤,正自有山河之异⑥!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⑦:“当共戮力王室⑧,克复神州⑨,何至作楚囚相对⑩! ”
【注释】①过江诸人:指永嘉之乱前后渡江南下的中原士人。②新亭:三国时吴国建造,又名劳劳亭,旧址在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边。③藉卉:以草为坐垫,指坐在草地上。④周侯:指周。见言语14注①。⑤殊:异,不同。⑥正自:只是。⑦王丞相:王导。见德行16注③。愀(qiǎo)然:脸色变得忧戚不乐的样子。⑧戮(lù)力:勉力。⑨神州:指中原之地。⑩楚囚:春秋时期,楚国伶人钟仪被晋国俘虏后,仍然演奏楚国的音乐,表示不忘故国。这里指过江诸人怀念中原故国而徒然悲怆,无计可施。
【今译】从中原渡江南下的士人,每逢天气晴好,便相邀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宴会。席间周叹息道:“风景并没有不同,只是山河破碎,大不相同!”众人都相视流泪。唯有王丞相忽然改变了容色,说:“大家应当共同努力,辅佐王室,收复中原,哪至于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呢?”
【点评】魏晋时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大批士人为避永嘉之乱而渡江南下,身怀山河破碎、身世飘零之感,但王导却能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激励众人不要一味陷于自怜自哀、自怨自艾的情绪中,应该勉力扶助新朝廷,以期收复中原。他是稳定东晋王朝的重要力量。
16.卫洗马初欲渡江①,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②,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③,亦复谁能遣此④! ”
【注释】①卫洗(xiǎn)马:卫玠(jiè),字叔宝,晋河东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人。风姿秀逸,善于清谈,因身体羸弱而早亡,年仅二十七岁。曾任太子洗马,故又称“卫洗马”。②芒芒:通“茫茫”,形容江面辽阔无边的样子。③苟:如果。④遣:排遣。
【今译】卫玠当初准备渡江到江南避难的时候,神情忧伤憔悴,对身边的人说:“看到这茫茫江面,不禁百感交集。如果人不能免除感情,谁又能排遣得了这种忧伤!”
【点评】卫玠的一席话,代表了中原衣冠士族因家国沦陷,被迫抛离故土,渡江南下时的愁苦郁结之情。
17.周仆射雍容好仪形①。诣王公②,初下车,隐数人③,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④。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⑤? ”答曰:“何敢近舍明公⑥,远希嵇、阮!”
【注释】①周仆射:周。见言语14注①。雍容:仪容大方端正。②王公:王导。见德行16注③。③隐(yìn):依,靠。这里指出入时由人扶持。④啸:吹口哨,魏晋名士用以展示潇洒风姿的常见行为。咏:吟咏,有节奏有韵律地吟诵或歌唱。⑤希:倾慕。嵇、阮:指嵇康和阮籍。分别见德行11注②、德行10注①。⑥明公:尊称,称呼王导。
【今译】尚书左仆射周姿态大方端正,仪表出众。他去拜访王导,刚下车,就有几个人扶持着,王导含笑看着他。坐下之后,他神情高傲自如,又是长啸,又是吟咏。王导说:“您是倾慕嵇康、阮籍的风度吗?”周回答:“怎么敢抛开眼前的明公,而去倾慕前代的嵇康、阮籍呢?”
【点评】嵇康和阮籍不拘礼法,潇洒自如,周的风姿仪态也承袭了他们的风度。在回答王导的问题时,周既解释了自己的言行,又表达了对王导的欣赏与友好,言语灵活而幽默。
佛为何卧?因为疲于普度众生。此话之妙非限于此,而是有言外之味。那么言外之味是什么呢?
