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睽卦第三十八
(火泽睽 离上兑下)
睽卦卦体:离为火,火炎上;兑为泽,泽润下,二体相违,火泽睽,乖则睽,乖异。
卦德:离为明,兑为悦,上明下悦,乖违之时,仍不一定绝望。到任何环境都不能不做事。
《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家人不正,则家道穷,有人富可敌国,有人却贫无立锥之地,睽卦点明家教的重要。无教家之道则乖异矣,所以次家人卦。“睽者,乖也”,“乖”,从北,背也,背离,违背,不和谐。
“睽”,从目,目主见;从耳,耳聋之甚也,耳不聪、目不明。《玉篇》云:“目少精也。”眼中之瞳仁。杏仁、桃仁代表要点,许多事必抓到要点。
《杂卦》:“睽,外也;家人,内也。”
“睽”,《说文》称:“目不相视也。”《六书故》云:“反目也,因之为睽乖。”家道不正,所以乖离,家人、睽二卦互综,之所以睽,因不能如家人之和。
如有权势不发脾气,岂不代表雍容大度?是刘邦的爸爸。这段没讲,因没交学费啊!按传统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没发脾气。智慧是慢慢培养的。发脾气正告诉他人,此地无银三百两。
程子犹平稳,朱子则人称“伪学”,阳明人称其“野狐禅”。不过看《活水》(命自朱子词),还说人家曲解,就怕自己曲解新加坡。
好好培智,千万不可有半点主观。“亿、必、固、我”,即主观,独也。讲学不可以靠哪派,更不可以娼妓似的。读书人就是要客观。
睽,小事吉。
二、五正应,但乖其位,看不正确,听不准确,皆会睽,故居其位,不能应其事,小事仍吉,但时不我与,大事必凶。
“乖离之咎,无不生也;毁败之端,从此兴也。”(《说苑·谈丛》)贫贱夫妻百事哀,不能瞪眼坐吃山空,等死。应养俭德,不可以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看完慈济感到悲哀,有钱人都走了,等死的还要拼命到底。但有胆也没技,不会放枪。
培养正知正见,无上正等正觉。不能有所偏倚,“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
你们看事,真是奇迹。治世之术,邦交一断,此一灯火即没了。社会事各有看法,但结果证实谁对了。
找“乐容”,此为“八大胡同”(旧时北京前门外大栅栏附近青楼妓馆云集的八条胡同,后成为花街柳巷的代名词)术语。其实,我根本没去过八大胡同。
小凤仙(1900—1954,八大胡同“陕西巷云吉班”)绝不住在路边楼。要处处用智。你们太笨,根本不知是什么,小凤仙的住处,必要拐八个弯才值钱。看过多少丑的,最后才显出美的。
顾正秋(1929—2016,被推崇为“一代青衣祭酒”)老了,配角也必要找老的,必要相配以显主角。
别人可以人云亦云,自己一定要判断。我讲笑话,要你们培智,用判断力。保留一点,可不去分辨,但绝不相信。培智,可非一日之工。但事来瞬息万变,真是看破世情惊破胆。
强不强,在乎自立。人才、物资均不能搞机器做。
培智,并非人说就完,必得明辨之,然后笃行之。好自为之,但非一日之工。同学绝没有一个智者。要特别注意,今天做事得把持住分寸,注意那一刹那,因为转变就在一刹那间。
京剧《锁麟囊》给人很大教训,阔小姐,洪水来,家穷了!年轻固有运,但不能天天走大运。人必学水,要活,“智者乐水”。有多少钱,坐吃山空,一潭死水!“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怎能不垮?教家之道,无论男女,必学一谋生能力。学,备而不用也行。闲着就学,有备无患,就能谋生。
《打渔杀家》真看懂,地痞流氓就不敢横行了!平时必往坏处想,做个准备,有备无患,绝不求人,即便亲人也不行。同情、救济不能解决问题。看人的用度!退休下来才生病,穷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宗教不是讲道理就完,必好好玩味道理。人到老年,赚钱太难!到六十岁,毛病就上来了!自己留神自己的事,但不侵害别人。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
火炎上,“火动而上”;泽润下,“泽动而下”。物性如此,睽也。
《易》中许多要点,屡次提醒,如“蒙以养正”“止于至善”,止于正,最高即奉元,此系经深思熟虑来的。“大过,有害于人”,此一说法太笼统,再想一想,培养自己的思辨。
没有世乱,怎显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怕世乱,要养成自己有用。尽个人责任,不在乎人看,在乎自己是否有能,碰上一愿看的就有用。
读书人有治世智慧,有权人多混。刘邦胆大,故当皇帝;张良胆小,所以没当皇帝。“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伏羲画八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文辞不难,要深思。我讲得没有深度,你们就记住了。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睽有原因,有中心点,碰一个男的。有交点,共事一夫,故睽。
尧试舜,“‘我其试哉!’女于是(指舜),观厥刑(型)于二女”(《尚书·尧典》)。二女贵骄,同居而志不同,尧教二女看舜一天的表情,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于身,试以内治。
破坏人家的家庭,最不道德!挨打也没人同情。我最看不起有外遇的男人,没有格。男人守分的,少之又少。这都非儿戏。
进屋找我的,均天天有饭吃,却进门就流泪。男人守分就没问题,好自为之。家道穷者,教家之道穷竭也,并非没米,穷到男人不守分。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以才生生不息。教书得好好教书,当老师的不说逆耳之言,谁说的?
