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演义(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儒心流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篇》

《论语》可说是中国第一书,华人社会从孩提起即深受其影响,八岁读触动情思,八十岁时再读仍觉隽永无穷。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二十章一万六千多字几乎谈遍,句句精练到位,若能虚怀体悟,真诚实践,确可身心受益。旧社会高度崇尚,近代西化浪潮冲击,多所轻慢忽视,当代世变酷烈,人心失守,不少人又重新探究审理。然而,《论语》智慧的真相一般人依旧未明。

《论语》为四书之首,以孔子思想为核心,义理涵盖曾子整理的《大学》、子思传述的《中庸》,并启发后续的《孟子》思想。由于汇编的方式为语录问答体,似无严谨的论述体系与结构,古今的读者多难一以贯之。其实,孔子晚年删定《五经》,其究竟圆融的思想在《诗》、《书》、《礼》、《易》、《春秋》中有完整展现,尤其《易经》与《春秋》为孔学微言大义的根柢。不通《五经》,不会真正了解《论语》所言为何,孔子那些因机触发、自然流露之语,若熟悉经旨,便可知其所谓,豁然贯通矣。

有鉴于此,《论语》为论道之语,也是代表孔圣思想的结论之语。孔子集华夏文化思想之大成,又深悟与时创新的重要,孟子誉其为“圣之时者”。《学而篇》开宗明义即宣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乡党篇》最末记师徒出游,山梁雌雉见机而作,夫子叹曰:“时哉!时哉!”前后对照,终始一贯。今本《易传》中处处引用“子曰”,强调时机时势的重要,时舍时行,时用之义大矣哉!引《易》印证《论语》,必有助于全面而深入理解孔子思想的真相。

本书特色之一,即将《四书》、《五经》融会贯通,尤重以《易》证论,依孔解孔。《论语》的生命智慧活泼透达,易理博大精深,本书以明白晓畅的演说方式细细讲述,希望读者能真正受益。孔子为儒家思想的大宗师,弟子三千人,成才者七十二贤,堪承教化衣钵的颜回又英年早逝,孔子去世后儒分为八,说好是处处开花,其实也是学团的内讧分裂。这段弘法传道的历程值得省思研究,供仁人志士鉴往知来。本书另一特色即从《论语》章句中分析孔门诸贤言行,尝试勾勒一二历史情境。司马迁《史记》有《孔子世家》与《仲尼弟子列传》,钱穆《怀旧游》有文曰“当年齐鲁衣冠”,皆情致动人。本书花不少篇幅传述孔门人物,立意宏深,期各方读者善思体会。

一般多认为孔门弟子汇编《论语》,只是以类相从,篇章间并无多大逻辑关系,是又不然。上论以时习时行始终,下论以先进介绍孔门十杰始,以《尧曰》承继中华道统终,都见编辑巧思与深意。《学而第一》勉励人终生学习,《为政第二》教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八佾第三》将学、行落实于礼法制度,《里仁第四》强调仁为礼本,勿殉名失实,《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起,依前述内圣外王的标准展开人物评论。这些删、订、赞、修的编纂深意,本书皆予阐发说明。

人类文明跨世纪以来,天灾人祸不断,真正是乱世或佛教所谓的末法时期景观,令人凛然生惧。要摆脱文明发展的困境,华夏文化的王道理念与淑世情怀确能提供出路。《易》卦排序困,井卦所论即返本开新,凿井及泉汲引往上,可纾解地表亢旱水荒之困,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论语》知人论世,真挚恳切,我视之为昏昏乱世的“儒心流泉”,本书略作汲引以飨当世,期仁人君子裁量焉。

刘君祖 于夏历甲午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