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合伙人股权布局的八大死局
过去是一个雇佣的时代。老板带领一个团队,经营一家企业。今天,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合伙人和众筹制是未来的主流形式。第一章,我们讲一讲企业股东之间应该如何合伙,如何合作。
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在今天,合伙人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的重要性,比你是否处在风口更重要。”企业拥有再好的商业模式、再好的技术或者再好的产品,都需要一个团队去执行。在过去,老板通过发薪水发奖金的方式,组建一个企业。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任何一个团队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都必须通过联合合作和共同入股的方式,一起创业,经营企业。
※ 通过三家企业认识合伙人时代
我们先来看一家企业:新东方教育集团,著名的英语教育机构,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于2006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新东方的三个合作伙伴——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的创业故事,后来被拍成电影《中国合伙人》,国人也是通过这部电影了解了“三驾马车”白手起家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故事。
再看一家大家熟悉的企业:苹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2014年,苹果品牌超越谷歌,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2016年7月20日,《财富》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苹果公司名列第九名。时光回到1976年,乔布斯成功说服沃兹在装配机器之余跟他去推销,他们的另一位朋友罗·韦恩(RonWayne)也随后加入其中,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组建了苹果电脑公司。30年时间过去,虽然乔布斯已经不在人世,但苹果企业依然正常运转,因为在乔布斯的背后,有“九大虎将”,他们是一个合伙人团队。
老板学会驾驭股权
对内可以用明天的利润来激励今天的员工;
对外可以进行股权融资和股权众筹,将社会财富为自己所用。
最后来看看小米公司。小米公司2015年的年营业额接近800亿元,员工人数上万。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初,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找合伙人团队。最终5个“海龟”加3个“土鳖”,一起组建了一个非常强大又有凝聚力的创始人团队。
这三家企业能有今天的强大,无不是得益于合伙人团队的努力付出。
在今天,看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能飞多高,关键要看企业里有多少像老板一样自动自发和兢兢业业的合伙人……
事实证明,一旦老板学会驾驭股权,懂得抓住合伙人时代的机遇,对内可以用明天的利润来激励今天的员工——做股权激励,把员工捆绑起来,让他们拥有老板一样的思维,每天都为企业操心;对外呢,老板可以进行股权融资和股权众筹,将社会财富为自己所用。
相反,如果老板不懂得如何科学地驾驭股权,那么在对外融资过程中,就有可能失去企业的控股权,有可能引起企业内部股东之间的纠纷。一旦企业的股东之间发生纠纷,发生矛盾,却没有一套科学的制度去管理与约束他们,那么企业股东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最终不可调和,企业也就岌岌可危了。
※ 从同心同德到同归于尽的四个阶段
这并非耸人听闻。很多合伙人,都难逃从同心同德到同归于尽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因为一个很棒的项目聚在一起,“同心同德”;第二个阶段,随着合作的深入,彼此之间不断产生分歧,大家“同床异梦”;第三个阶段,各种矛盾不断升级再升级,大家“同室操戈”;第四个阶段,由于很多问题解决不了,企业濒临破产倒闭,最后大家走向“同归于尽”。
为了避免从合伙走到散伙的悲催结局,在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就要对股权进行专业的、科学的设计。相反,如果股权设计存在侥幸心理,纰漏百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股东之间就会产生纠纷,就会开始掐架。股东们都无暇经营企业,最终把企业推向毁灭。
知名企业爱多VCD就是很好的例子。大股东胡志标和二股东陈天南之间,产生了分歧和矛盾。最后,二股东陈天南利用财务上的一些不规范,把大股东胡志标送进了监狱。知名企业真功夫是一个家族式企业,因为股东之间的各种矛盾,老板把自己的亲姐夫送进了监狱。
类似这样残酷的案例非常多。近些年,我通过大量学员的合伙经营案例,总结出八类关于合伙人股权设计的死局。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企业股权布局属于这八个类型中的一种,那你就应该非常警惕了:你的企业非常危险,需要股权专家的帮助,帮助你规避股权风险,避免企业日后矛盾激化,酿成悲剧。
※ 股份平分: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一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一大死局,叫作“股份平分”。股份平分的概念,举个例子来说:今天您和朋友合伙开了家公司。朋友说:“我们股份应该怎么分啊?”您心想,在中国,大家都要讲义气,于是说:“咱俩各占一半。”这就叫“股份平分”。三个股东,各占1/3;四个股东,各占1/4……这样的股权结构,和“两个股东各占一半”一样,都叫作“股份平分”。
