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众筹的兴起
当今众筹搞得风生水起,但什么是众筹呢?
众筹这个词是舶来品,英文翻译为crowdfunding,也可以称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众筹指的是在互联网上面向大众筹集资金,以帮助筹款人完成某个有特定意义的项目。这个概念于2006年在美国互联网杂志《连线》中被人们率先提出。
其实众筹并不是全新的事物,其雏形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例如修建寺庙,由于缺少资金,当地的达官显贵往往就充当了出资人的角色,有的还通过当地百姓形成的民间力量,募集资金以达到筹集资金的目的,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百姓进行筹资,其方式与现在的众筹形式非常相似,同样能达到实现特定目标的目的。
在国外,众筹也并非是近年才出现的。早在18世纪,众筹的萌芽就已经出现了。例如在1713年,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着手将15693行的古希腊诗歌翻译成英语,他用了近5年时间完成了注释版的《伊利亚特》(见图1.1)。第一部现代英语词典的编纂者塞缪尔·约翰逊博士称该译本称是“世界前所未见的高贵的诗译作”。蒲柏作为译者也因此在经济和荣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登上英国桂冠诗人的宝座。蒲柏之所以能坚持顺利完成伟作,主要是借助于募集资金,这在当时可算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运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摆脱资金匮乏的窘境,进而完成这本成就极高、获得极大成功的译作。
图1.1 《伊利亚特》中的图片(来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插图)
在启动翻译计划之前,蒲柏承诺在完成翻译后向每位订阅者提供一本六卷四开本的早期英文版的《伊利亚特》,这一创造性的承诺带来575名用户的支持,并因此共筹集4000多几尼(旧时英国的黄金货币),依靠这笔资金,蒲柏得以继续进行翻译工作。当然,这些订阅者(支持者)的名字也被列在了早期翻译版的《伊利亚特》上,可看成是因支持此次翻译工作而得到的报酬或收益。这种形式,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众筹。
类似的众筹事件在18世纪末也出现过,例如,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也采用过此种方法。1783年,他想将自己最新谱写的3部钢琴协奏曲在维也纳大厅表演,并想邀请一些支持者进行赞助,但结果并不理想。莫扎特并未因此放弃,一年以后,他再用同样的形式,以提供手稿作为报酬,邀请一些潜在的支持者进行赞助,最终得到176名支持者的资助,从而让他如愿以偿。这些人的名字也被记录在协奏曲的手稿上,作为对这些支持者的回报。
1885年,世界上诞生了一个最具影响力的众筹项目:为庆祝美国的百年诞辰,法国赠送给美国一座象征自由的自由女神像(见图1.2),但是这座女神像没有基座,也就无法放置到纽约港口。约瑟夫·普利策——《纽约世界报》的出版商——为此发起了一个众筹项目,目的就是筹集足够的资金建造这个基座。
图1.2 自由女神像(来源于百度百科)
普利策把这个项目发布在他的报纸上,然后承诺对出资者做出奖励:只要捐助1美元,就会得到一个六英寸的自由女神雕像,捐助5美元则可以得到一个十二英寸的雕像。项目最后得到了世界各地共计超过12万人次的支持,筹集的总金额超过十万美元,为自由女神像基座的顺利竣工做出巨大贡献。《纽约世界报》和普利策因此赢得美国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上述案例说明:自古以来类似众筹的形式已经出现过,尤其是在民间,众筹其实已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民间的一些众筹形式表现出不少很典型的特点,这类众筹主要出现在宗教、文学、艺术等行业,这些行业均以创意为主,与现在的众筹有很高的相似度,而且项目的发起人一般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较强的信用,正因为发起人具有这些优势,所以与其他人相比,传播影响力更大,聚合力更强,民间的力量和资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聚集起来。正因为发起人有很强的社会声誉,才能使众筹开展得较为迅速,众筹项目也能够顺利完成。
早期的众筹和当时的社会市场形态有很重要的关系,在资本社会尚未出现、市场经济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时期,社会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数依靠血缘、宗教等形式,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具有重要的特点,在社会上具有高社会声誉的人相应具有较高的社会信用,凝聚资源和资金的力量也较强,众筹的成功几率也相应较高,这一点和现代社会中的众筹有很大的不同。
与传统众筹不同,当今的众筹不是以社会声誉来进行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通过(或者很少通过)熟人社会的信用来实现的。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已经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与传统众筹的熟人社会相比,联系方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主导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特点,带有一定的货币关系。基于道德性和熟人之间的信任已经不再是主导人与人之间进行联系的主要方式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跨越了血缘和地域的限制。