今天小孩用胶板,就因课桌不平。说破坏话,深入,就有建设性。
人死最大享受,几分钟即完了!
说(悦)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说而丽乎明”,悦,指修养;“丽乎明”,指识。上明下悦,乖违之时,仍不一定绝望。殷海光,“怨而丽乎恶”,在感到不得志之余下。人千万不能“怨而丽乎恶”。“悦而丽乎明”,非做奴才。
范文程(1597—1666)干一辈子,还是帝师,乾隆帝仍将他入《贰臣传》。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一百二十余人。乾隆帝指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实是“大节有亏”。乾隆帝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其中较知名的有洪承畴、范文程、钱谦益等。
懂明,得有识。范是山东秀才,到关东教馆,开山老师,偶然的,没想太祖会当皇帝。洪承畴(1593—1665)原本想当文天祥,谁知最后仍投降,享了几年最高之福,却换回子孙羞认为其后。
崇祯帝(1611—1644)别无所长,就天真!没修养(德)、没识,最后多可怜!政争,演成你死我活,怨而丽乎恶,完全意气用事。
吴三桂(1612—1678)的儿子尚主,最后公主仍然守寡,杀得一个也不留。和珅(1750—1799),乾隆帝的宠臣,最后?合作,是一件事;不合作,什么都完了!合作了,仍有正义,将你入《贰臣传》。
我到台南祭宁靖王(朱术桂,1617—1683)墓,却碰破了膝盖。人活着就是个“义”字,前朝有宿怨,可解不可结,此即义。康熙帝南巡,六祭明太祖(1328—1398)。
江兆申,安徽人,诗好,溥二爷(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畬,1896—1963)喜之,帮他忙。二爷故去了,同学都去帮忙、守夜,他却似个客人。人千万不可以没有义。
“柔进而上行”,对边疆民族用“怀柔”。承德与北京,可以当天来回。康熙帝在承德修行宫,当时大家反对,康熙帝说:“一天战费即可。”行宫修得如同平房,八大庙则修得美轮美奂,此一政术就是为了怀柔。
“得中而应乎刚”,“得中”了,才能“应乎刚”。
“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在睽违乖离时,必注意此三事,来子注:“说丽明,则有德;进乎五,则有位;应乎刚,则有辅。”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则“小事吉”。人之成败,即在此小事上。无德能,小事也没能吉,大事更不能谈。
做事要有步骤,不强求合。先看己之立场、环境,然后一步一步去做,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没有甜头,你们也不知什么叫苦头。将来环境一变,如何应变?