“股份平分”式的股权结构,对企业有什么危害呢?小米的雷军,在创办小米企业以前,也创办过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是跟三个同学一起创办的,当时谁也不太清楚股权应该如何设计,最后大家经过协商决定:每人各占25%,也就是四个股东各占1/4。结果,一连串的问题出现了:因为股份占比一模一样,在企业里没有人说了算。企业的总经理非常被动。大家总是认为,企业出现的一切问题都是总经理的问题。最终,换了两轮的总经理,大家发现企业的诸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最后,因为股权设计出现问题,公司倒闭了。
在第二次创业也就是在创办小米的时候,因为有了前车之鉴,雷军吸取了经验教训,持有小米企业67%以上的股份,据称他要保证自己对小米的决定权和领导权。
西少爷最早是三个人合伙,三个股东差不多各占1/3; “真功夫”,两个老板各50%;海底捞最早的股权架构是四个人合伙,四个人股权平分,后来变成两个人:张勇和合作伙伴各占50%。最后,幸亏张勇及早发现了股权平分的弊端,经过调整才避免了因股权分配不合理带来的种种问题。
创业之初,我们一定要跟合伙人讲清楚,不管出于哪种角度、哪种因素的考虑,企业里面的股份一定不能平分。如果你的企业股权布局是股权平分型的,任何一家投资机构或者是投资人,都不会给你的企业投入一分钱。即便你拥有再好的商业模式,再好的团队,就因为这样一个顶层股权布局,投资人会理智地认为你的企业没有未来,没有希望,不能投资。
※ 唯一股东: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二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二大死局,叫作“唯一股东”。什么叫作唯一股东?就是说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你个人拥有企业100%的股份,或者是夫妻两人共同占有企业100%的股份。这样的一个股权架构,表面上看,你完全拥有这家企业,你是企业的主人,所有的员工、所有的团队,都在为你打工,但是从股权的角度来分析,就会让你大吃一惊。企业是谁的,谁就会操心,既然你拥有100%的股份,那么就不会有人替你操心,你有的只是不操心的员工,只是混保底工资的一群人,这样的企业,肯定发展不起来。
股权设计有三条生死线,其中一条是“67%”。67%意味着企业的股东占有企业2/3以上的股份。当你占有企业2/3以上的股份时,你就在法律上拥有了绝对控股权。一旦你掌握了这个“绝对控股权”,无论是企业被并购或收购,还是修改章程,或者是企业股权结构变更,都是你说了算。
实际上,100%和67%的股份占有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老板没有必要把这33%紧紧捏在手里。这33%的股份,就好比是地下的宝藏。当其没有被开发出来时,有任何价值。一旦我们把这33%的股份拿出来,对内用于激活团队,激励员工,对外用于融资,用来众筹,股权应有的价值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股权的增值权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但是,很多老板不懂67%股权设计的妙处,还认为股权是高高在上的东西,不容别人沾染,结果白白让宝藏蒙尘。
※ 小股东称霸: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三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三大死局,叫作“小股东称霸”。
在企业当中,有这么一种情况,虽然某个股东占的股份比例很少,但是这个企业里他说了算。
我们举例说明。一家知名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有两个股东,两个股东没有平分股权,其中一个占51%,拥有相对控股权,另外一个股东拥有剩余的49%。后来,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迫切需要一位技术人才。新加入的这位技术人才也希望拿到企业的股份,跟两个股东一起创业。这个时候,大股东和二股东经过商议,每人拿出2%的股份即总计4%的股权转让给小股东,就是这位新加入的技术人才。
这样一来,大股东的股份从51%降为49%,二股东的股份从原来的49%变为47%,三股东占有4%。按道理说,三股东的股份比较少,在企业的分量比较轻,是个小股东。可是,一旦大股东和二股东发生矛盾出现纠纷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大股东和二股东找到三股东,希望他做中间的裁判,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二股东47%的股份,再加上三股东4%的股份,正好是51%,而大股东的股份则是49%。结果,这样的一个股权架构,最终导致企业里面老大和老二说了都不算,而是小股东说了算。谁去联合小股东,谁就会占有控股权。所以,这样的股权结构非常危险。我们把这种小股东绑架大股东的现象叫作“小股东称霸”。
在一个企业当中,股份多说话不一定有分量,因为股份的分红权和表决权是可以分开的。
※ 按资入股: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四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四大死局,叫作“按资入股”。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个3个老板合伙开咖啡厅的故事。这个咖啡厅刚开始运作时,需要创业资金100万。他们有三个股东,其中老大投入了50万元的资金,老二投入了30万元的资金,老三投入了20万元的资金。通常情况下,合伙人会按照彼此投入企业的资金进行股份比例的分配。他们三个人也是按照这种方法来分配的。老大投入50万元就占50%的股份,老二就占30%的股份,老三占20%的股份。在你看来,这样的股权设计合理吗?