18.庾公尝入佛图①,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②。”于时以为名言。
【注释】①庾公:庾亮。见德行19注①。佛图:佛寺。②津梁:摆渡、架桥,这里指佛祖普度众生。
【今译】庾亮曾入佛寺,看见卧佛,说:“此人因为普度众生而疲倦了。”当时人们将这句话当作名言。
【点评】庾亮解释佛祖躺卧的原因,既巧妙又不失敬重之意。
19.挚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①,复出作内史②。年始二十九。尝别王敦③,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④,亦太蚤⑤。”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蚤⑥;比之甘罗⑦,已为太老。”
【注释】①挚瞻:字景游,曾任安丰、新蔡、西阳等郡太守。户曹参军: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事的官职。②内史:官名,魏晋时在国家所封的王国内掌管郡国政务。③王敦:字处仲,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丞相王导的堂兄。西晋亡后,与王导一起支持琅邪王司马睿建立东晋,任大将军、荆州刺史,屯兵武昌。后以“清君侧”之名攻入都城建康(今南京),自任丞相,遥控朝廷。晋明帝时再次起兵,病死军中。④万石(dàn):一万石的俸禄,泛指高官。⑤蚤:通“早”。⑥方:比。少:稍微,副词。⑦甘罗:战国时秦国人,吕不韦家臣,十二岁时出使赵国,劝说赵王割五城与秦国,被封为上卿。
【今译】挚瞻曾经担任四个郡的太守和大将军户曹参军,又出任内史之职,年纪才二十九岁。曾在向大将军王敦告别之时,王敦对他说:“你还未满三十,就做了万石俸禄的高官,也太早了吧。”挚瞻说:“和将军您相比,确实稍微早了些;但是和甘罗相比,我已经太老了。”
【点评】挚瞻年轻有为,高亮有气节,所以不愿附和王敦的话。同时,“蚤”、“老”押韵,体现他用语灵活,音韵规整。
20.梁国杨氏子九岁①,甚聪惠②。孔君平诣其父③,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④。”
【注释】①梁国:魏晋时期郡国并行,梁国在今河南一带,治所在河南商丘南。②惠:通“慧”。③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东晋人,为人正直而有声望,曾任尚书左丞、吴郡太守、吴兴内史、侍中、廷尉等职。诣:拜访。④夫子:对男子的尊称。
【今译】梁国杨家的孩子,才九岁,十分聪慧。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于是叫这小孩出来,准备果品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那小孩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小孩立刻回答:“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点评】孔君平戏称杨梅为杨家的果子,小孩子反应机敏,立刻将“孔雀”与“孔家的家禽”联想到一起。
21.谢仁祖年八岁①,谢豫章将送客②。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③。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④。”仁祖曰:“坐无尼父⑤,焉别颜回?”
【注释】①谢仁祖:谢尚,字仁祖,谢鲲之子,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至尚书仆射、镇西将军,世称“谢镇西”。②谢豫章:谢鲲,字幼舆,酷好《老》《易》,嗜酒,任豫章太守。将:带,携同。③参:参与。④颜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为人好学、品行高尚。⑤尼父:指孔子,孔子字仲尼。
【今译】谢仁祖八岁时,父亲谢鲲带他去送客。那时候,他说话已经非常聪颖而有悟性,参与到上流人物的交谈之中。众人都赞叹他,说:“这个少年,是一座之中的颜回。”可谢仁祖说:“在座的并没有孔子,怎么能够辨别出颜回呢?”