读《易》要慢慢玩味,善用智慧。好好下点功夫,不用多。
得有器识、有量。给自己诊断:见人好,心里是否不舒服?“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先测验自己,没器识,就不要从政,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
汉有张良,殷有姜子牙。张良有志,助刘邦;得志,知刘邦是纯小人,从赤松子游。韩信要“王”,最后给一永久的“亡”。搞政治,一种结果如张良,一种结果如韩信。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
曾国藩曰:“凡睽起于相疑,相疑犹如自矜明察”,“合睽之道,在于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戒之勉之,此我之要药也”(《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
睽,专利用矛盾,以成其大,睽而通,极异而通。
“事同”“志通”“事类”,“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画八卦目的,即在通德类情。
天生万物,人能役物,物尽其用,故与天地参矣,平行。人何以能役物?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物,包含人、事、东西。役人,能够支配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老祖宗即“元”。人为万物之灵,“同元”并非空话。
“博学之”,博了吗?“审问之”,问了吗?“明辨之”,辨了吗?然后“笃行之”。天天粗心大意应世,怎不像今天?
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非坏,非没办法。倒楣,抓住机,就好。睽了,必注意其时用:睽之时、睽之用。即在矛盾中有一大成就,如万物睽、万物类焉;男女睽,续莫大焉。
“求全之毁”,人的私心太可怕,一个人无法满足太多人的欲望,因此事情就来了。“不虞之誉”,人生看得愈平,才不受外面影响,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政治家、哲学家的对象是寰宇。想要中国好,必要了解天下事,《中庸》“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坠)”,即我们的范围、教室、工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没有工场,能在马路做事?“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肆”最为重要。
没有了解宇宙事,领袖也做不了。如佛教徒想上极乐世界,就贪极乐世界,《佛说阿弥陀经》还用黄金铺路,文中介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美好圣境。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多恳切!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能)异。
以同而异,而生礼。礼,同中求异;乐,异中求同,乐以和性。“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人性皆同,但异甚多。异而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
都是人,大家的观念不同,但元同。能尽己之性,就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就能尽物之性,因元同。
知“异”的目的在统异,调和不同而归于同。水火之用不同,用之得当能成不世之业。所异为用,道同而事异。不可以自命清高,孤高自赏成不了大事。必用“合睽统异”之道,才能在睽时发挥其大用。
“知类类之”,“以类万物之情,以通神明之德”,社会不外乎通、类两事。通了,类之,把天下事通了,就会以类类之。但是通可不易!社会用直道难以达成,利用矛盾才能成功。社会起冲突,乃没能“通而类”。许多事皆触类旁通,因事有“类通”,孔子之“一以贯之”即“明道而类”的功夫。
生在一个时代,不要使这个时代空白。开始以“优”处理一切,绝不可再泛泛的。三优:优生、优育、优教。
我至今回家,没给亲孙子一分钱。给小孩钱花,是糟蹋小孩。孙子说不要,我说:“这才是爷爷的好孙子。”多几分私情多败坏。必得行,并非说而已。注意,要很冷静。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初九”居兑之始,处睽之初,无应无援,刚而居正,故“悔亡”,先有悔,后无悔。
“丧马”,马跑了,可千万别去追,等它自己回,看有无使它留恋之处,此视人之修为。自己回,定是你这地方的草比别的地方好吃。
“勿逐自复”,“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世上很多事皆不可强求。志同道合,来去自如。志不同,则“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见恶人,无咎”,虽恶人亦见之,有时不见恶人,还出毛病。做事,经验很重要。
在社会做事,要建树什么,能花言巧语骗来?以过去事做参考,日新,昨天用的术,今天未必用上。有完整的想法,可以给别人留个参考。
跑的就是头脑不清,欲太重,晕了。牧场得如承德,走遍天下后回来,叫它跑都不跑了。“本立而道生”,投机与立本,正好相反。
聪明过度者是“智者过之”,超过中庸之道。自贤其贤者,如同学皆自以为了不得,小孙子坐着,看什么都不对。没办法如我这么苦,问我:“留这么多钱做什么?”细想,无一文钱是我的。一个人要花祖宗的钱多可耻!要明辨是非。
《象》曰:见恶人,以辟(避)咎也。
在睽乖之时,“见恶人”,不使之对立,“见恶人,以避咎也”。
何者“恶人”,都是主观,“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见什么都笑笑,就完了。懂,要知道怎么用世。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遇主于巷”,取婉转义。对柔弱之主,必用婉转之法,柔道。用阳刚之法,危险!
