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小精灵
为了纪念我的外甥女方静,姐姐收集了许多朋友、同事、同学写的纪念文章,准备为她出一本书。姐姐也让我写写她小时候的故事。
拿起笔,顿时她儿时的点点滴滴、桩桩件件以及在北京师范大学与我们小住时的欢愉,她那调皮、可爱的模样,一一浮出脑海,激起了内心的波澜。
可爱的小静,是我们大家庭里第三代中,第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1971年夏天,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下午,那一刻她是坐着降生下来的。医生称这为臀位。或许是巧合,她来到世上的瞬间,风停了,雨住了,天空豁然开朗,大地洁净如洗,一切是那么的平静祥和。一位老奶奶来看其生小孩的女儿,她为了安慰姐姐难产的痛苦,就问姐姐说:“你生的是女孩?”姐姐点点头,“是坐着生的?”“嗯。”“哇,你这个孩子不得了呀,将来一定有出息,坐生娘娘,立生官嘛,你看这狂风暴雨的,这是仙女下凡呀。”本来虚弱的姐姐一下笑了,心想这老太太可真会说话。
出院后她的外祖母给她起名叫“静”。
静出生之后,我们全家视她为掌上明珠,加之她天资聪慧,乖巧可人,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邻里们也常以她可爱的模样为荣。一次,邻居的同学聚会,把她“借”走抱去向大家炫耀了一番。我有个上海的朋友,一次回上海探亲,竟要带上她到上海游玩。
小静天性大方,从不认生。两岁多的时候,因病住进儿童医院,当时医院不让陪床,家里人都很不放心。她却很快适应了医院的环境,称护士长为“护士妈妈”、称她的医生为“医生奶奶”,不做治疗时,东走西逛,俨然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小静从小爱唱歌,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小郭兰英”之称。这可能与家族的遗传有关。姥姥的嗓子极好。老人家在她年近九十的高龄时,一段京剧“苏三起解”仍能震惊四座;二哥是男高音,从事文艺;姐姐、三哥唱歌也都唱得很好。其实我的嗓音比不上家里的人,但是我也曾在内蒙生产建设兵团文艺汇演时,勉为其难地扮演过《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常宝。静非常喜欢唱郭兰英老师的歌,小小年纪,演唱《绣金匾》时,一条小辫子,一身中式衣裤,配上一个黑色绣花小兜兜。那声音、那神情、那动作,真是爱煞人。一下子唱红了京城。她演出时,从不怯场,人越多她越来精神,先后在人民大会堂、首都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场、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大型场所参加过演出。每次都震惊全场,掌声雷动。音乐家郭兰英将她收为徒弟,她也是郭老师最小的徒弟。师徒俩有时同场演出。小静与郭兰英老师一起演出了《窦娥冤》。她饰演了剧中的小窦娥。小窦娥扮演得也是活灵活现,所有观看的人都赞叹不已。她还随郭兰英老师一同下过煤矿、到过工厂去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郭兰英老师也更加地疼爱她,把她接到自己家里去住,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上小学了才回到自己家。
※ 三周岁的方静
小静的演唱和表演功底以及以后所取得的成就,都和郭兰英老师对她的培养和付出密不可分。小静和我们全家永远都会感念在心的!
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我们家和许多人都住到了在陶然亭公园里搭建的地震棚里。她那年5岁,她用自己清纯的歌舞,为避难的民众带来了快乐。在那些忧虑、愁苦的日子里,她驱散了不少蒙在人们心头上的阴霾。大家都很喜爱她,喜欢逗她。一天有位老奶奶问她:“孩子,晚上有蚊子吗?”她神秘地悄悄地答道:“有,还有毛毛虫!”把老人家笑得前仰后合。
该上小学了,静被“北京实验小学”破例录取。学校与住家相距十多公里,一年级的小豆包独自挤公交车去上学。妈妈骑着自行车在女儿所乘坐那辆车的前后一路飞奔,她要在汽车到达之前先到,然后骑车再带她前往学校,然后再返回单位去上班。车厢里的小人儿被夹在人群中间动弹不得,经常下不来车,不是提前一站下了就是坐过了站,妈妈就拼命地前后去找,后来是一个敬业的售票员每次都把她拉到她的售票台里保护起来,关照她上车下车,从此这位10路公共汽车的售票员阿姨成了外甥女的“保护神”,妈妈和静记住了车号,有时车不准点,她们宁愿在寒风酷暑里多等几班也要等这位阿姨的车次。
风雨无阻,暑去寒来,年复一年长达五个年头。后来静考取了实验中学,妈妈才让她自己坐车上下学,育儿的辛苦可见一斑。我始终对姐姐为女儿付出的辛苦,和为她选择的未来之路的坚持而心存敬意!
艰辛困苦磨炼着静,造就了静的勇敢和坚强。她不甘平庸,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拼搏,与众不同是她的追求,固守己心是她的人生准则,就像冬日里的蜡梅不惧严寒,如夏日里的花儿灿烂盛放。
一天我突然得到静重病的消息,如晴天霹雳,心急如焚!立即和哥哥瞒着姐姐,在大雪纷飞中赶往机场,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她的病床前,她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竟是:“舅舅、姨,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你们,对不起!请原谅……”她十分激动,瘦弱的胸脯一起一伏,我们泪流满面又不敢让她看到,极力地掩藏着我们的悲痛!没想到这竟成了她临终前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动情而又伤感的话!她有许许多多想做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还有许多想说没有来得及说的话,就这样匆匆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该承担的都承担了,她所能做的也都做了,太忙、太累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2014年3月在她外祖母临终前,她放下手中所有的事,也要为姥姥来送行。她太累、太忙、太辛苦啦!
她的故事很多、很多,感谢上帝赐给我们家这么优秀的孩子!
她没有走,只是去了另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她一直都在我们的心中!
静,亲爱的孩子!谢谢你来到我们的家,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和荣耀!我们爱你、深深地爱你、永远爱你!
(作者系北京颐和园小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