【点评】谢仁祖才八岁,就很有学识、口才,能够随意自如地与当时的上流人物交流。在座之人将他比作颜回。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之一,孔子认为他最为好学。《论语》:“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思是,颜回好学,不迁怒于人,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可惜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孔子又曾感慨颜回的贤德,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颜回品德高尚,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好学的乐趣。
22.竺法深在简文坐①,刘尹问②:“道人何以游朱门③? ”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④。”或云卞令⑤。
【注释】①竺法深:晋高僧,名潜,字法深,得到东晋君臣的礼敬,晚年隐居避世。简文:简文帝。见德行24注①。②刘尹:刘惔(tán),字真长,晋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晋明帝女婿,谢安妻舅,任丹阳尹。③道人:当时对僧人以及佛教徒的称呼。朱门:红漆的大门,借指达官显贵之家。④贫道:佛教徒或僧人自称。蓬户:蓬草所编的门户,借指贫穷之家。⑤卞令:卞壸(kǔn),字望之,晋明帝时任尚书令,苏峻之乱中战死。
【今译】竺法深来简文帝司马昱处做客,在座上,刘惔问他:“道人为什么和达官显贵交往?”竺法深回答:“您自己看见的是达官显贵,我却如同和贫寒人家交往一样。”有人说这是卞壸问的。
【点评】竺法深虽然与达官显贵交游,却始终能保持超然物外之心与独立之人格。在他的眼里,达官显贵与平民庶士并没有差别。
23.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①,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②。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③,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④,不能忘情故泣。”
【注释】①张玄之:字祖希,顾和的外孙,任冠军将军、吏部尚书、吴兴太守、会稽内史等。顾敷:字祖根,顾和之孙,官至著作郎,英年早逝。顾和:字君孝,曾任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等职,死后追赠侍中、司空。中外孙:孙子和外孙,儿子的子女为中孙,女儿的子女则为外孙。②恹:满意。③佛般(bō)泥洹(huán)像:佛圆寂时的像,即卧佛像。般泥洹,梵语音译,指圆寂,即僧尼死亡。④忘情:不为喜怒哀乐等常人之情所困扰、束缚。
【今译】张玄之、顾敷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两人都年少聪慧,顾和对他们都很欣赏,但常常认为顾敷更胜一筹,对顾敷更为亲近、偏爱,张玄之很不满。当时张玄之九岁,顾敷七岁,顾和带着他们一起来到寺庙中,看见卧佛像,弟子们的像有的在哭,有的不哭。顾和问外孙和孙子,为什么会这样。张玄之说:“受到佛的亲近与宠爱,所以哭泣;没有受到佛的亲近与宠爱,所以不哭。”顾敷说:“不对。应该是能够忘情的人不哭;不能忘情,所以哭泣。”
【点评】两个孩子都是少年聪慧。张玄之的回答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长者的亲近与宠爱,并对此很在意;顾敷的回答则表现了他的通达与懂事:哭与不哭,并不能代表感情的深浅,感情的深浅也不取决于是否曾蒙受长者生前的亲近与宠爱。人皆有情,哭与不哭,只在于是否能够摆脱情的束缚与牵累。
24.庾法畅造庾太尉①,握麈尾至佳②。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注释】①庾法畅:晋代高僧,当为“康法畅”。造:拜访。庾太尉:庾亮。见德行19注①。②麈(zhǔ)尾:一种形似羽扇、拂尘之物,手柄两侧饰有麈尾(驼鹿尾)之毛,当时的清谈名士手持麈尾,在谈论时用来指点、比画,以此增强气势,修饰仪表。
【今译】康法畅去拜访庾太尉的时候,手中握着的麈尾十分漂亮。庾亮说:“这麈尾非常好,怎么能在你手里?”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贪求,贪婪的人也得不到,所以能够在我手里。”
【点评】康法畅的回答既不偏颇,又不失幽默谦虚的味道。
