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温度和湿度
苏子佩很好奇她要做什么,也跟着她一起走了过去。
只见南宫如云把煅烧完得木材取出来直接放进了瓦罐中,这样的动作她一连重复了好几次,之后再将陶罐彻底的密封起来。
“云儿,你这是干嘛?”苏子佩看不懂。
“制炭。”南宫如云简洁得给出两个字。
“制炭?”苏子佩觉得有些不可能,炭这个东西可精贵了,哪里是云儿这样就能做出来的?“云儿,你可别说笑了,你还记得那银丝炭,可不是什么人都用的起的,就说咱们村里人,都是烧柴火,就连镇上的大户人家用炭那也是仔细节省着用的。”
“是吗?”苏子佩的话让南宫如云侧头看了过来,按照苏子佩这样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个时代的人对这项技术掌握得还不够,其实主要就是不太清楚其中的一些关键点。
“当然了,你看你,怎么什么都忘了。”苏子佩无奈的摇了摇头,“好了,别捣鼓这些有用的没用的了,咱们还是想想怎么把那茅草屋变成暖棚吧,总不能在里面烧柴火不是?那烟把什么都能熏死了。”
南宫如云这会儿又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对苏子佩的话也是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可也只是点头,并没有其他的动作。
苏子佩一个人默默的叹了口气出了门,这孩子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就完完全全的变了个人一样。
大概过了一刻钟的样子,回过神来的南宫如云将密封的瓦罐打开,里面之前燃烧的红光此时已经消失,除了一股热浪之外能看到的就是黑漆漆的一片,南宫如云将那些东西全都倒了出来,看着那一小堆的东西脸上扬起了笑容。
“成了!”
这些就是她准备用来为暖棚增温的东西,正如苏子佩说的那般,在暖棚里烧柴火什么都要被熏死,在现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只能用炭火,可惜了她不是北方人,不然的话北方的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让瓦罐冷却了一下之后南宫如云又继续如法炮制,这是一项费时间的工作,看来赶明儿她还是要多去弄几个大瓦缸回来。
在外面转悠了一圈的苏子佩回到家中,准备要开始做晚饭了,南宫如云那边的火一直没有停下,她也就省的重新去生火,直接从这边夹火进灶膛就是了。
不过当她看到南宫如云脚边的那一堆黑漆漆,面上还泛着白灰的东西的时候,她简直惊呆了。
“云儿,这,这竟然真的是炭!”以往的见识让她一眼就认出了这堆东西。
“是啊,就是炭,娘不是说我瞎捣鼓吗。”南宫如云看着苏子佩那吃惊的模样,忍不住调侃起她来。
“天啦,娘真的是没想到你竟然连炭都能弄出来,有了这个东西,咱们的茅草屋真的就能变成暖棚了啊!”苏子佩哪里还有心思去关心南宫如云说什么啊,到现在她才真正的看到了希望。
“这点可不够。”南宫如云自己也看了看那小小的一堆火炭,虽然成本为零,可这点一天都不够,“咱们村里有卖这种大点的瓦缸的吗?”
苏子佩想了想,“有的,在村那头有户人家烧窑,应该有卖的。”
“咱们还要多买几个回来,这样的话弄出来的炭才够用,那棚里可不是烧一天两天的事。”尤其是出苗之前温度更是要有保证。
“那娘明天去问问。”苏子佩道。
“用途保密哈。”南宫如云叮嘱道。
“娘知道。”苏子佩又好奇的看了看,这才开始做饭。
南宫如云则还是继续在重复之前的动作,其实现在她用的这个原理佷简单,空气中的氧气让木材燃烧,然后将之与空气隔绝,没有了氧气火就会熄灭,自然就演变成了最低等的炭。
当然了,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是这种办法制作出来的炭质量并不好,卖相更是不好看,与之前苏子佩提到的什么银丝炭更是有着云泥之别。
不过也正是因为苏子佩之前说的关于炭的那些,让南宫如云心中又多了些想法,或许她也可以尝试一番,毕竟现在这个暖棚弄完之后剩下的工作是可以教给她娘去完成的。
次日清晨,南宫如云就将苏子佩拉到了暖棚里面,在之前苏子佩下种的基础上南宫如云又让苏子佩补了些上去,她希望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种出更多蔬菜,尽量的增加经济收入。
首先南宫如云将之前从铁匠铺子定做的炉子在暖棚中找位置摆放好,每个炉子里加入自制的木炭,然后再把定制的烧水壶放上去,每个烧水壶里已经装满了水。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这些炉子就是起到加温的作用,而这些烧水壶里面的水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便会有水蒸气产生,这就是湿度。”南宫如云一遍弄一边解释着,苏子佩跟在后面听的云里雾里的。
什么温度湿度的,她根本就从来没听过,但这些她也没有什么怀疑的地方,在以前那个地方,虽然她是自己的女儿,可她们的身份相差还是不小的,很多事情她闻所未闻,可女儿却不见得也同她一样。
“反正娘你记得要注意火不要让火灭了,也不要让水烧干了就是,对了,火也不能太大了。”南宫如云见苏子佩一脸懵,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的这些实在是太现代了,对苏子佩这样一个封建女子来说就像是天书一般,于是她想了想直接说了要求。
苏子佩这才配合的连连点头,“我这就去一趟村那头找找你要的瓦缸,等我回来云儿你再教我一遍。”
“嗯,没问题,其实也不难。”说话间南宫如云已经拿了些铜板出来放在苏子佩的手上,“这银子都说让娘管着了,您非得让我拿着,您看多不方便了,等您回来剩下的银子我就全给您。”
南宫如云还真是没见过这么不爱管钱的娘,要知道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哪家都是父母掌握着绝对的财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