“九二”阳居阴位,以刚居中,处睽之中,上应柔君,为主所疑,不得重用,故婉转以求遇。怎么知道他是主?“遇主”,就在巷中亦行,不必一定在庙堂之上。
睽时,不能以常道取士。非常时期必用非常之人,破格提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大舜在野,尧“明明,扬侧陋”(《尚书·尧典》)。
有时,自己虽无用人之权,但有造就自己成人才之权,“将相本无种,人人当自强”。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遇主于巷”,在潜时有潜的作用,不必一定在台上才有作用。
“九二”刚中之臣,“未失道也”,虽在茅庐,仍可破格提拔。
国之好坏,系于一人之身。“遇主”,究竟是主,还是贼?是不是主,在于他是不是合于道。但也不可以逢君之恶,谄媚以失道。
六三。见舆曳(yè,拖),其牛掣(chè,拉),其人天且劓(yì),无初有终。
“见舆曳,其牛掣”,看见一车,有人往前拉,有人往后拖,进退两难。
“天”,有人释“秃头”。“劓”,《说文》释“刖鼻也”。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其人天且劓”,说此人既不完整,又没有鼻子。
最不好的环境,“无初”;运用得好,可能“有终”。开始不够标准,并不代表完全失败,有智、有德能有终,结果是好的。
“无初”,并不代表无终,完全在乎自己。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六三”以柔居刚,为下兑之主,是进爻,躁进不已,与四、二睽乖,与“上九”睽孤相应,但位皆不当。上“刚”,三“遇刚”,因此闹别扭。但相应,早晚得合,故“无初有终”。开始不好,想有好结果,得从刚,无私欲。
千言万语,知之不难,而行之维艰。有识,得附明,如附黑就糟。
做任何事,应先想失败,能收拾再去做,有心理准备。
四神汤不够,就开六神汤。今天怎么做,给后人留个药方。随时写,天天锻炼自己,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熊十力是开创者。去年,他的弟子死光。我现在才敢大胆讲熊先生之学。
人生就只有一次,不要留白。很用功又有智慧,会背也看不到。得用什么,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
许多在大学教书的,有学历,但没有阅历。机会不会太多,真读书人很少。每一朝代都有一两个真读书人。熊先生如能都写完,真对后人有所启示。没有到那个境界,不是认字就懂了,得知其所以。
“天命之谓性”,天命何以就是性?“五十而知天命”,“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必真学《易》。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九四”为失位之阳,上有“六五”,下有“六三”,成坎,坎中满,陷也,陷于孤立,所以睽孤,危而孤。人与人之间无真情,就睽而孤。
在睽孤之时,遇“元夫”,刚之长,相应而道合,可绝路逢生。“交孚”,检讨睽孤的原因,与“初九”以诚信相交,“厉,无咎”。
人世之难,人皆有其利、欲之观念,而影响其想法。你的做法,与他的想法起冲突,就骂你。结果最重要,盖棺论定,昔日之是是非非不重要,一切在乎自己,“厉,无咎”。
孤与独,称孤道寡,孤家、寡人、哀家,用最坏之词警己。孤家、寡人都是独。
读书要深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如一公式,了解了,才懂得怎么读书。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九四”为近臣,但不当位,不得志于君,与有正义感的“初九”,以诚信相交,无咎,志就可行,“志行也”。
凡事不可以感情用事,失诚信、感情用之不当,可以毁人。
了悟多,遇事笑笑,养成自己的定力,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是非不论,重要在结果。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六五”柔居尊位,有悔可知,“九二”有阳刚之才,与之相应与,可以“悔亡”。但在睽之时,疑其刚而伤己,故使“九二”“遇主于巷”。
“宗”,归往,“孔子以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史记·孔子世家》),亲之也;“噬肤”,喻亲之真切!噬,过轻未及于肤,过重则肤痛。“厥宗噬肤”,用人才,表现出噬肤工夫,恰到好处,往又何咎之有?