25.庾稚恭为荆州①,以毛扇上武帝②,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③:“柏梁云构④,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先听其音⑤。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注释】①庾稚恭:庾翼,字稚恭,太尉庾亮的弟弟,曾任荆州刺史,官至征西将军,又称“庾征西”。为荆州:即做荆州刺史。②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西晋的建立者。③刘劭:字彦祖,曾任侍中、尚书、豫章太守。④柏梁:汉武帝所筑台名,据说以香柏为梁,故址在今陕西西安。云构:指高耸入云、宏伟壮观的建筑物。⑤钟、夔(kuí):楚人钟子期和舜的乐官夔,在这里代指精通音乐的人。
【今译】庾翼做荆州刺史时,献给武帝一把毛扇,武帝怀疑是用过的旧东西。侍中刘劭说:“柏梁台那样高耸入云的建筑物,由工匠先住在里面;管弦乐器的美妙合奏,由精通音乐的乐官先听到声音。稚恭献上扇子,是因为它好,而不是因为它新。”庾翼后来听说这件事,说:“这个人适合在帝王身边。”
【点评】对于事物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以好不以新”,因为“新”并不等于“好”。刘劭替庾翼澄明了心意。这则故事,据《晋书》记载,应该发生在庾怿和晋成帝之间,而不是庾翼与晋武帝之间。
桓温年望花甲也已自觉时不我待,望此见证岁月无情流逝的柳树,其心中的感慨,流泻无余。此话,将自感英雄迟暮,不堪衰迈之情态写得真切,牵人情怀。
26.桓公北征①,经金城②,见前为琅邪时种柳③,皆已十围④,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⑤。
【注释】①桓公:桓温,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曾任琅邪内史、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数次北伐,曾一度收复洛阳,后专擅朝政,意图废晋自立,事未成而病卒。谥宣武。北征:指东晋太和四年(369),桓温率兵攻打前燕。②金城:今江苏句容北。③前为琅邪时:指桓温做琅邪内史的时候。④围:计量圆周的单位,两只胳膊合围起来的长度,也指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围起来的长度。⑤泫(xuàn)然:流泪的样子。
【今译】桓温北征时经过金城,看到当年任琅邪内史时种下的柳树已经有十围粗了,于是感慨地说:“树木尚且如此,人又怎能经受得起岁月的流逝呢!”他攀着树枝,握着枝条,不禁流下泪水。
【点评】此时距离桓温任琅邪内史,已有三十年。即使煊赫如桓温,也仍然不免为岁月消逝而感伤,因功业未成而痛心,于是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后世常用来感慨人生蹉跎,光阴已逝。
27.简文在暗室中坐①,召宣武②。宣武至,问上何在。简文曰:“某在斯③。”时人以为能④。
【注释】①简文:即简文帝。见德行24注①。②宣武:桓温。见言语26注①。③某在斯:出自《论语·卫灵公》。师冕(盲乐师)来见孔子,孔子为他介绍在座的人:“某在斯,某在斯。”也就是告诉他,某人在这里。简文帝所谓的“某”,是第一人称代词,也就是“我”。④能:有才能,有才辩。
【今译】简文帝坐在暗室里召见桓温。桓温到了之后,问皇上在哪儿。简文帝说:“某在斯。”当时的人认为简文帝有才辩。
【点评】《论语》里的“某在斯”,是某人在这里的意思;简文帝回答“某在斯”,则是“我在这里”的意思。一语双关,既是用典,又是自称,体现了他的口才与反应。
“时人以为能”,是崇尚其聪明捷辩的口才,以此情此景,幽默寄意,一语双关,实则可能弄巧成拙。无能的是作为“上”的简文,而可爱的是作为才子的司马昱。
28.简文入华林园①,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②,便自有濠、濮间想也③,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注释】①简文:即简文帝。见德行24注①。华林园:宫苑名,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山南古台城内。②翳(yì)然:树木浓阴遮蔽的样子。③濠、濮间想:濠梁、濮水间的意趣。出自《庄子·秋水》: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认为水中的鱼儿自由快乐;庄子在濮水上垂钓,拒绝了楚王的聘请,宁可选择自由的生活。后来以“濠濮”来指代高人隐居山林,避开世俗纷扰之所。想:情致,情趣。
【今译】简文帝到华林园,回头对身边的人说:“令人心神交会、有所领悟的地方,不必在那遥远幽深之处,树荫掩映着的山林、流水,也令人有濠梁、濮水间的意趣,觉得鸟兽禽鱼自然而然地来与人亲近。”
【点评】简文帝这番话很有审美情趣和生活哲理。要想有超逸出尘、宁静致远、与自然相亲相近的感悟,不必非要选择隐居,也不必非要寻求遥远幽深的地方,只在于心境是否宁谧,是否能于身边的寻常之所发现美的情致。