按理说,这样的股权分配方式似乎很合理,但之后不合理的事情马上出现了。这家咖啡厅的老大,不仅投入了50万的资金,整个咖啡厅的管理运营还都得由他出面解决。他每天在咖啡厅全职工作,就连周六日也不休息。老二和老三呢?他们只是开始创业时投入了一笔资金,之后就很少去咖啡厅了,也不参与具体的经营,最多就是年底过去拿分红,拿股权的投资回报。时间久了,老大心里特别不平衡。从出资的角度看,大家应该按照532的比例来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一家企业不应该单单按资金投入分配,还应该按人力贡献分配。人力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资本。老大是100%地操心,他应该100%地占股,老二老三只是出钱,并没有出力,所以这种股权结构设计完全不合理。
企业家在跟别人合伙创业时,不仅要根据资金投入分配占股比例,还要考虑人力贡献因素,最终结合各方面综合因素确定所有合伙人的占股比例。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从需求侧看,高投资快要触底;从供给侧看,去产能还未到位;从中长期来看,新动能尚未形成。
回到刚才的案例,资金投入上老大占50%。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衡量,如果聘请一位店长或者总经理来管理这家咖啡厅,前期至少会给这个店长20%左右的股份。所以,之前出资50万元的大股东,他至少占有67%或者以上的股份,才是比较合理的。
※ 备胎股东: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五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五大死局,叫作“备胎股东”。备胎股东怎么理解?一些股东经营着多个公司或者投资了多个事业、多个项目,并没有全身心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他们不是全职工作,而是身兼他职。这样的股东,对于创业型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他们的心并没有完全放在企业里,也就不能全身心地去经营这家企业。
自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长已接近底部。从需求侧看,高投资快要触底;从供给侧看,去产能还未到位;从中长期来看,新动能尚未形成。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下,创业成功率变得越来越低。即便5个合伙人都拿出100%的时间和精力创业还不一定成功,更何况企业里还有几个股东在全心全意地经营着其他的事业。
最可怕的是某些股东既没有经营其他的事业,也不把这个事业当回事,只是参与分红。这对于其他全职创业合伙人非常不公平,前期没有利润还可以,一旦有了利润,大家就会感觉分配不均,最后导致项目濒临失败。
※ 股东众多: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六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六个死局,叫作“股东众多”。为了聚集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人脉,一家企业或者一个项目通常会通过股权众筹拥有几十个股东。有一家咖啡厅,就是这样的情况。企业通过股权众筹的形式,筹到了大约100位股东。这些股东都是白领,本身有自己的事业。咖啡厅开始运营时,大家兴致很高,都愿意出钱,可是等到咖啡厅开业那天,却发现这些美女股东有的在忙着化妆,有的在招呼自己的朋友,却没人去管理这家咖啡厅,最后这家众筹的咖啡厅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很多企业家,都喜欢加入一些平台组织或者协会。刚开始大家都有激情,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也比较高,有好的项目大家一起运作,经济低迷也没关系,大家抱团取暖。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因为大家都是同学关系,没有上下级之分,股权分配也都差不多。在这样一个股东众多的组织里,没有一个明显的“带头大哥”,一旦股东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会非常低。对于投资公司来说,当发现一个企业里有几十位股东,却没有一个带头大哥,没有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一个人在全职经营,即使这家企业有再好的项目、再好的产品和再好的技术,也不会去投资。