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尚书·尧典》),有了成就。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善)也。
自己才不足,但能任贤,使其亲密相辅,则往可以有善也。
同元,“同胞物与”,人的亲密如一奶同胞,奉元宗,都奉元,即“厥宗噬肤,往何咎”,有善果。
讲经有根——元。重视华裔,广博我华夏文化,自“中国人”入手,“入中国则中国之”。天下平的秘诀: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中国人应好好重视修养,走正式文化。应把握“转机”,不起私心。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脱)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上九”居睽之极,睽道未通,故而“睽孤”,“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
在上卦离之上,用明之极。“见豕负涂”,又疑;“载鬼一车”,两个疑,造成一个鬼。鬼,虚有之事,自找疑,因猜疑而孤也。应不遭忌,也不忌人。
“先张之弧”,准备好了,张满弓,欲射之;但一想,不对,后脱之弧。自己改变作风,以止疑。
“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六三”以阴居阳位,“上九”以阳居阴位,非正应但相与,不是寇雠,乃婚媾也。“上九”始疑而睽,最后释疑,而与“六三”相合,故“往遇雨则吉”,阴阳合德,刚柔有体,生生不息。
许多事因嫉与疑,而不知害了多少人,也丧失了多少好机会,皆自疑也。人不可以狐疑,太可怕!愈猜疑,愈想愈觉得像。不多疑,培养自己的正知正见。佛修无上正等正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群疑满腹,始违终合,“上九”是也。
“往遇雨”,“遇雨之吉”,如何遇雨?遇事,如欠东风也没用,一切白忙。
睽与蹇二卦,治乱之术。今天应特别注意此二卦。
你不解决,他亦解决。不怕有敌人,就怕有内奸。
承德行宫简朴,一天战费修成的。有些人什么都可以出卖。
日本忌“四”。大陆用四、六、八,如四色礼。
牵强附会,表示通灵。有问题,应看缝,则有机可乘。
军人绝对不怕作战,没有作战怎会有将军?政治家与家奴不同,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一有派系则“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有立场就不客观,不能替百姓说话。
跟着人跑,最后就是个家奴。
有些地方供奉关公,当财神爷拜,大陆则在其忠义。守忠义之道,非一日之工。无忠义才出举世笑话。
中国人能吃苦,帮助非洲,同时可以解决未来的粮食问题。要帮人而不侵略别人。
教书得有教书之术,必要有专门研究。我经过“亡国”的洗礼才有这个劲。教书并非易事,干什么都必得深入,要把学生教明白,想到的都教学生。
问自己要干什么,办幼儿教育包括太多,好好研究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不问自己耕种的能力,就天天讲收获?心畬,“心作良田,百世耕”,素其位,“天地位焉”,天、地、人各有其位。
“交孚”,同德相信。今天是同利相信。不在批评,而是要警醒,养成有信德了,才能做事。素其位而行,不务乎其外。
许多注均留一手,没教人明白。每卦、每爻,坐着以时事想,冷静地读。
睽,乖之极;孤,睽之极。左右环境使他孤,“意、必、固、我”,独也。
《孝经》“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就没有内奸。
读书必要知道怎么读。就是会背书会讲,也比不上录音带。
以《四书》为本,《大易》《春秋》为用,智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原儒》《乾坤衍》必看。《学》《庸》会背,可以随时玩味,了解深意;读上一年,可以活用。
《大学》与《中庸》相表里,《中庸》与《大易》相表里,《中庸》为《易》之所本。《中庸》第一个字“天”,“天命之谓性”;最后一个字“至”,“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大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中庸》与《大易》是体,《大学》是用。《春秋》与《大易》相表里,《春秋》是用。《大学》与《春秋》一体。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元,止于一。《春秋》“大居正”,永远守住这个正,第一步“大一统”,大为赞词;一统,因一而统,止于一;华夏,夷狄进至于爵,远近大小若一。最后拨乱反正,天下事都止于一。
奉元,群而不党。华夏奉元学会,华夏奉元文化基金会。
尽其利,爱物,利用这个物,否则成废物。时间一到,顽石也能点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必要下真功夫,对中国文化有系统的观念。公式完了,瓶里得好好装。
学《易》周,易学周,胡诌乎?自根上明白,公式立好,好好往里装。经、道、法、术。如不能活用,则对不起时代、这块土。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中间,即用世。下功夫,自然成。想正经事,不可以尽想捡便宜。《大易》与《春秋》完全用“元”,称《元经》。“奉元宗”,祭祖宗,成立人祖庙,自根上改变社会。“溶谄祭”,淫祀,祖宗以外的祭祀,越分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