29.谢太傅语王右军曰①:“中年伤于哀乐②,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③。”王曰:“年在桑榆④,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⑤,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见德行21注②。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丞相王导之侄,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称“王右军”,为东晋著名书法家。②哀乐:悲伤与快乐,这里是偏义复词,偏指悲伤。③辄:就。恶:(身心)不适,不快。④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这里用来比喻晚年。⑤陶写:陶冶性情,消愁解闷。
【今译】太傅谢安对王羲之说:“人到中年,常常容易为一些悲哀的事而伤感,与亲友离别,就有好几天心情不舒服。”王羲之说:“年纪大了,自然会这样,正依赖音乐来陶冶性情,排遣愁绪,又常常担心儿辈们有所察觉,减少了欣喜快乐的兴趣。”
【点评】谢安与王羲之的这番对话,深切体现了“哀乐中年”的境况。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对于日常的悲欢离合、人世的五味杂陈,自然会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对于寻常亲友之情,也比过去更为看重,更为依恋。然而这种微妙的心态变化,却又不愿意让年轻的儿辈们察觉。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一阶段,才能更深地体会吧。
30.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①,王谓刘曰:“卿更长进。”答曰:“此若天之自高耳。”
【注释】①王长史:王濛,字仲祖,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官至司徒左长史。刘真长:刘惔。见言语22注②。
【今译】王濛与刘惔分别后相见,王濛对刘惔说:“您更加有长进了。”刘惔回答:“这就好像天本来就是高的一样。”
【点评】王濛与刘惔是交情极好的朋友,刘惔的回答有玩笑的意味,也有自矜的意味,因为不恶的存在固然是合理的,但不断向善、精益求精则更有必要。“天之自高”出自《庄子》:“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
31.刘尹云①:“人想王荆产佳②,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注释】①刘尹:刘惔。见言语22注②。②王荆产:王徽,字幼仁,小名荆产,王澄之子。
【今译】刘惔说:“人们认为王荆产好,这是想象高大的松树下应该会有清风而已。”
【点评】“长松下当有清风”,是认为出身良好的门第,本人应该很好。这是一种猜测之词,有一定的依据,因为家教好、门风好、父母长辈有学识风度,更容易教养出优秀的孩子,但并不绝对。因为自身的识见、追求,与后天的自我磨砺,更为关键。
3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②,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⑤,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⑥。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见德行21注②。集:聚集,会合。内集,指家庭内部聚会。②骤:迅疾。③胡儿:谢朗,字长度,小字胡儿,谢安侄子,官至东阳太守。④差:副词,差不多,稍微,略微。拟:比拟。⑤无奕:谢奕,字无奕。见德行21注①。谢奕之女谢道韫,名韬元,才识出众,人称其神情散朗,有林下风范。⑥王凝之:字叔平,王羲之之子,工草隶,曾任左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孙恩攻打会稽时,城破被杀。
【今译】太傅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聚会,与儿女们谈论诗文义理。不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安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呢?”侄子谢朗说:“空中撒盐,大概可以比拟。”侄女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飘舞。”谢安大笑,非常高兴。这位侄女就是谢安长兄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
【点评】谢朗将飘雪比作空中撒盐,外观上虽然相似,但形态上却相差甚远,因为盐粒是颗颗坠落的,而雪却是扬扬洒洒,在风中飘旋而落;谢道韫抓住了“飘”的动态,将雪比作风中的柳絮,就显得十分贴切而富有情致。她的观察力、领悟力和描摹能力,从中可见一斑。
33.刘尹云①:“清风朗月,辄思玄度②。”
【注释】①刘尹:刘惔。见言语22注②。②玄度:许询,字玄度,有才藻,善清谈,不愿为官,后来隐居山林。
【今译】刘惔说:“每当清风朗月时,就思念起许玄度来。”
【点评】许玄度在京都时,曾住在刘惔家里,这是他离开后,刘惔怀念他时所说的话。在清风朗月,清景无限之下,心情归于平静淡泊,在这种时候能够思念的人,大概是君子之交,彼此赏心悦目的吧。