※ 影子股东: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七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七大死局,叫作“影子股东”。
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可能会跟一些政府部门或者协会组织有生意往来,这个时候企业家会给他们一些干股或者股份,给他们分红。刚开始的时候企业不大,给他们股份也没有问题。一旦企业做大之后,问题就出现了。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学员的案例。案例里的王总原本是一位国企的工作人员,离职后创办了一家企业。企业里还有两个股东,因为这两个股东都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创业初期能给企业暂时带来一部分稳定的收入,王总给其中一个股东配了15%的股份,给另外一个股东配了10%的股份。王总在听完我的股权课程后很纠结,他觉得这样的股权设计肯定有问题,于是便向我咨询如何调整。
王总为什么会纠结呢?这家企业一旦做大之后,就等于拥有两个“影子股东”。“影子股东”一没投钱,二没出力,还要给他们干股。企业存在10年,股份就要分给他们10年;企业存在30年,股份就要分给他们30年。哪怕这家企业传承给下一代,这家企业以后做到1个亿或者10个亿的利润,都要白白给两个“影子股东”25%的股份。王总觉得非常苦恼,如果不分配,又担心把“影子股东”得罪了。“请神容易送神难”,所以他特别纠结。
其实王总该纠结的地方还在后头。任何一家企业,一旦有了“影子股东”,企业那就等于在不规范经营。这种企业,是不可能上市去进行资本运作的。所以,要想让企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必须坚决杜绝“影子股东”。
※ 非出资股东: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八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八大死局,叫作“非出资股东”。虽然一些合伙人是企业的股东,但他们并没有出钱去购买企业的股份,这便是非出资股东。
对于股权:
上策为卖,中策为换,下策为送。
有位姓赵的老板,在他的企业里面有一位老员工。这个老员工,跟了赵总快十年了。现在企业效益还不错,这位赵总有一次私下里向我咨询:应该如何跟这位老员工分配股份。我让他说说自己的打算,赵总告诉我,他说想送给这位老员工一定数量的干股。我很直接地跟赵总说:为什么不让这个入股对象掏钱买股?赵总的理由是:大家都这么长时间了,一起合伙打的天下,关系也比较好,就像亲兄弟一样,这个时候如果再让这位老员工出钱的话,面子上过不去,感觉不太合适,干脆把一些股份白白送给他。
像赵总这样好面子、重义气、不太懂股权设计的企业家,大有人在。岂不知,企业存在非出资股东的后果有多危险!试想,有几个人会对白白送来的东西倍加珍惜呢?我在培训课程上经常分享一个理念:交钱才会交心。只有合伙人投入了资金,他才会认识到股权的重要性,从而珍惜他得到的股份。
对于股权,上策为卖,中策为换,下策为送。也就是说,若股份能够卖,我们尽量把其卖出去。对外,我们可以卖给投资人,卖给上下游,卖给合作伙伴;对内,企业家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企业内部的员工。为什么要把股份卖给内部的员工?因为某些员工追随了企业很长时间,他对企业有感情,对老板信任,最有可能掏钱给你。
要想外部融资,要想在外面卖股份,首先要在内部把股份卖给员工;要想外部众筹,就要先在内部众筹,内部融资。华为企业是把股份卖给员工的最好典范。华为是世界500强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1995年开始做内部股权激励,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抵御金融风险,把股份卖给员工。李克强总理在华为考察的时候特意讲到:华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华为早早地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
以上就是合伙人股权设计方面经常出现的八种情况,希望企业家在创业合伙过程中科学分配股权,坚决避免以上八大死局。企业只要一开始在股权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和布局,日后就会避免很多关于股权的纠纷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