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瞬间+西方历史的瞬间(套装共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中国古代的巨商

孔子时代的春秋末期,中国已经有青铜制的货币,商业也逐渐兴盛。从春秋到战国时代,群雄并起,各国为了富国强兵,都努力发展工业,商业更是兴旺。到汉武帝时,“商业资本家”依然不断出现,商业的发展已达全盛阶段。

在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过程中,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可说是商业资本家的先驱。他师从孔子之后,出仕卫君,于曹、鲁等地(山东一带)经营批发事业,获得巨金。当时,曹、鲁等地养蚕业、纺织业相当兴盛,子贡的批发事业大概是从事养蚕跟纺织这方面的买卖业务。

这个时候,吴越之战,越王勾践获雪“会稽之耻”。越国的胜利,谋臣范蠡贡献极大,他运用他的老师计然的经济理论,壮大了越国的财政,使士兵的待遇得以改善。计然的经济理论是,先观察当时的物资供需状况,而后买或卖。囤积的物资必须是完善的东西,不完善的东西避免购买。物价高涨的时候,要毫不考虑地把囤积物资卖出去;物价低落时,要毫不迟疑地买进。财货不可积存于一处,流通是财货之本。范蠡把计然的这种经济理论运用于实地,促成了越国的富国强兵。其后,范蠡离越赴齐都,又至陶(今山东定陶县),改名为朱公,从商。陶是当时天下的中央,是个交通运输都很方便的都市。范蠡住陶十九年,三次得千金,其间曾两次把所得赀财分赠给贫穷的朋友和远亲;晚年将家产遗给子孙,子孙亦积财至万金。

魏惠王的大臣白圭是筑堤的水利专家,也是商业上的投机分子。他于谷物丰收时囤积谷物,发卖绢丝、漆器与茧;歉收时就发卖谷物,买进绢布,他就靠这种投机行为,而得巨金。据白圭说,买卖的秘诀是智、仁、勇、强,亦即顺应情势的变化要有智慧,决断要有勇气,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是仁德,等待时机要有耐心(即“强”)。

战国时代,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出现了一些“工业资本家”。山西省南部,自古即以盐池闻名。当时,猗顿便在此经营制盐业,而获巨万之富。此外,赵国邯郸人郭纵,从事制铁业,“与王者埒富”。他也许是铸造、贩卖当时开始兴起的铁制农具而获巨富的。制铁业到汉时依然非常兴盛,秦汉时蜀地卓氏与程郑,宛地(河南南阳)孔氏、夏地邴氏皆以制铁业起家。

秦始皇的时候,乌氏县的倮(人名)采购大量丝织品,献给匈奴王,获得价值高出十倍的牛羊,而成巨富。这是一种友好的贸易。汉时,齐人刁间重视人所贱恶的奴隶,让他们“逐鱼盐商买之利”,而得巨金数千万。

战争对某些人来说也是蓄财的好机会。宣曲(长安附近)的任氏祖先是仓吏,秦灭时,人争金玉,任氏独藏仓粟。刘项之战,扰民不能耕种,米每石高涨至一万钱,于是,人们所争得的金玉,尽归任氏。任氏富达数代,他的秘诀是:“不是自己田里、牧场出产的东西不使用,工作没有完全做完,不得饮酒食肉。”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时,无盐氏以高利将军资贷给从军的列侯封君,而获巨额利润。乱后,无盐氏之富足以匹敌整个关东的财富。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动乱时期,“商业资本家”都遵从流通经济的理论,利用投机的方式,赢得了巨万的财富。蓄财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头脑,才能获得,这时期的“资本家”大都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