34.谢公云①:“贤圣去人②,其间亦迩③。”子侄未之许④,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⑤,必不至河汉⑥。”
【注释】①谢公:谢安。见德行21注②。②去:距离。③迩:近。④未之许:不同意这种说法。许,赞同。⑤郗超:字嘉宾,郗鉴之孙,郗愔之子,精通义理,为桓温大司马参军。⑥河汉:本指银河,这里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今译】谢安说:“圣贤距离普通人,也是很近的。”他的子侄不同意这种说法。谢安叹道:“要是郗超看到我这句话,一定不会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
【点评】谢安认为,圣贤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小的,这是一种积极平和的看法,虽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但他认为像郗超这样精通义理的人一定能同意自己的看法。
35.支公好鹤①,住剡东山②。有人遗其双鹤③,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④。鹤轩翥不复能飞⑤,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⑥! ”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高僧,世称“林公”“支公”。②剡(shàn):县名,在今浙江嵊州。(àng)山:在剡县东部。③遗(wèi):赠送。④铩(shā):摧残,伤害(羽翅)。翮(hé):鸟羽茎下端中空部分。⑤轩翥(zhù):高飞。⑥玩:供玩赏之物。
【今译】支道林喜爱鹤,住在剡县山上。有人送给他一双鹤,不久,鹤的翅膀长成了,想要起飞,支道林心里舍不得,于是割断了它们的羽翅。鹤高举翅膀却不能飞,于是回头看着翅膀垂下了头,看上去仿佛有懊丧的感觉。支道林说:“既然有冲上凌霄的姿态,怎么肯给人做仅供耳目观赏的玩物呢!”于是养好了它们的羽翅,放它们飞去。
【点评】支道林爱鹤,因为舍不得它们离去而伤害了它们;然而,当他看到它们损伤翅膀后不能高飞的失意懊丧之态后,终于选择了放它们飞去。喜爱一样东西或一个人,就应该给它合适的空间,允许它保持自由的精神,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着一己私欲而禁锢它们。所以支道林是真正的爱鹤之人。
36.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①,谢太傅以问子弟②,车骑答曰③:“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注释】①晋武帝:见言语25注②。饷(shǎng):赠送,赐予。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阮籍等人友好,曾任吏部尚书、右仆射、司徒等,善于选拔人才。②谢太傅:谢安。见德行21注②。③车骑:谢玄,字幼度,小字遏(一作羯),谢奕之子,谢安之侄,淝水之战时为前锋都督,封康乐县公,死后追赠车骑将军,故称“谢车骑”。
【今译】晋武帝每次赐给山涛的礼物总是很少,谢安就这件事询问子侄们的看法,谢玄回答:“大概是由于接受礼物的人所需不多,也就使给予礼物的人不觉得少。”
【点评】谢玄的回答很有哲理。因为多少往往不由旁观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判断,而是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相对而言的。接受者的需求量小,给予者也就不会感觉礼品少了。
37.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①,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②,亦觉日月清朗。”
【注释】①王司州:王胡之,字修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曾任吴兴太守,后被任命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还未上任就病逝了。印渚(zhǔ):地名,在吴兴於潜县(今浙江昌化东)。看:观赏。②非唯:不但。开涤(dí):开朗清爽。
【今译】王胡之到吴兴印渚观赏景物,叹息道:“这里不但使人心情开朗舒畅,也使人觉得日月更加清明。”
【点评】天然山水能荡涤情志,开拓襟怀,使眼中的天地愈加明净。