总体而言,市场经济形态下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连接,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中规则的制定,使得传统的囿于熟人关系之间的联系被打破,联系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借助互联网这种去中介化高效率的工具,在网上公开募集资金,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三方组建了一个效率非常高的众筹因素组合整体,共同构成了完全意义上和现代意义上的现代众筹概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受众主体的平民化给现代众筹带来从来没有过的便捷性,这种状况的出现,让现代众筹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等特征,给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资源配置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条件。众筹让资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更对称了,需要资金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大范围地把资金需求公布于众,广而告之,这个公众的范围比起没有互联网来说更广泛,而同时资金提供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知晓更多的市场需求信息,并可在需求中进行相应的选择,供应与需求之间配置的自由度更高,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所以,较之于传统众筹,现代众筹的开放程度更大,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衡量项目商业价值的唯一标准,只是作为项目商业价值的衡量因素之一。例如,只要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让发起人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而商业价值能否实现,有时候也并不是其考量的目标。所以,现代众筹的概念或者内涵被扩大了,更多小本经营或者进行创作的人、团队,都可以借助现代众筹的形式,拥有实现其特定项目目标的可能。
现代意义的众筹形式起源于美国网站KICKSTARTER。该网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圆他们的梦想。通过KICKSTARTER,让有创造力的人通过互联网面向公众募集资金,帮助有创造力的人完成愿望。这种模式打破了通过银行间接融资和证券直接融资的传统模式限制,让每一位普通人都可以通过众筹模式获得从事某项创作或活动的资金,使融资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专业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和基金单位等机构,而可以来源于大众。传统的融资模式门槛过高,不能充分地满足民众的融资需求,众筹恰好能弥补传统融资模式存在的一些所谓的“高大上”带来的不足,可以说是让金融实实在在地走向了惠民,并最终便民,让金融更加接地气,让民众的创业活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众筹主题也不再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而是扩展到竞选活动、创业募资、设计发明、科学研究以及公共专案等,一些具有创意和独特功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众筹平台上,并获得广大网民的支持。可以说如今的众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让有想法的人多了一条选择的道路。
2012年,智能手表厂商Pebble在KICKSTARTER网站发起众筹,并获得成功——2小时内募集到10万美元,很快就完成了预期的融资目标。在项目募集结束时,获得240万美元的支持。
首次众筹大获全胜的Pebble在2015年再次回归,2015年3月25日,Pebble第二次在KICKSTARTER发起众筹,最终完成1300多万美元的筹资,是当初筹资目标的2777%。此次众筹,Pebble Time在上线不到1小时就筹到了100万美元,而最初目标仅为50万美元。
众筹的发起,最初是艰难奋斗的艺术家们为顺利创作进而筹措资金的一个手段,现已演变成初创企业和个人为自己的项目争取资金的一个渠道。众筹网站使任何怀有梦想或者创意的人都能够向几乎完全陌生的人筹集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投资者和机构融资的许多障碍,让资金募集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
可以说现代众筹更加体现了经济自由,是市场机制完善化的结果,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众筹不是某类人的专利,其具有的普适性几乎让所有人均可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让有想法和意欲实现这种想法的众多个体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不再像以往受限于传统的金融方式和熟人社会。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中间障碍在很大程度上被消除了,创业者的融资手段多样化了,投资人的选择方式和选择范围都被有效扩大。特别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手上的资金额度不足,难以满足传统金融市场的需求,但是又不想让闲散的资金被搁置,徒然浪费,那么通过现代众筹这种形式,小额的资金被充分利用起来,并能够获取收益,市场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进而被有效体现出来。