38.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①,会宾僚出江津望之②,云:“若能目此城者③,有赏。”顾长康时为客④,在坐,目曰:“遥望层城⑤,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注释】①桓征西:桓温。见言语26注①。治:管理。江陵:当时为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②江津:江边的渡口。③目:品评,品题。④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是当时著名的画家,曾被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⑤层城: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上的高城,这里用来比拟江陵城。
【今译】桓温将江陵城修建得十分壮丽,他会集宾客、僚属到江边渡口眺望城楼远景时,说:“如果有谁能够品评这座城,我会给他赏赐。”顾恺之当时作为宾客,也在座,他品评道:“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温立即赏给他两个婢女。
【点评】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也十分善于辩论、戏谑,当时的人们认为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在这里,他随口品评江陵城,能够引用典故,贴合实际,而且言语优雅从容,因此得到桓温的赏赐和时人的欣赏。
39.王子敬语王孝伯曰①:“羊叔子自复佳耳②,然亦何与人事③,故不如铜雀台上妓④。”
【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见德行26注①。王孝伯:王恭。见德行28注①。②羊叔子:羊祜(hù),字叔子,晋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曾任尚书左仆射,镇守襄阳,参与议定西晋灭吴大计。为官清廉,德高望重,他去世后,荆州人为他立碑,名“堕泪碑”。③与(yù):相关,关涉。人事:即我的事。人,指自己。④铜雀台:曹操所建楼台,位于魏郡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西北,为当时曹氏集团宴饮游乐之所。妓:通“伎”,从事歌舞杂技表演的女艺人。
【今译】王献之对王恭说:“羊叔子自然是很好的,可是与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还不如铜雀台上的歌舞伎。”
【点评】王献之潇洒不羁,认为先贤固然有值得肯定、效仿之处,然而跟我的个人生活没有直接关系,还不如歌舞伎的表演,能够使人耳目愉悦。一味敬仰先贤的高度,不如享受当下的生活。当时的人认为王献之过于轻狂。
40.顾长康从会稽还①,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②。”
【注释】①顾长康:见言语38注④。会稽:郡名,治所在今浙江绍兴。②蔚:云气弥漫。
【今译】顾恺之从会稽回来,有人问他会稽的山川如何秀美,他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茂盛,笼罩其上,就像云烟兴起,霞光弥漫。”
【点评】会稽山水之美,为南朝诗文之屡见。而顾恺之这寥寥几句点评,也生动描摹出山水间葱茏绚丽、云霞朦胧的景象。
41.简文崩①,孝武年十余岁立②,至暝不临③。左右启④:“依常应临⑤。”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注释】①简文:简文帝。见德行24注①。崩:古代帝王死亡,称为崩。②孝武:孝武帝司马曜(yào),字昌明,简文帝第三子。立:帝王或诸侯即位。③暝:傍晚,日暮。临(lìn):哭吊死者。④启:禀告。⑤常:常规,常法。
【今译】简文帝去世,孝武帝十余岁就登上帝位。他到了傍晚还不去哭灵,左右侍从向他禀报:“按照常规,现在应该去哭灵。”孝武帝说:“悲伤来了自然会哭,有什么常规?”
【点评】孝武帝的这几句话是对成规的质疑与藐视。因为人的情感由心而发,即使身为帝王,也不应该被所谓的规矩控制自己的情感。孝武帝在位期间曾制约士族的政治势力,但又沉溺酒色,其言行举止往往与常规不符。
42.孝武将讲《孝经》①,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②。车武子难苦问谢③,谓袁羊曰④:“不问则德音有遗⑤,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⑥。”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注释】①孝武:孝武帝。见言语41注②。讲:研究,讨论。《孝经》:儒家经典之一,以孝为中心,阐明儒家“孝治”的伦理思想。②谢公兄弟:指谢安和他的弟弟谢石。私庭:私宅,私家。③车武子:车胤,字武子,少年时家境贫寒,无灯油,夜晚用绢袋装萤火虫照明看书。难:对……感到为难。苦:多,多次。④袁羊:袁乔,字彦升,小字羊,曾任尚书郎、江夏相。⑤德音:善言,对别人言辞的敬称,这里指谢安兄弟的谈论与阐述。⑥嫌:不满,厌烦。
【今译】孝武帝将要研讨《孝经》,谢安兄弟与其他人预先在家里讲论研习。车胤想请教谢家兄弟,又觉得问多了不好,感到很为难,对袁羊说:“不问,怕高明的见解会有所遗漏;多问,又怕过于烦劳谢家兄弟。”袁羊说:“谢家兄弟一定不会有这种不满。”车胤问:“你怎么知道呢?”袁羊说:“何曾见过明镜因为屡次照影而疲劳,清澈的流水因为微风的吹拂而厌烦?
【点评】晋代司马氏政权标榜“以孝治天下”,儿童启蒙,先读《孝经》,所以有少年孝武帝讲《孝经》之事。袁羊与车胤的对话表明,才识卓著的人,是不会因为别人的多次请教而感到厌烦的。
43.王子敬云①:“从山阴道上行②,山川自相映发③,使人应接不暇④。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见德行26注①。②山阴:会稽郡的治所,在今浙江绍兴。③映发:相互辉映。④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指沿途美景太多,看不过来。
【今译】王献之说:“在山阴道上行走,山川相互辉映,使人目不暇接。如果是秋冬之交,那时的景色就更令人难以忘怀了。”
【点评】这一则仍然写会稽山水之美,行人看景,以至应接不暇。
44.谢太傅问诸子侄①:“子弟亦何预人事②,而正欲使其佳③? ”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④:“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见德行21注②。诸:“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指代问的内容;乎是介词,引进后面问的对象。②预:关涉,相关。③正:副词,相当于“总”或“必”、“一定”。④车骑:谢玄。见言语36注③。
【今译】谢安问侄子们:“子侄后辈与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总是希望他们优秀呢?”大家都没有说话,谢玄答道:“就像芝兰玉树,人们总想让它们生长在自己的庭院里啊!”
【点评】即使儿孙之事与己无关,做长辈的也总是希望自己的子侄后辈能够优秀出众,这种期望的心情就像人们看到芝兰玉树,总是希望它们能生长在自家庭院,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出现在自己身边。
45.顾长康拜桓宣武墓①,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②! ”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③,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长风④,眼如悬河决溜⑤。”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注释】①顾长康:顾恺之。见言语38注④。桓宣武:桓温。见言语26注①。②“山崩”“鱼鸟”二句:高山崩塌,沧海干涸,飞鸟和游鱼将依靠什么?这里将桓温之死比作山崩海枯,将众人比作飞鸟游鱼。③凭重:倚重。④广莫长风:即广莫风,指北风。⑤悬河:瀑布。决溜:指河堤决口,河水急流。
【今译】顾恺之去拜谒桓温之墓,作诗说:“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他:“你倚重桓温才这样说,你哭的样子能让我们见见吗?”顾恺之说:“我为桓大将军痛哭时,鼻息如北风劲吹,眼泪如瀑布急流。”另一种说法是:“声音如雷霆震破山峦,眼泪如河流倾泻,注入大海。”
【点评】桓温晚年虽有篡位之谋,但他生前数次北伐,力图恢复中原、收归失地,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威望。除此之外,他的人格魅力也使人欣赏、尊崇。顾恺之曾为桓温参军,又曾受到桓温的赏识,他对桓温的推崇敬仰之情是毫不掩饰的。他的诗句,以及描摹哭状的言语,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情感真挚而坦荡,深含仰慕痛惜之情。
46.桓玄诣殷荆州①,殷在妾房昼眠,左右辞不之通②。桓后言及此事,殷云:“初不眠③,纵有此,岂不以‘贤贤易色’也④! ”
【注释】①桓玄:字敬道,小字灵宝。桓温幼子,承袭父亲的爵位为南郡公,故称“桓南郡”。曾任江州刺史,后篡位,建国号为“楚”,后兵败被杀。殷荆州:殷仲堪。见德行27注①。②不之通:即不通之,指不向殷仲堪禀报。③初:副词,多与否定词“无”“不”等连用,表示“本来不……”“从来不……”的意思。④贤贤易色:出自《论语·学而》,指以礼敬贤者之心去替换好色之心。
【今译】桓玄拜访殷仲堪,殷仲堪正在小妾的房里午睡,左右侍从谢绝为桓玄向主人通报。桓玄后来说起此事,殷仲堪说:“我从来不睡午觉,即使有这样的事,我难道不会以礼敬贤者之心去替换好色之心么!”
【点评】殷仲堪说话幽默风趣,解释了当时的失敬,又引用《论语》调侃一番,表明自己礼敬桓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